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閃光燈是一把雙面刃,控制的好是把利刃,控制不好會傷到自己。
那我想,如何去控制這把利刃呢?
在現代,TTL是個不錯的好方法,全部交由相機來幫你決定。
但是以前的人如何去操作這玩意兒呢?
把這把刀的數值標出來吧,就像玩線上遊戲一樣,加五的楓葉神刃。
如果你對EV夠了解,那你應該知道光圈值怎樣才算一格。
變動1EV之下,光圈值會改變約1.4倍。
看似原則的想法有什麼關聯呢?
舉SB800/SB900為例,前者GN=38後者GN=34 @35MM ISO100
等等,GN是什麼呢!?
Guide Number 兩個英文單字的簡稱,我稱他叫閃燈的能力值。
用來計算光的強度,換句話說就是那把刀的殺傷力。
那殺傷力可以調整嘛!?
是的,一道光線在不同的距離下強度改變也不同。
所以定義出GN值=距離*光圈值,
距離越遠需要的GN越大,
光圈越小亦然。
了解了GN值之後,你就可以不需要依靠TTL來精準的閃光了!?
還有一個小細節,拿SB800當範例,GN38的高出力在M模式1/2下,
是不是剛好38/2等於19呢!?
如果出力調在1/2之下GN也剛好1/2倍,那曝光值會怎麼改變呢!?
等式左右同*1/2,固定距離,光圈值怎麼差兩格曝光呢!?
所以,1/2出力下,GN是1/1.4倍。

其實小弟我沒什麼好作品可以拿出來和大家欣賞
網路上的書上的文章看多了想自己整理一點報告
希望大家能看得懂
如果有錯誤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第一張照片在主體的四點鐘方向用打光,以D90內閃觸發,D90為十二點鐘方向,捨棄自然光,背景約-3EV。
第二張照片在主體的兩點鐘方向用打光,一樣以D90內閃觸發,對背景-2~3EV左右。
PS 內閃或是機頂閃光燈閃起來通常不理想
離開相機閃起來比較自然
不容易反射出一堆汗水和油

同步發佈於
http://www.wretch.cc/blog/michael12348/2384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