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海角七號裡的友子相片

海角七號裡,日籍老師憑藉著一張戰前的照片,聯繫著與台灣籍女友「友子」的思念。照片如下面這張。


海角七號裡的友子相片

我有個小疑問。

我今年四十歲了,用膠卷相機時的一些點滴,現在還記得。

當時,一個膠卷最多36張底片,沖洗費用儘管不高,但人們拍照時總是非常小心,深怕拍了以後,沖洗出不理想的照片。所以我們那個年頭,拍照可是件大事,被拍的人,總得正襟危坐,做好表情,這才按下快門。現在流行的「自拍」,拿起相機就往自己臉上拍的事情,在我們那時候絕無可能。

根據《海角七號》的故事推演,「友子」的這張海邊照片,拍在戰前。那時拍照更不得了,有錢的人家也不見得有自己的相機,多半是在婚喪喜慶時請照相師傅來家裡,儘可能全家入鏡。拍照時,正襟危坐不說,連表情都不能表現得太過誇張,別說「大笑」,連「微笑」的表情都不曾看過。

如此看來,這張「友子」照片,是否在「時代感」上欠缺了點甚麼?女主角攝影的地點,不是在家中閨房、不是在屋外廣場,而是到海邊。顯然不可能是請個攝影師拍出來的。那麼,這位拍攝他的男主角(日籍教師)必定擁有一部自己的相機。以一個教師的收入,有可能嗎?

再者,女主角兩手自然地握著裙襬,沒有當時被拍攝者慣有的「如臨大敵」的表情,這似乎也少了一點「時代的韻味」。

我的這一點小感想,不知道各位精於攝影的網友們,是否認同?
2011-06-26 9:01 發佈
對耶..這背景這表情...的確是民國五六十年之後才會看到..三四十年的照片..真的像"定格"照~~
在那個時代,有自己的相機是有可能的,
我阿公在日治時代也是老師,也有自己的相機,還留到現在,只不過不能用了。

誰跟你是426 wrote:
話說台灣在被日本統治時間,是比國民政府來台那種白色恐怖時期還進步

就光看老一輩的照片就知道30-40年代時生活水準倒退許多

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老爺爺老奶奶那麼懷念日本殖民時代了

不要忘記之後的228或耕者有其田政策,消滅了很多富裕的人(恕刪)


我想這與富裕與否沒關係,而是與當時的風氣有關吧?以攝影的風格而論,那時確實很少這種「友子」的照片。「拍照是件大事」,別說台灣,就算是當時的日本也是如此。職業攝影師與模特兒除外,一般的生活照片真的沒看過這樣開懷大笑的模樣。
租來的
借來的
撿來的????????
Laohou wrote:
海角七號裡,日籍老師...(恕刪)

peiryih wrote:
在那個時代,有自己的相機是有可能的(恕刪)


當然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就好像說:一個教師買不買得起BMW一樣。如果愛車成癡,每月存一點錢,總有買得起的一天。


但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當年相機貴、底片貴、沖洗也貴,買得起,但玩不玩得起呀?

好不容易帶個相機出去玩,被拍攝的人,不好好站著、不好好坐著,偏偏要捏著裙襬,擺出一個笑臉,拍的人難道不擔心:這pose有把握嗎?這表情拍下去,會不會太奇怪?拍壞了怎麼辦?所以,不哭不笑,正襟危坐的相片,在當時拍起來最保險。
反正只是一場戲,以這種考古的心思來考究似乎太辛苦了吧.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cobrawu wrote:
反正只是一場戲,以這...(恕刪)


魏大導演在「遣返」這場戲中很考究,花了不少錢,我相信他是個願意花心思的導演。「友子」這張照片,想必當初沒人提出指正,不然,他一定會從善如流的改過來。
Laohou wrote:
好不容易帶個相機出去玩,被拍攝的人,不好好站著、不好好坐著,偏偏要捏著裙襬,擺出一個笑臉,拍的人難道不擔心:這pose有把握嗎?這表情拍下去,會不會太奇怪?拍壞了怎麼辦?所以,不哭不笑,正襟危坐的相片,在當時拍起來最保險。...(恕刪)


我不認同這觀點耶...
拍照就是拍自己覺得美的地方,很放鬆有微笑,如果每張都是正襟危坐,面無表情,這跟拍死人有區別嗎?每張都死氣沉沉的,喜歡嗎!

這也不是大合照,何必如此拘謹.

拍照的人就對這畫面有信心,喜歡這畫面才會按下快門,難道這位40歲大大以前用底片機時不是這樣想的嗎?
可能大大只有對正襟危坐的畫面才敢拍,
就說20年前吧,我看看我小時候東倒西歪亂擺pose的照片,也沒被老爸說一定要正襟危坐呀!每個景點都正襟危坐您不覺得怪嗎?去海邊玩也要正襟危坐?!
現代人會打野炮,古時後難道就不會嗎?

總是有跳脫約束的人

一成不變受時代的羈絆是普羅大眾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