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 高速攝影~是拍爆炸 運動 等慢動作影片!
對高速攝影機一直有個疑問?
是硬體?還是軟體?
硬體是用 攝影機來看!
快門速度影響嗎?
攝影過程需要快門嗎?好像不用~
拍攝後傳輸速度?
攝影後得到資料龐大,快閃記憶體不夠快或不夠大,因此來不及傳到ROM?
因為有些附有高速攝影功能相機單眼~1000格解析度都很低~
運算過大?
一秒內處理像素變多!導致CPU或GPU負荷不瞭?
軟體是用 電腦來看!
電腦硬體設備~不管傳輸或RAM或GPU都比 攝影機強大數倍!
可是卻沒看過 網路攝影機 有高速攝影!我想是不是軟體方面關係?
我也不太懂 電腦攝影機或網路攝影機~怎樣作用的!
我想就算不能帶者走攝影機~電腦補助能變高速攝影機也很好!
總結~ 假如要用PC製作一台高速攝影機 還缺甚麼?
但是高速攝影有個致命缺點,就是單格的曝光時間一定要比FPS數還短
(ex : 360fps , 每格最長曝光時間只能到1/360s)
因此在較昏暗的場景時常帶來的是曝光不足!
假設A影片是用24fps錄製,2.4MBps的流量
那代表平均起來每影格有100kB的容量
若是畫質無改使用1000fps錄影,那就需要每秒100MB !
所以通常那類機子都只能用640*480甚至更小的解析度來儲存
如果可以高畫質的話,我想那會非常貴

倒是,也有人是用軟體算圖的 (讓軟體運算兩影格的差異,然後補差,可以提高FPS)
但前提是畫面的變化不能太多,而且單影格的曝光時間越短越好 (有殘影就很難算的漂亮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80%9F%E6%94%9D%E5%BD%B1%E6%A9%9F
高速攝影機(High-speed camera)是一種用來進行高速攝影的攝影機。相較於一般攝影機每秒拍攝24幀(frame),高速攝影機視機種的不同,每秒至少可拍攝1000幀,最多可達每秒20億幀。拍攝後再以一般速度(PAL每秒25幀、NTSC每秒29.97幀)播放出來。早期的高速攝影機使用底片攝製,類似拍攝電影的電影攝影機。在CCD、CMOS等技術普及後,則進步為數位化攝製。
高速攝影機通常用於科學研究,例如撞擊測試、彈道、生物的移動等。運動員的運動過程,例如棒球投手投球的姿勢,有時也運用高速攝影機拍攝而進行研究分析。另外也運用在電視、電影的特效中。
相對於高速攝影,每秒至數分鐘、數小時僅拍1幀然後再以正常速度放映出來的攝影稱為間隔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又稱「慢速攝影」),通常用於植物生態、天氣等極慢速移動物體的長時間觀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