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當然爾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但太過於著迷於工具本身有時反倒錯置了目的與結果。
小的僅是一介凡夫,從高中時期就對攝影極有興趣,但動則上千上萬的攝影器材及底片沖洗費確實令小的望之卻步。在大學之後有能力打工之後就逐漸的省吃節用,才購進一些攝影器材,因此對許多剛入門的攝影同志們有著極高的親切感(要不要買什麼,是不是買什麼之後就能夠怎樣怎樣之類的問話,小的也經歷過),彷彿購入許多的名機、鏡皇、神燈、堅若磐石的腳架後,就像是吞了天山雪蓮、萬年蟾蜍之類的仙丹險藥,期望能瞬間增進一甲子以上的功力。
但在慢慢摸索之後,會逐漸的發現,器材雖然重要,能全力的跟上器材的拍攝觀念及技巧更是重要。所以,在跟許多初階攝影朋友切磋的過程中,常會傳達一個觀念--「貧窮攝影」。如:反接鏡頭做近攝的的效果、用衛生紙當閃燈柔焦鏡、用名片當即時的跳燈使用等等(當然這些技法的方便性及效果有時沒法達到那些器材的標準)。以最基礎的原理、概念及經費介紹他們到攝影的領域。
在面對他們的過程中,常會被問及:「是不是一定要買可以換鏡頭的數位相機才能拍出你們所展示的圖像?」通常,我都會回答:「你現在用的這一台,你已經完全的熟悉了嗎?完全可以駕馭了嗎?」如果答案是否的,基本上我都勸他們不要購新器材。
所以,想在網上討論並且推一下「貧窮攝影」以豐富這樣的概念概念,望各位大大一起討論,以饕入門者的求知慾。
附上在2003年以當時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因為是借來拍的,好像是olympus的老(以現在來相比的話)數位相機)所拍攝的香港遊照片作為引子,期待給有心攝影的新同志一個概念,消費型相機也可以有大出力(當然,我的相片也不是多好,只是想鼓勵一下跟我一樣的「經費短少族」而已)。
http://upload.wretch.cc/album/album.php?id=besheu&book=4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