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拍了造景後,又發現照魚蝦似乎還不夠清楚,這時就開始邁向微距之路!
要拍微距,當然就要有微距鏡頭,微距鏡頭跟一般鏡頭的差別,就在於它的放大比率比較高,
所謂的放大比是指被拍攝物體大小,對於實際成像在感光元件上大小的比例,
1:1就是指兩者大小一樣, 1:2則是成像在感光元件上大小,是拍攝物體實際大小的一半.
為了要達到鏡頭的最高放大比,在拍攝時鏡身會儘可能的靠近拍攝物,此時的景深就變的非常淺,
這跟整個拍攝物要清楚是相違背的,因此通常需要縮光圈換深景深(至少小於F10),
而太小的光圈為了讓曝光充足,快門會變非常慢(拍攝會動的魚蝦,快門至少要高於1/100,才能凝結動作)
,即使將ISO調高,可能也是於事無補,這時最好能用閃光燈來補光.
一般微距拍攝為了補光均勻會使用環閃,但是水族拍攝隔一層玻璃會有反光效應,反而讓環閃無用武之地,
為了避開玻璃反光,需要調整閃光燈入射角度,離機閃光燈才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當然也有人會佈置拍攝缸,使用小缸子且周圍燈光開很亮,缺點就是要把魚蝦撈來撈去,
這對養在大缸裡的小魚小蝦來說,可是一大工程!).
[對焦]
由於景深較淺,建議使用手動對焦,將對焦環轉到最近的對焦距離,之後靠前後移動機身來對焦,
最佳的景深點要選在眼睛的部份,若是眼睛不清晰不夠亮,那照片就沒什麼神...
(這方式不適合一直在移動的拍攝物)
[補光]
使用離機閃光燈補光,可以從水面正上方往下打,或是傾斜玻璃一個角度打,要是角度沒打好,
會造成反光,補光不均勻或是整個畫面呈現霧霧的狀態;
最佳的打光角度,可能會因為不同位置及場景而需要調整,我至今也還不能完全掌握這眉腳,
因此還在努力練習中...
使用器材:

以下就請玫瑰蝦當主角來練練微距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