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攝影路上需要認識的朋友

先說一下,這標題可不是指認識我就能怎樣。

我不是布列松,還沒那麼偉大。(偷梗)

只是回高雄半年多了,幾乎是自己一人的攝影路程上,讓我有感而發,突然很想要認識攝影的朋友。

但不容易呀!一來我這人怪異,二來我這人膽怯,三來我這人守時...
說偏了,所以左思右想後,寫這樣的內容,當作紀錄。

如果願意讀下去,請先理解,這篇文章是以真的想要學習攝影,想進步為前提建議的,不論同不同意那些觀點,都別放在心上。

參考而已,畢竟我講的很沒說服力。


學攝影,或者玩攝影,把攝影當興趣、把攝影當職業,諸多類別的使用者們,其實最需要的攝影朋友。

我覺得排行第一的就一定是:『會跟你一起摸索攝影的朋友』

兩人之間能力沒在區分誰高誰低的,主要重點就是你們可以一起約出去拍~
攝影最忌諱的大概就是不走出門吧,題材幾乎都在外頭的世界等待挖掘。
但是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都很希望有朋友陪自己一起去攝影。
若朋友沒興趣,有時自己拍的開心,卻晾著朋友在一旁發呆,實在有點抱歉。
能拉朋友當MD,或兩人都有攝影興趣,或許可以提升彼此一起互動的效應。

甚至是一起砥礪進步也是不錯的,有人說彼此之間沒有競爭,但我覺得那種類似競爭的想法,反而有助於加強自己的能力,甚至發現自己本來沒有的部分。

以我自己的經歷,研究所時我一度跟同學坐隔壁,當時都會彼此注意進度,然後砥礪自己不能鬆懈。

但後來換位子後,我旁邊坐的是學弟,變成了我沒法注意到同學的進度,只能依照自己的步調慢慢進展,最後變成了進度落後。

當時真的嚇出一身冷汗,後來想到那段時期沒能衝刺上去,實在很慚愧。
因此之後跟學弟分享心得時,我一定要求他們要跟同學坐一塊,砥礪彼此。


第二種,建議應該有:『可以教你攝影最基礎原理的朋友』

何謂基礎?我也不知道,剛開始拿到家裡的DC,我只知道拿的穩,按下去沒殘影就好了。
當時拿穩相機可能就是基礎了。

但當我在研究所決定培養自己攝影的興趣時,第一個要學習的功課就是瞭解底片單眼的結構。
現在一般人都是用數位單眼,功能龐大不說,會用到的也不一定多。

可在數十年前,底片單眼卻是簡化的相機,但卻拍出了許多現代我們稱讚不已的鉅作。
相機需要瞭解很多功能嗎?我覺得那是長久功課,是慢慢來不急的,甚至我會當自己需要時才翻說明書瞭解。

因此需要教導攝影基礎的朋友這點,是否很苛求?
先問自己是否理解攝影基礎,理解多少?或許你這位朋友,瞭解的遠比你想的還多。
放低身段問一下,對方不清楚,那代表你懂得比他豐富,基於友誼,可以分享。
對方清楚,那代表你賺到了,基於友誼,他應該要傾囊相授。

剛開始摸底片單眼我要瞭解的重點就是:快門、光圈、ISO
什麼?數位單眼、數位相機?真的,真的都一樣,都是一樣以這三個當基礎。
不說別的,理解這三個東西,這就是相機的基礎。
當初前人也是從這三個當起點去發展的,沒道理我們可以跳過就能輕易拍出自己想要的畫面吧?

但是要認識到多深,那也是個人的需求,我很感謝在當初研究所有認識李老師,他幫助了當時卡住進步的我,能往下一步發展。

若問我攝影的啟蒙恩師,那一定是李老師了。
他不教器材好壞,他只教基礎,因為那段時間受到的指點,讓我能慢慢攝影,而沒那麼重視器材。

因為不論哪一台相機,他們的基礎都是一樣的。
差異在於各個廠牌上,他們可能有獨門技術,以及不同階級的款式才有的功能。
只要懂基礎,就算本來用了不同牌子的相機,也是可以很快上手的。

如果不容易上手,一般可能是你跟這相機的設計不合,有用不慣的地方。
另一個可能:你原本前一台在基礎上就沒學好。

去年我為了理解GRD相機的特色,曾經買了一台GRDⅢ。
我花了多久才拍出自己訝異的照片?
沒很久,一天內,買了個東西拍幾張後就驚訝到了。

有時問問自己基礎有沒有打好,需不需要再加強,這都是很簡單,不丟臉也不必怕沒人教的問題。
如果有人說自己基礎很好,那即使是我這樣沒啥佳作的小咖,也會很不爭氣的笑出來。

第三種,建議有個:『攝影實力比你強的朋友』

前面到現在,都說過這是很看個人的,因為沒有絕對的強或絕對的弱。
不一定得說你周遭的朋友,網路這麼發達,不妨多花點時間逛逛關於攝影的網站,多看別人的作品,找到自己喜歡的攝影者。

強不代表什麼,重點我想就是放在對方的作品上,你會覺得對方強一定是因為看過他的作品,覺得很喜歡,才會認為對方比你強。

如果今天是一個得獎無數的攝影師,但你怎麼看都覺得無法理解他的作品哪裡好?
那麼你如何誠心的說他強?那只是應和而已。

喜歡一個攝影者的作品,會想模仿那個感覺去拍,這是最簡單學習攝影的方式,跟讀書學習相比,這可能還比較實際點。

但重點是你得先瞭解對方拍出這照片時的一些原理、數字代表的意思,才能比較容易模仿。
日本作家宮部美幸便說過了,『模仿』是學習寫小說最棒的方式。

沒啥丟臉,但當你學到一定程度時,一定要慢慢思考自己的風格,不能固守。
一般實力優異的攝影師,他們在接觸攝影資訊上也幾乎都是第一順位得知,甚至也會分享一般市面不常見的道具。

如果覺得方便或需要,其實這些意外收穫都是很棒的。
我現在依舊常常逛某些網站,看到喜歡的攝影者都會加入最愛,定期注意他們的作品。

當然時間久了可能會對某幾個攝影者從喜歡慢慢轉淡,這也是受到了自身攝影觀念的改變而有的事情。
繼續找喜歡的攝影者即可。

攝影家柯錫杰的書中便有一句話:『別花時間看不好的作品』
請將眼睛關注在你真正喜歡的攝影作品上。

第四種,建議有個:『願意對你攝影作品誠實的朋友』

這是之前看到FB有人分享的一個國外文章,因為也跟FB有關,因此非得談談。
我們常在FB上貼攝影作品,而多數好友看了常常會按讚,『讚』這個字眼近年來倒是備受爭議。

從一開始代表『有關注到對方的近況』,到現在『為何講的是壞事也要按讚?』
對圖片按讚意義就簡單多了,不是喜歡就是知道對方的近況。

但那篇文章也說了,朋友按讚只會阻礙你攝影的真正進步,因為你會滿足現況而沒有上進心繼續前進。
當然我相信有興趣攝影的朋友應該都是不會在意那些讚不讚的大拇指,依舊會堅持自己的路線慢慢走。

但你需要這樣的朋友,願意對你的攝影作品做出最真誠的評價。
『忠言逆耳』這句話是自古以來君臣之間最難以取捨的名言。

當我對你的攝影作品稱讚,你會開心。
當我對你的攝影作品批判,你會不爽。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因此前提應該是,你也應該要有正確的心態,願意接受不同意見。
當然自己拍的開心是OK,但上頭開宗明義說過,如果你真的『想學習攝影』

那麼這個心理建設不得不該先有。
會不爽很正常,我曾經跟攝影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結果被評價說『構圖不好』、『色調怪怪的』,講完後我差點七竅生煙~!

但是如果聽完後就不爽,而不思考為何對方這麼說時,那是否自己也很沒氣量呢?
進步的最大阻礙就是覺得自己是對的,當願意退一步思考時,是否就有改變的機會?

題外話,有時我看到朋友的作品,其實看久了,也會對於喜歡的照片真誠的打上『讚』,因而對方被我嚇到。
居然問我是真心按的嗎?以為我是無聊亂按的...
但遇到我覺得不好看的,我也照實去說我覺得不好的地方,也很慶幸有朋友願意接受意見。

有時要遇到這樣願意接受,也願意對你這麼誠實的攝影朋友,實屬不易。
但若是有了這樣的朋友,自己也做好建設,那絕對是益處多多的。

3/18補充
有個:『攝影經歷很長遠的年長前輩朋友』也不錯?

當初買第一台G9,我記得也是拍得很開心。
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卡住了。

幸虧有遇到那位啟蒙老師。
他年紀很大,長輩對我們的好處就是他理解賺錢不易。

因此他不會勸敗,反而會提攜你做好基本功。
我還記得當初常常去工廠把自己的作品交給老師審查。
老師也會告訴我哪裡不好。

之後參加活動時,也的確常看到有人分享買什麼最新機種或鏡頭。
我想,若不是曾有老師這樣給我指點。
現在自己也應該是個器材控吧。

下場不是買了一堆器材卻鮮少用。
就是沒錢買器材最後捨棄攝影。

另一方面,試問自己第一台底片相機,是否哪個親戚長輩給的?
攝影前輩們本身歷經的年代較為長遠,本身常常可能有不錯的攝影器具。
透過他們的分享,你會有機會多認識不同的相機,他們的歷史與結構。
為何在當年造成轟動的原因,都可能是這些攝影前輩會告訴你的秘密。
現今的攝影器材有很多艱澀的名詞,常常會混淆初學者學習攝影。
最慘就是覺得功能繁複麻煩而對攝影失去興趣。

這也就是為何有時推薦低階相機的緣故,為了讓你瞭解攝影基礎,反而用低階相機會更有效率。
功能少,效果依然有,也許什麼對焦速度、多點對焦、高ISO等等比較差些,但該有的全部都有。
學習起來比較簡易瞭解。

曾在某處看過一個說法『相機到最後最常用到的,其實只佔相機功能本身的30%不到。』
需要高階與否,端看個人而已,畢竟有些人是天才或想攻頂省事。

我去年曾經參加一個攝影教學的免費課程,當時現場一堆年紀不小的長輩。
但這課程沒有教你敗器材,那天主題是教你怎麼用快門。
結果講師出的快門課題,我居然怎麼拍都失敗。
本想說是否因為自己相機組合在室內不吃香。

突然聽到講師說某個前輩拍得很好,一看,我慚愧了。
前輩用的機種與鏡頭比我的還低階,但拍出來的畫面快門效果卻比我還棒!
之後不少人都成功,但幾乎都是年紀不小的長輩。

年紀大的攝影前輩朋友,其實有他們的獨到之處。
歷經底片到數位,低階到高階,他們運用的基礎實力,絕對比現在很多人還強,覺得自己與他們有年代隔閡的話,只會阻礙你學到他們身上絕招的機會。




目前想到這幾個而已
有這些朋友到底是好是壞?

一樣見仁見智,看個人,但因為我本身都有接觸過這幾種,也都有獲得不少學習。
因此很推薦大家應該要看看自己朋友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老師,你也很有可能是他的老師。

把攝影當興趣時,也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個把攝影當興趣的同好。
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

但有時還是會覺得小遺憾,因為我口才不佳,有點笨拙或小開玩笑。
因此有時給的建議或鼓勵還是會被誤解,這實屬我的問題,更糟的是自己可能還會有情緒性的回應,實在感到抱歉。
如果被誤認為是個自傲的人,我也認了,畢竟對方可能不知道我所知道的FB朋友中,目前有多位都是知名的攝影者。

我豈敢說自己多偉大,那只是笑掉大牙而已,更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種幼稚想法了。

純分享,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道理,但有時還是需要重提往事。
當然,我更希望有網友願意指正我內容上的錯誤觀念,或補充重點。

因為我是個到現在依舊偶爾需要提醒自己是新手的新手。
2012-03-18 0: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路上 朋友
看著地球儀的小朋友,我想這是最需要認識的...

虛砷 wrote:
先說一下,這標題可不...(恕刪)


不知道大大為什麼會特地發這篇長長的文章

不過我覺得你可能想認識更多影友 XDD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早就說過,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這正是您這篇文章的主題。
虛砷 wrote:
先說一下,這標題可不...(恕刪)

寫的真好
看完 有點悶....當初買機器來到這個網站
只買一些 基本器材 就拍的好高興
除了工作時間外 就是睡覺偶爾自己一個人到處拍
還真的沒有想過要找同好的朋友...
今年有參加FB的社團 確實看到很多朋友常常在分享以及討論(前面正常討論..到後面但幾乎都是勸機&鏡 賣機&鏡)
謝謝樓主分享
0728souf wrote:
不知道大大為什麼會特...(恕刪)


的確想,但就是有點難起頭。
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感觸才會想寫這內容。


mine406 wrote:
寫的真好
看完 有點...(恕刪)


補充回原文
追隨前輩們的腳步,放棄在這裡無意義的發言與貼圖。 原PO拙文就刪了吧!

setoyo1962 wrote:
舉例來說, 網路上開版發文討論光線的變化與拍攝時機, 永遠不會比得上直接PO調控檔讓人下載套用那麼熱門。


感同身受!!


虛砷 wrote:
的確想,但就是有點難...(恕刪)


竟然這樣!! 有空歡迎約小弟XDD 小弟也在高雄!!
setoyo1962 wrote:
虛砷大大早安 !好文...(恕刪)


感謝,也歡迎交個朋友。
我的Flickr相簿

0728souf wrote:
感同身受!!
...(恕刪)


因為個性不算外向,所以可能會稍怪點。
最近的假日,我主要都是在高雄市區找尋景點拍攝。
想蒐集一些高雄不錯又不會人擠人的景點介紹出去。
如果方便歡迎一起尋找高雄的美麗。

因為沒錢投資外拍人像,因此我拍人像一直很薄弱。
故偶爾有聽到什麼簽唱會,就會當作練習拍人像的機會跑去。
(因此可以看到我相簿中有拍些藝人)

目前我的攝影器材依舊很普通,只有E-30跟原廠最便宜的KIT鏡頭。
輔佐底片傻瓜在拍照而已,甚至手機也是拍照的道具。

所以在器材上沒有太高深的見解,抱歉。
追隨前輩們的腳步,放棄在這裡無意義的發言與貼圖。 原PO拙文就刪了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