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如何發揮一隻鏡頭最佳成像

1.盡量使用遮光罩,強光下拍攝時,避免光源或強烈的反射光進入構圖,或是保護鏡頭避免被撞到。



2.盡量避免使用最大光圈,縮小2格光圈將大大降低像差,提高畫質,不過以現在的技術來說,大多數的鏡頭在光圈全開情況下,也能得到不錯的成像。



3.選擇不超過400的ISO值,若以全幅機拍攝在ISO800以內,大多數都是可接受範圍。



4.盡量避免拍攝過近的對焦距離,一顆鏡頭的最佳成像距離區間:鏡頭焦距×50×(1~3),例如一隻50mm鏡頭的最佳成像距離大概在50mm×50×(1~3)=2.5至7.5m。



5.盡量避免拍攝光線對比強烈的線性邊緣物體,例如背景是大太陽天空的樹枝;這類場景邊緣極易產生色差(紫邊)。



6.盡量避免使用變焦鏡頭的極值端,一般來說,普通變焦套頭從最廣端起三分之一焦段是畸變最小的焦段,例如18-55mm鏡頭最佳焦段為30mm。



7.使用三腳架拍攝—單眼相機因為反光鏡振動,1/30秒以下的照片都很難避免掉晃動的問題,手持相機的話以 135 規格來說:安全快門 = 1 / 鏡頭焦距 (秒)。



好的鏡頭或器材不懂得如何使用,無論價格多昂貴或是多稀有,不懂光影不懂構圖,怎麼樣也發揮不出它的實力,以上是參考網路上資料與大家分享的小小心得。

2012-07-19 16: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鏡頭 成像

Eason.Bps wrote:
4.盡量避免拍攝過近的對焦距離,一顆鏡頭的最佳成像距離區間:鏡頭焦距×50×(1~3),例如一隻50mm鏡頭的最佳成像距離大概在50mm×50×(1~3)=2.5至7.5m。


請問這是什麼光學定理或定律、有什麼理論基礎嗎?包含微距鏡頭嗎?我有一個800mm鏡頭,所以焦距是0.8m,於是0.8x50x(1~3)就是40m~120m,在這段距離恐怕拍鳥有困難呢??!!

Eason.Bps wrote:
1.盡量使用遮光罩,...(恕刪)
我是攝影幼幼班
Eason.Bps wrote:
1.盡量使用遮光罩,...(恕刪)


樓主對鏡頭的構造原理想必頗有研究
把比較能避免失焦、變形、散色、模糊..的狀況都整理出來,是很好的分享。

但說這樣做就叫"最佳成像",我倒是不以為然。這頂多是"最中規中矩的成像"而已,"最佳"倒是未必。
佳不佳,應該是以拍攝者當下想表達的內容而定,就如這版上隔壁的另一篇:類單眼要怎麼拍,腳才會修長?來說,拍攝者正是要利用鏡頭廣角端容易變形的特性,故意把焦段調到最短,使MD的腿部出現在畫面角落,利用鏡頭的變形特性來拉長它,對他那次拍攝而言,鏡頭充分"變形"反而是"鏡頭最佳成像"、也是他最滿意的結果。

手排車怎麼開才會省油?或怎麼換擋才能發揮引擎最佳實力?這有一套大致公認的說法。但每次都這樣開車才叫"最佳開法"嗎?這恐怕未必,看你是要兜風還是要尬車,對吧?鏡頭運用的道理應該也是這樣。
很不錯的經驗分享XD....
****
版主的建議 焦段與距離應該是指拍人...
拍景 拍物 打鳥就 再自行調整XD....
Eason.Bps wrote:
一顆鏡頭的最佳成像距離區間:鏡頭焦距×50×(1~3),...(恕刪)


這句寫的太篤定 有欠思考

鏡頭用多了 應該會理解 每顆鏡頭各有特色 所謂距離 還是要看鏡頭的特色與特質

端看 你拍何物而定 若是你指的是人像 那每顆鏡頭的(適當)距離更是差異蠻大的

有的需要近拍 貼著人拍 人帶景的廣角 有的是標準鏡 有的更要退很遠 求的不只是

發揮這顆鏡頭的最佳銳利 也求的是壓景

建議 多用鏡頭
掰了一堆

結果連構圖都不會

笑死人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Davidr wrote:
掰了一堆結果連構圖都...(恕刪)

好厲害~~~
只能說、等您大作了
chiang名言 : "如果覺得01變了也不相信我,那就離開吧..." 01不過就是這麼玩意兒~ http://zh.wikipedia.org/wiki/
我想,樓主所謂的最佳成像,是偏向呈現的解析度、銳利度這些。
而非作品的好壞。

只是樓主所列的這些方法是否全沒破綻,那就有得探究的了。
分享一下也會被酸...01到底是怎樣了...
謝謝版大分享 還請大家抱持著討論的心情來回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