圖01.
一、前言
我很喜歡照相,從完全不懂攝影,到現在開始教人如何拍照,過程十分曲折且有趣,一直覺得我應該寫一篇來文章來與更多人分享這份心情,就想從一張照片作為起點。
原本以為一篇就可以寫完,真的開始重筆寫時才深覺,在我心中對於攝影那份「執著」與「熱情」裡頭,藏著許多快樂、悲傷、不捨等故事,實在一篇篇幅寫不完,卻又捨不得割捨太多,於是改成幾篇,好好的為自己寫下一篇故事,來為將來的自己有些更多的參考。
不要忘了,我們自己對照片的詮釋與回憶,也能成為未來自己對於「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重要的回憶呢。
二、懷舊底片靈光的時期
1. 起點
我很早就知道,我很喜歡攝影,從我國中時我就感覺出來我喜歡這玩意,可以從下面這張照片開始說起:
圖02
這張照片拍攝日期,應是1995年間,國三畢業旅行時拍的,地點為墾丁的某個角落,當天天氣不好,卻難得出了「雲隙光」,太陽從雲層中找出了縫隙鑽了出來,幾束耀眼的光線自天空射入海面,對當時我來說這是寶貴、難得的經驗,馬上將手中相機對著天空胡亂拍了幾張,這是其中一張。
圖03.實際上照片日期為1996年,照片上打印日期差了一年
這一張就清楚多了,可以看的出來當天天氣並不好,這張曝光不算過度,照片右側能看出幾修光束自天而降,當時回家將底片沖洗出來,看到可真是令人感動,過了十數年後的今天,再看到這張照片,雖然對當時自己印像都忘光了,但對該場景帶來的感動,迄今依舊十分清晰。
或許是因為這二張照片的關係,在當時種下「我就是想學拍照」的念頭,我想時時能夠重温拍下照片當時的感動,不論再久都希望這感覺能重現,現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照片來回憶,但當時14、5歲時侯的我來說,別說光圈、快門,就連底片也不會裝呀,更何談去將漂亮的風景給拍下來呢?
當這個念頭在心中種下了種子後,我對「影像」這東西有著較大的興趣,到了高中開始學 Photoshop,當時還是從 4.0 開始學,就能知道我從多久就開始玩修圖,當時依舊沒有參加學校裡的攝影社 (也,還不曉當時有沒有勒),而高中似乎是我叛逆期的開始,高二脾氣很不好,交了壞朋友,於是攝影也不曾進入我的生活,而到了高三開始才驚覺應該要認真念書才是,就這樣高中三年就飛也似的結束。
圖04 國中時期心中的沈佳宜,我的英文ID "Lovemonlin" 中的 monlin ,就是她的英文名字,想不到現在一用就用了十多年
圖05 我,在當時並不曾接觸攝影,即使知道我對它有興趣。
圖06. 後來還蠻意外的,當上了圖書館義工社社長,是另一個小插曲。
圖07. 當時底片、沖洗照片都很貴,不難發現照片都是合照、團體照居多
圖08. 有日期戳記的照片,在多年後才會讓人感他的特色,不然十三年前的照片誰會記得是哪天拍的?
圖09.
在數位相機普及前,一張照片平均10元,出門最多帶上1~2卷底片,玩上一整天可能照片不過就三十來張,因為照片難得,所以張張按的小心,每張照片不是特殊場合,就是團體照,2012年今天回頭看看過去高中前的照片,大概只有七、八本而已並不多,總加起來很可能比一般愛拍照的人一個月份的量還少。
圖10. 在我大學前所有照片回憶,只有這八本,約200張左右的照片而已,真的比我們任何一次出門玩的照片還要少
2. 羞澀的青春 - 更多的回憶與失去
1999年,第一次離開家這麼遠,遠到熱情如火的高雄念大學,到了大學第一件事,就滿心期待著一個月後的迎新露營,當時對象是樹德科大外語系,地點為高雄澄清湖,二天一夜的露營就這麼開始了,打到這裡才十分感慨,當時並沒有數位相機,可以為年青羞澀的自己留下更多回憶。
圖11.這張是我大一時迎新的活動紀念照,但卻沒幾張,十分可惜
圖12. 那年十八歲,這種頭應該很流行才是,是學長拿相機幫我拍的,右下角1999/10/16,很感謝有這日期戳記,讓我記得這迎新活動是哪一天
圖13. 我很騷包的穿了件紅黑襯杉,自以為潮的很....
圖14. 這是手邊唯一的一張團體照,可惜像素很低,並無法放大看看裡頭的人,十分可惜,一張這麼有紀念價值的照片就毀了。
大一新生必修三大學份:課業、社團、與愛情,課業是不得不修且逃避不了,社團總要認真玩一次,我參加了康輔社,為什麼不是攝影相關的社團? 原因有二個,其一聽說會帶活動的男生在群體中很有魅力,所以我才想參加。 其二,是聽說康輔社有很多女生所以我才來參加的XDDD ,顯然我算盤打錯了,不過當時真的要練些追女朋友的技巧,在那個年代是吉他社才是最夯的社團,才不是什麼攝影社,更沒有 「康輔社」 這個選項。
當時底片相機還是主流,所有的照片必須要照著「買底片 - 拍攝 - 沖洗 - 分享」的過程,偶有機會用到數位相機,但那時單價仍居高不小,對當時的我來說,仍然沒有讓我鼓起勇氣去學攝影,最多是有些場合拿拿相機拍拍照,根本不算是什麼「攝影」,所以許多大一時侯的青春回憶,只能留下片段回憶在腦海裡,且漸漸消失了。
圖15. 在當時數位相機並不普及,許多社團還是會以傳統底片相機做為記錄工具,上了大學第一個參加的社團就是康輔社
圖16. 大一的回憶對我是一輩子最寶貴的回憶,這些僅存的照片雖然不多,卻能讓我回憶一輩子
圖17. 社團公演我們有演一戲劇,少數幾張的紀念照,現在看來十分懷念
當然,聯誼是不可少的活動,記得大一聯誼可是玩瘋了頭,但現在照片竟然少之又少!? 實在太可惜了,現在想一想實在好難過,對大學許多美好的回都在大一時侯,偏偏手中照片沒有多少張,或許這念頭一直在我心中,才會讓我現在這麼重視照片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圖18. 這一張應該就是跟朋友一起去聯誼的照片,但裡頭的女生究竟是誰? 現在已經完全忘光了
圖19. 究竟哪些珍貴事情,是我們曾經想擁有一輩子,卻漸漸消失我們卻不自覺的呢? 以上一張是同一個日期,但卻忘了這裡是哪裡
在我生人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回憶,照片不多,只能透過他們來遙想當年的青春,如果我們還記得我們曾經有過卻漸漸模糊的回憶還算幸福,至少算的出來曾經少過什麼,但有多少更值得珍藏的回憶已經悄悄的溜走了呢? 我不知道,也不敢想,想了只會讓自己更加難過而已。
三、靈光的消逝 - 無限創造的回憶
1. 青黃不接交替的年代
約在1999年時,並不是數位相機尚未出現在我們生活,只是單價稍貴,一般家庭不見得會擁有,在某次機會下第一次摸到數位相機,沒記錯的話是 Canon 200萬畫素相機 (這應該是很利害的相機才對),當時剛進大一,整系上也就那1~2台數位相機,可見得這玩意並不是那麼隨手可得。
不知什麼機會剛好借到在手上,初戀女友來找我,就順手拍了幾張,沒想到還真的 "就這麼幾張",沒了,不超過20張。(這裡說個題外話,建議大家趕緊備分手中照片,任何東西都能再找回來、備分,但照片就只有你手中這一份,很幸運的這些陳年照片都能在數次天災人禍中逃過一劫)
圖20. 如果當時沒有數位相機拍下這幾張照片,從某方面來看,我的初戀女友從沒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圖21. 連大一宿舍房間照片也會拍,可說是無所不拍 (現在看到這些照片,真的好懷念)
圖22. 手中有數位相機,就像拿到了神杖般感覺有無上的權力,任意的拍照也不用擔心花錢這回事
圖23. 有了數位相機,讓我們不用顧太多的按快門,就連最簡單的小事也想拍下來
圖24. 這張是跟社團朋友去阿里山的留影,看的出來這張仍舊是用底片拍攝而掃描而成,當時已經有數位相機了,還是有人習慣用底片相機來拍攝
圖25. 上面是數位相機拍攝而成,下面則是底片拍攝而成
或許,從阿里山上那次經驗後,開始體會數位相機的方便與樂趣後,我自己也存了點錢,買了台很陽春的數位相機,在當時根本什麼也不懂,只知道畫素越高、越好的樣子,在PCHOME買了一台 200 萬畫數的數位相機後,就開始一連串的為生活記錄每一樣瑣事。
2. 留下我的曾經
有了人生中第一台專屬自己的數位相機後,拍照主題不再限於團體照、留念照,而是更傾向「什麼都拍」的習慣,不放過任何一點可能的畫面,單純心裡想著這些是記錄自己人生中每個小細節,不想再錯過更多的「曾經」,是的,我就是這麼想,同時我打從心底也相信,任何人開始使用數位相機後,相信都有類似的想法。
圖26 當有了自己的數位相機,任何情況都會想要拍照 這張照片是我擔任清潔服務小隊長時幫組員拍的團體照
圖27. 當按下快門什麼責任也不用負擔時,更讓我們隨意按快門的習慣,就算是記錄曾經有過的生活也沒關係
圖28 記得當時曾一次身上帶了四隻手機,單純覺得好玩,並不是生意做多大..
圖29. 經常的時侯都會將相機帶在身上,就算來看朋友的表演,也會拍下幾張。
圖30. 從這個時侯開始,照片量開始變多,一年的量可比人生過去十八年拍的量都還要多上數倍
圖31. 當時也不曾想過,這樣子的照相,跟攝影有什麼關係,只是喜歡拍照而已,也覺得這就是攝影,因為結果都是要有這些照片,拍的好壞並不重要。
圖32. 當時會覺得這樣子的夜景照片就很滿意,滿意的並不是拍出來的結果,而是有辦法為自己的青春留下回憶
漸漸的,我開始「愛上拍照」這件事情,這裡還談不上「攝影」,因為我不覺得拍照跟攝影有什麼不一樣,最後都是有照片作為回憶不是嗎? 當「拿出相機 - 按快門」這件事情背後付出的代價十分便宜時,也改變了我對於「照片」的看法。
我想要把一些東西留給未來的自己看,包含騎過的車子、用過的手機、去過的地方,只要是我在意的、當下有意識到的,我就會拿出相機按下快門,做為給未來的自己一份最珍貴的禮物,現在看這些照片,想起當初喜歡拍照的念頭,才有感而發,感謝過去自己有這麼樣的想法,現在的我才能回憶我曾有過的那些「曾經」,那些「歲月」。
圖33. 有次上台北,對著捷運售票機拍了一張,才想起來原來售票機最早是這個樣子呀
圖34. 十年前的台北車站,好像跟現在差不了多少
圖35. 但是十年後的高雄車站,可是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圖36. 中山大學蘿蔔坑舊照,現在改成冷冰冰的鐵欄杆實在讓人失望,美好的回憶也跟著消失了
也因為有了數位相機,我能記下一個又一個認識的朋友、參與的活動,雖然過去的已經消逝了,至少現在開始能盡量的留下每一刻。
圖37. 2002年同學會,有了數位相機,照片數量也比以前多上不少
圖38. 曾經跟一群朋友組過社團(照片中的主辦單位),辦過許多活動、比賽,這些都能一一的保存了下來。
圖39. 與朋友努力、回憶的日子,現在仍能透過照片喚醒我們的記憶
但是,這些也還停留在「拍照」而已,跟一般我們談的「攝影」,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直到突然有一天,我竟然想拍些有意境的照片,心血來潮,拿著腳架,在學校一處空地,裝模作樣的架起腳架,拍了幾張想表達自己心境的「主題創作」,這可算是我第一份個人作品。
圖40. 就是這一張,當時自己覺得還蠻滿意的,認為應該好好認真學一些拍照技巧才是。
三、轉折.待續
雖然當時自己感到蠻滿意的,但依舊不能呈現我心中那個畫面,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卻說不出來,或許心中已有個答案「對,那就是攝影」,但想要學好攝影得要有一台單眼相機才行,手邊這台傻瓜相機做得到嗎? 心裡打上一個大問號。
此時發生我人生中第一件最大的挫折與打擊,終止了我對於拍照的樂趣,這打擊讓我跌到了人生第一個谷底。 這打擊與挫折,除了影響了我自己人生這條路怎麼走,在攝影這條路上的影響上更是顯著,其後遺症塑造了我拍照的風格、主題,甚至是我對於鏡頭的選擇等。
曾經一度我放棄我自己,或是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對這世界上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好在我對攝影這條路不曾真正中斷過,走過陰霾後,我對攝影、照相的熱忱不減反增,拍的越多,我的感觸越多,而最近這二、三年我開始練習一件事,透過「照片」來重新認識我自己,這對我幫助很大,希望與他人分這些年下來,我與攝影交織出來那複雜且神秘經驗,期待他人能與我一同體驗。
中間,又認識了台灣史懷哲醫生之稱的徐超斌醫生,受到他精神所感動,於是,我開始從一篇篇攝影教學當作起點,至今,我更加堅定我想做的事、我想走的路,更重要的,隨著這條路越走、越快、越遠,更能重新看待以前的我,終於了解為何會被本文第二張照片給我感動的原因,答案就是:
只要是我在意的、當下有意識到的,我就會拿出相機按下快門,做為給未來的自己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