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買了一顆騰龍18-270的鏡頭
回家後想測測看
於是我畫了一倍,兩倍,三倍,以及四倍的650D感光元件的大小
用國中物理所學
鏡頭拉到270mm時
理論上物距一倍焦距不成像
物距兩倍焦距(54cm)我畫的兩倍感光元件大小會填滿整個畫面
物距三倍焦距(81cm)我畫的三倍感光元件大小會填滿整個畫面
物距四倍焦距(108cm)我畫的四倍感光元件大小會填滿整個畫面
但結果確不符合
在54cm時就需要用到4倍感光元件大小才能使畫面填滿
回推回來 54/4=13.5cm 也就是135mm
感光元件與焦點距離落在135mm而已
所以我想請教的是270mm是如何算出來的
請不吝賜教 感謝
簡單之歌 wrote:
昨天買了一顆騰龍18...(恕刪)
看看吧!那是視角換算喔!
http://imaging.nikon.com/lineup/lens/simulator/
簡單之歌 wrote:
用國中物理所學
鏡頭拉到270mm時
理論上物距一倍焦距不成像
物距兩倍焦距(54cm)我畫的兩倍感光元件大小會填滿整個畫面
物距三倍焦距(81cm)我畫的三倍感光元件大小會填滿整個畫面
物距四倍焦距(108cm)我畫的四倍感光元件大小會填滿整個畫面
以上這段當然不成立啊, 因為你記錯了...
單一雙面凸透鏡,兩邊焦距相等,物體置於一側,成像出現在另一側
物距 = 1 倍焦距,不成像 (光線經凸透鏡後成為平行光束)
物距 = 1.5 倍焦距,成像落在 3 倍焦距處,成像是實物的 2 倍大,且上下左右顛倒。
物距 = 2 倍焦距,成像落在 2 倍焦距處,成像實物大小相等,上下左右顛倒。
物距 = 3 倍焦距,成像落在 1.5 倍焦距處,成像是實物的 1/2 倍大,上下左右顛倒。
物距 = 4 倍焦距,成像落在 4/3 倍焦距處,成像是實物的 1/3 倍大,上下左右顛倒。
相機上有標示感光元件位置,對焦距離可以量測
但這對焦距離事實上是物距與像距的總和
另外,前面的計算是針對單一透鏡,鏡頭複雜多了,自然不可能完全符合。
簡單之歌 wrote:
我知道真實結構並非如...(恕刪)
請參考冼鏡光老師的這篇 寫給新手:關於放大率的一個錯誤觀念 來瞭解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