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宗明義]
從小弟接觸拍照這四五年以來
或多或少都會看到攝影比賽或得獎作品一些規則被抨擊的文章~~
倒是比較少討論到規則是否須因應潮流翻修等文章~~
可以集思廣益來談談您對攝影"比賽規則"及"評審制度"的想法囉~~~
又或許說其實主辦攝影比賽的單位通常非攝影專業
承辦人員也常常只是徒口飯吃所以不會太認真去鑽研規則是否不合時宜~
大概就是拿其他攝影比賽規則東抄一點西抄一點吧~
也期許這篇文章能變成以後其他人辦攝影比賽規則訂定的一些參考~
-----------------------------------------------------------
綜觀台灣攝影比賽常見規定 - 較無爭議部分
參賽者基本資料
*比賽對象 (EX:參賽者國籍,攝影愛好者等等)
*參賽資格與分組 (EX:一般組,員工組,學生組)
相片收件規格
*相片畫素(EX:1200萬畫素或以上,檔案大小4M以上jpg)
*送件評審規格(EX:短邊八吋,且不得留白邊)
*收件日期及寄送地點
得獎作品相關事宜
*繳交原始檔案及作品讓渡書
*智慧財產權聲明 (EX:參賽作品不得曾公開展覽且為本人所拍攝)
*得獎者如何通知 (EX: 評選結果將於於國家公園網站上公佈~等等)
*獎項及稅金 (EX:依所得稅法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第二條規定~~~)
綜觀台灣攝影比賽常見規定 - 較具爭議部分
*EX:參賽作品限需能判定於臺北市區內拍攝(請標註拍攝地點)。
*EX:比賽作品不得使用如Photoshop等影像軟體做任何影像合成或修改。
*EX:參賽作品不得疊片加色、電腦合成、修片、格放、裝裱及拷貝,連作作品不收。
*EX:評審制度與方式
眾多攝影比賽規則資訊整理
--------------------------------------------------------------
純粹閒聊~~~
小弟有空在補上自己的看法~~~
目前比較大的活動,評選的標準不外乎
1. 專業評審 (很多甚至沒評審)
2. 網友票選 (這是最容易作弊的)
第一項的話,私相授受或者同行相忌的狀況一直很多,所以往往是某些攝影學會或評審關係良好的,命中率就高。
第二項的話,網路上臉書幫忙點讚的行情價是一票兩塊人民幣,買個一百個讚還可以打折呢,更別提現在網路上有一兩百個臉書帳號的大有人在......去年Canon攝影馬拉松甚至還爆出去免費信箱申請後灌票的事件,群情激憤到把原本得獎人換掉的事情。今年Canon攝影馬拉松又來臉書投票,雖說要裝app跟留電話,但是電話可以填假的,嘿嘿,鐵定又要被灌票啦。
要怎麼防堵呢?科科......
u1401056 wrote:
要怎麼防堵呢?科科......
感覺這位前輩所說的情況若沒有改善,比賽規則怎麼訂都沒意思,
這幾年來實在不少讓人感到沒天理的爭議得獎作品...
若還是想要投台灣舉辦的攝影比賽,
小弟覺得,還是抱持著如同對統一發票一樣的心態就好,
中了幾百幾千塊,誠屬不小心,
若都沒有對到獎,反是平常心 XD
〈由「後攝影」時代看攝影比賽的現像〉
WWP獎項得主 Paul Hansen改變了照片的色調,主辦單位認可 Paul Hansen 照片的公正性,堅持這是屬於「合理範圍內」,而不取消 Paul 的獎項。2012 國家地裡比賽得獎者Harry Fisch因為移除畫面上的垃圾而喪失了原本的獎項。
這怎麼說呢? 只能說國外的比賽單位注重你的創作精神與實質的內涵,國內充斥著一按定生死的思想,可能國內本身創作素質概念也不強吧。。
2011年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比賽公布了自然類的頭獎作品「Splashing」後,主辦單位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壓力,質疑這張得獎作品「不自然」,也迫使作者Shikhei Goh證實作品是在人為營造而非自然的環境下所拍攝的。一張蜻蜓淋雨的相片,何以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他要營造太陽雨的現象用人工灑水去淋蜻蜓。
灑水的算是前段加工吧,那抓鳥綁鳥的算不算。。。
攝影,除了技術外,還有道德與正義,這一些在台灣喔,省省吧。。。
不過還是有模糊地帶,譬如局部亮度調整、銳化、模糊這種的....只能說辦比賽的人大概也是想省這些爭議麻煩,定個「不許後製」相對得簡單明瞭輕鬆得多了。
話又說回來,相機不是可以調整那些亮度飽和什麼的嗎? 相機也可以拍 HDR 直接疊圖直出,聽說最近還有 自動raw檔全景照... raw檔要輸出轉成jpg 時也有很多手段可以做.......規則又更難訂了
國家地理那張蜻蜓、綁鳥什麼的,就看你是比賽什麼吧,如果單純沙龍攝影,你要把蝸牛擺什麼樣子,只要不要太殘忍、蝸牛不要是保育類,我想沒人會說什麼。但如果你投的稿是「自然」卻用極不自然的方式去取得那張照片,那被罵翻也不稀奇了。拍那個蜻蜓的攝影師,好像該國還有很多相似手法的攝影師,人工佈置也就算了,相片的說明還要說得好像很自然一樣,什麼一大早出門看到大蝸牛背著小蝸牛過河之類的敘述,什麼他看到這麼令人動容的畫面驚得說不出話來之類的,真的是很噁心。偏偏很多人只看照片而不去思考照片背後的意義,也或許太少人花時間觀察這些自然景物,所以絲毫沒有發現異樣吧

.stick. wrote:
眾多攝影比賽規則資訊整理
對咩, 光是這裡 http://www.uart.org.tw/uart/show/tourney/ 列出的賽事, 就有那麼多了, 一個月平均至少有四、五場.
有糾紛上報引起大家議論紛紛的, 一個月有四五次嗎? 沒有嘛, 顯然是少數.
既然有這種 一定要單曝的, 要交RAW的

也有這種 可多曝的疊圖 的..

那想比比看的人, 就去挑適合自己的場子, 不就好了.
井水不犯河水, 各自相安無事..
龜毛的場子, 就給龜毛人去煩惱就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