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什麼是攝影的基本功??顯示器???

趁著日本大地震取消出差的空檔,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和知名雜誌總編輯聊聊,希望能討教兩招。沒想到正當股起勇氣詢問該如何增進攝影能力的同時,總編竟然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挑款好顯示器,是攝影的基本功,如果連這點都辦不到,什麼都不必談了。

由「零」開始的攝影人生
怎麼會呢?這真是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一向被稱作「勸敗魔人」的林家興林總編,竟然不鼓吹筆者購入全片幅數位單眼機皇,反而是強調液晶螢幕的重要性。這實在是太反常了!不過我一直相信『事出必有因』這句話,越是這種不經意間的談話,越是真實。

沒想到我越是追問,他越是顧左右而言它,從總編侃侃而談自己的攝影史開始一直到編輯生涯辛苦談,經由筆者認真的抽絲剝繭之下,終於揭發了這個天大的秘密。看倌們還請耐心看下去啊,畢竟總是要經過千山萬水之後,每個人才會瞭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嘛。



且讓我們回到總編還很菜的大學時代來回顧,身為新聞系學生,嚴格來說並不能說是攝影科班出身的他,在學時主修平面報導,對於老師在攝影課上要求買貴森森的相機,只覺得是要敷衍過去的必修學分。這麼沒熱情?那是怎麼登上今日攝影雜誌總編輯的寶座位置?

還好筆者在這個節骨眼上打斷他,林總編的眼神忽然亮了起來。他說自己畢業後就進入城邦集團,當時擔任一本電腦月刊的新進編輯,沒想到沒幾個月,雜誌面就臨停刊的命運。在因緣際會之下,進入目前服務的雜誌社,他的攝影資歷可說完全由零開始。

這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嗎?還是不斷爆肝的開始?林總編並沒有正面回答筆者的問題。但是這讓我回想起每回翻閱林總編寫的評測與各種器材企劃,不時被總編的專業術語與美好風景畫面感動得痛哭流涕不能自己,沒想到他竟然也有這樣的青澀過往。「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大師」,總編爆青筋的用力的如此強調。這真是讓筆者的攝影魂瞬間沸騰啊!



「菜不該死,是罪該萬死」這句話套用到這個階段的總編也是很貼切的。在借測器材時,很自作聰明的把所有新相機都借回來。保持刻苦耐勞的精神,例如每天跟著前輩問東問西,就像小學徒一樣撿大家不願意做的大型企劃。這種化被動為主動,完全不浪費時間的工作態度,慢慢累積了不少屬於自身的know-how。

譬如在空閒時間,他也會隨身帶著相機摸索光圈、快門、與感光度間該如何搭配。一次次在信義路與基隆路口以慢快門拍攝車軌的經驗下,雖然吸進不少廢氣,但也同時獲得了千金難買的可貴經驗,深深烙印在心裡。

器材背後的腦袋,才是拍出好照片的關鍵
即便今日已經貴為總編,但林家興還是假很謙虛。「只因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攝影器材,並不是自己特別厲害。」他這樣笑著表示。也因此他從不以風景攝影師或攝影雜誌編輯自許,林家興一直保持著「業餘攝影師」的心態。「專業人人都學得會,重要的是如何從自我要求裡慢慢積累能量」。

在每次確定拍攝主題,準備外出前,他一定會先上Flickr、DCView等網站,觀摩別人怎麼拍攝同樣的攝影景點,再研究之後,在現場反覆練拍揣摩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雖然常聽到「從平凡中找出驚奇」、「從不變裡求變」、「不斷從單一主題開創風格」這樣的攝影老生常談。但事實上大多數人總想『速成』拍出佳作。針對這點亂象總編更是有感而發:「好的攝影作品除了控光、構圖與色調之外,重要的還是拍攝者的腦袋。」常言道:「作品精采與否絕非取決於器材的優劣高下,而是在相機與鏡頭後面的那顆腦袋。」少了拍攝者的構思、對器材的瞭解、以及對主題的掌控。這樣拍攝出的作品只能是風花雪月的明信片,無法喚起觀看者的深刻共鳴。

除了這些抽象的技巧,難道器材一點都不重要?當然不是。就跟每個大男生一樣,林總編談起買下人生中首部單眼相機的誇張行徑,還像青少年一般雀躍之情躍然臉上。在那個單眼相機還不普及的年代,他鼓起勇氣買下Canon EOS 30D KIT組合,林林總總花掉七八萬塊,等於是一部頂級125cc機車的價錢。因為太奢華了,所以害怕被偷走。因此不在家時他就把整袋器材塞進床底角落,然後用一堆雜物擋住。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在趴地上看看床底下有沒有被移動的痕跡。過了那麼多年,器材肯定不只價值『一部摩托車』吧?沒有錯。總編現在用的是Canon EOS 7D單眼相機,加上「大三元」L鏡。夠高檔吧!對於整體色彩表現有關鍵影響的顯示器,則是最近推出的ASUS PA246Q。



顯示器不稱職,拍得再辛苦也是枉然
ASUS不是以Eee PC、主機板、音效卡出名?沒聽過它們家推出什麼高階顯示器過啊。沒錯,這可是華碩首台「發燒級」的顯示器,肯定會在市場上造成轟動。此時林總編臉上浮現了一抹神秘的微笑:『這可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高C/P值「神兵利器」。』真有那麼神奇?是不是膨風啊?

筆者話才剛說完,林家興立馬恢復總編往日的威嚴,隨即正色表示:「從前玩攝影時,因為顯示器無法達到完整的AdobeRGB色域,因此在色彩管理流程中只能在印刷廠打樣後的輸出端再行調整。」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隨著印刷廠師傅的心情,印刷品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色偏。這樣不僅在顏色定義上不夠精準,而往返改色更浪費許多時間成本。不過總編緊接著補充說:在改用ASUS PA246Q以後,就再也沒有這個困擾了。

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此番言語燃起了筆者對這台顯示器的濃厚興趣。因此對著總編位子上ASUS PA246Q忍不住「上下其手」了起來。在外型上,ASUS PA246Q方正簡潔的外型衍生自單眼相機,但更有功能性。

例如一般顯示器不在意的俯仰機構都經過精準嚴苛的設計,即使以90度大角度翻轉、前後傾仰都沒問題。而且富專業感的機身背板搭載的輸入端子,還包含了HDMI、DisplayPort 1.1a、DVI、D-sub,完整支援現有的類比/數位端子。而且內建兩個USB插槽、以及七合一讀卡機,能支援記憶卡直接播放的功能,聽來就是一款充分符合設計師、攝影師、攝影愛好者需求的產品。


▲邊喝咖啡邊勸敗的總編,實在是悠閒得可以。但是重點在畫面中的美麗的夜景啦!什麼?是要猜看看是香港還是日本嗎?當然不是。只要有經驗的行家應該都看得出來。用這麼斜的角度都可以拍出如此鮮麗飽和的畫面,IPS面板好犀利!

講到這裡筆者就忍不住多按幾次「讚」啦,不過總編顯然覺得我沉不住氣,接著又帶點感慨的說:「在過去由於底片轉入數位時,大夥對於「色域」沒有深入的接觸(因為以前正片負片在觀看時都不受螢幕色域的限制)。加上早期市面大多數顯示器材只能呈現sRGB色域,即使高階專業機種使用AdobeRGB色域,最後也只有「降轉」為方便作業的sRGB。如此一來,在印刷端要「擴充」至色域較大的CMYK時,兩次轉換間的色彩損失很可觀。」而現在支援廣色域的顯示器材日漸普及,加上色彩觀念有逐漸被注重的趨勢,當然啦,同等級的器材日趨平價,對攝影人來說絕對是件好消息。

以上勸敗魔人分享了自己獨到的攝影經驗,以及夾在出版與攝影之間,時常碰到的色彩問題,究竟總編是怎麼克服這重重難關的呢?其實關鍵就就是在「螢幕」。攝影人用的「專業等級」顯示器能有多平價?你不相信?那就來看看。

涵蓋完整作業色域、廣視角的IPS面板,才能表現正確色彩
ASUS PA246Q採用24.1吋P-IPS面板,色域涵蓋了98% AdobeRGB、102% NTSC。此外由於搭載高成本新改良面板的緣故,水平/垂直可視角都達到了178度,反應速率則為6毫秒,播放動態畫面時沒有明顯殘影。最重要的是 1920 x 1200的高解析度,更是完全相容藍光規格,可以透過電腦光碟機觀看藍光影片。ASUS PA246Q不只專業取向,即使休閒娛樂都很勝任。這樣的顯示器換成日系品牌隨便都要五萬、十萬,ASUS PA246Q只要兩萬元有找,原廠還提供全機三年保固,怎麼樣都很划算。

怎麼會那麼便宜?是哪邊偷工減料?還是精準度比較低?都沒有喔,華碩可是對這款顯示器的性能極其注重,怎麼說呢?首先ASUS PA246Q搭載面板的原生對比是1000:1,而動態對比更可達到50,000:1,這可是在高階液晶電視上面才看得到的表現。此外每一台 PA246Q 出廠前「都」透過顏色校準,誤差值保持在小於5的精準表現(ΔE < 5 ),這已經是動輒數十萬的「醫療級」顯示器的標準。面板難免會隨著時間衰減,可以校色嗎?當然可以,本機除了能顯示12位元色彩,並以內建電路(LUT) 對照校正,方便搭配Spyder、eye-one等外接校色器時不會「掉色」,讓顏色更平滑柔順。


▲ASUS PA246Q跟攝影人的最愛:綁著『紅色橡皮筋』的頂級鏡頭相互輝映。此情此景讓同樣身為C家用戶的筆者,立刻全身熱血沸騰,心情激動無比啊。

什麼?你還要問ASUS PA246Q在校色時有哪些選項可供調整?果然是內行的玩家。PA246Q在這點上完全不讓人失望。日常使用時提供了六種色彩模式,方便切換工作、娛樂之 間的需求,並且具備兩段可調整的Gamma值(包含PC用的2.2與Mac用的1.8),此外提供6色(RGBCMY)獨立顏色調校功能,讓進階使用者可依不同使用情境,依需求調整顏色參數,即使要對應印刷廠的設定也絲毫沒有任何困難可言,功能真是無比強大啊!簡單帶過PA246Q的各項優點,接下來就讓 我們來看看總編是怎麼活用這些功能的,這可是千金難買的實務經驗喔!

首先,根據總編的經驗,在選用PA246Q這樣廣色域的顯示器的時候,已經能大幅避免色彩空間不正確對應的可能。但還可以進一步利用其準確性來「矯 正」相機的TFT LCD,這樣更有助於拍攝當下對於色溫的拿捏。因此林家興在每次外出拍照前,會先讓相機的TFT LCD與顯示器亮度調整至一致。「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他們對於表示亮度的直方圖(俗稱瀑布圖)了解不深。因此多半以相機LCD來評估光圈、快門、曝光 值、感光度的調整;但卻時常忽略到相機螢幕的亮度也會影響人眼判斷照片的客觀性」。所以當相機螢幕與顯示器的色域、亮度大致接近時,基本上在影像製作中期 的色彩管理就已經基本到位了。



再來,雖然拍照設定與螢幕顯示皆採用範圍較廣的AdobeRGB,保留相對寬廣的可用色數。但是任何電子器材仍然無可避免老化的宿命。對於靠影像吃飯的專業人士來說,上述提及的校色就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林家興慷慨的提供自己色彩校正的流程:「首先,在標準色溫燈(約5500k)的環境下,先將顯示器設定為AdobeRGB顯示色域,並將Gamma設定在2.2,讓基本顯示接近肉眼所見,接著使用Spyder 3 pro進行螢幕校色。最後得注意的是,雖然廣色域已經忠實的呈現肉眼所見,不過在印刷後期的作業流程中,難免還是會誤差因而產生色偏的可能。」在完成校色後,再將照片傳至電腦中觀看,如果顯示器等級夠高,看到的基本上就是真實拍下的顏色了。不過還是要特別注意你所使用的看圖軟體,是不是也採用同樣的色域進行顯示,不然上述動作等於是功虧一簣哦!



▲嘿嘿,這就是傳說中的『翻筋斗』嗎?順時針翻轉90度看來很炫,但實際上有什麼作用呢?編輯部的男性同胞們最喜歡拿這個功能來放模特兒全身照了。從此以後就可以完整觀看美腿完美比例,而不必忍受裁切縮小的畫面。當然也不必把眼睛貼著顯示器看模特兒有沒有走光儀態不佳,對於視力保健很有幫助。

請注意在螢幕上的顯色原理是「RGB」,印刷時則是「CMYK」
當所有器材都使用同一色域,並使用ICC色彩定義檔進行管理,整趟色彩管理流程就能把色域轉變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重現拍攝當下的真實色彩。不過,不論是哪一種攝影主題,只要最末端的動作與紙本輸出相關時,那色彩管理的步驟就顯得較為繁複。由於輸出端採用的是CMYK四種顏色,而顯示器、數位相機則是RGB,要如何讓RGB轉換成CMYK時,畫面中的各個顏色能準確對應輸出呢?這時校色所產生的ICC 色彩定義檔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這裡涉及相當多的範圍,筆者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使用站內搜尋。

認真說來,色彩管理真不是簡單的工作,除了工作環境需符合標準色溫,必要時還須動用很多器材例如:遮光罩、校色器、套用ICC 定義檔、反覆輸出調整校對,這些對於攝影玩家本來就是個大工程了,更別說一般剛接觸攝影的素人玩家。總編再次強調:『要達到完美的色彩管理,首要條件就是顯示器得像ASUS PA246Q一樣支援AdobeRGB色域,而且從拍照到輸出採用同樣的調整標準』。也就是說,盡量全由自己來才能把誤差降至最低。

舉例來說,在林家興的相機當中,也把設定盡量簡化了。避免後期作業影響到色彩定義。在筆者百般慫恿之下,他也很『大方』的分享出來。以JPEG+RAW儲存檔案、色彩空間定在最大的AdobeRGB、安裝Canon官方的夜景、楓葉與高反差等色彩風格,視當下場景立即套用。在拍完照後,只經過少量個人主觀意識調整對比、飽和與色調。而且在調整RAW檔前,先用校色過的ASUS PA246Q進行簡單調整如銳利度、亮度、裁切或水平修正等。或許聽來繁複,但對於他來說,由於大部份的影像皆有印成紙本的需求,因此色彩管理的SOP正確與否就顯得額外重要。

要怎麼建立正確的色彩管理流程呢?林家興以多年從事攝影與出版業的資歷為讀者說明:『媒體從業人員工作時會用到的色域範圍由小到大有:sRGB、CMYK、與AdobeRGB,而一般市面上顯示器的色域頂多符合sRGB,無法表現在印刷時CMYK混色較為豐富的綠色與黃色。這樣其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譬如他主要拍攝的題材以風景晨昏為主,如果大家有相關拍攝經驗就會明白,晨曦與黃昏時的色溫冷暖,呈現出的色調多而細膩,該如何忠實的保存下來,善用RAW檔的色溫調整,以及搭配AdobeRGB色域的顯示器絕對是必要的,由於AdobeRGB才能呈現包含了CMYK所有的平面印刷顏色。』如果少了ASUS PA246Q這樣的廣色域顯示器,就得靠著「經驗法則」來猜測,會耗費很多無謂的時間與心力,而且可不是每個人對於後端印刷環節,都有像雜誌編輯一樣的熟悉程度喔。

要開展覽的時候更不能少了它
總編其實已經有許多看印經驗,所以在一來一往的看印過程中,大略清楚輸出端在分色時可能產生的色偏,因此能夠用經驗法則調整後顏色,導正輸出成品盡可能接近真實的色彩。不過在以前手上沒有適當顯示器的情況下,還是要多花許多無謂的時間。他以去年舉辦首次的個人攝影展為例,由於整套的色彩管理流程準備充足,並且在事前請求專業輸出團隊的贊助,所以在實際輸出時,只需針對少數失準色彩微調即可,但對於第一次準備辦展的同好而言,上述的拍攝設定、器材準備、校色流程、輸出設定與成本考量都得納入考量,一來讓展出作品皆保有「所見即所得」的色彩呈現,二來也能有效控制投入的費用,避免發生重覆輸出無法正式展出的作品。

有人覺得辦展容易,事實上並非如此。光是花掉的經費就很可觀,以這場在法雅客舉辦的攝影展為例。由於該單位有提供相片框,因此省掉展覽作品須添購框的費用,而輸出是由廠商贊助,但實際輸出時還是碰到滿版輸出而意外裁切畫面的狀況。一開始試印時,也出現滿多失敗的作品,不是顏色跑掉一點,就是設定失誤。林家興特別借此提醒準備辦展的朋友們,不論在對完美輸出成品與投入成本都必須設置一個停損點,不然即使展出成功了,但卻負債累累那就有失初衷了。那要怎麼避免呢?如果有心讓作品呈現最好的一面,請先由選購一台顯色能力優秀的顯示器開始。


▲端子都設在積體後側方,同時可以看到,為了讓內部影像電路有散熱的空間,在側邊也同時安裝了散熱孔。除了最上方的Type-B 可以連接校色器的USB端子之外,下方還有3.5mm耳機端子。此外還完整支援現有類比/數位端子的顯示輸入,由上而下分別為HDMI、DisplayPort 1.1a、DVI、D-sub。


▲另一側是七合一讀卡機,以及兩個USB插槽,能支援直接播放影音檔案的功能。如果使用DisplayPort 1.1a,與支援多重顯示器的顯示卡並用,還可以拼接三個螢幕成解析度WQXGA(2560x1600)的72吋大型顯示器,享受更有魄力的影像


ASUA PA246Q開啟每個人心中的敗家慾望
經過一番促膝長談,我發現總編勸敗的功力仍然不減,適時的指點筆者在下一條購買顯示器的明路(公司有沒有贊助啊?)。除了上述提到支援AdobeRGB色域的好處之外,其實對於筆者來說,PA246Q的廣視角更是好用啊!因為編輯部時常需要cue同事們來討論照片與封面,如果面板有色偏絕對會影響判讀。而螢幕可以調整水平或垂直,在看直幅構圖時,照片的氛圍更能直接呈現,真是好東西啊!


▲注意到了嗎?螢幕內緣還有專業的尺標刻度,那是給你在畫面上轉換照片真實比例,以及方便顯示各種裁切範圍之用的『QuickFit』,而且可以經由顯示器下緣的快捷按鍵直接切換。終於有人推出這個編輯與美編都需要的功能了,再也不必打開影像處理軟體來換算,真是太太太貼心了!

我拿起本期雜誌與PA246Q裡面顯示的封面圖比對一下,色彩表現均勻又平整,果然是「看起來就像印出來的」一樣。在多數攝影同好把心力與金錢投資在頂級的拍攝器材的同時,是不是都忘了要對色彩有更全盤的瞭解呢?對於自許「PRO」級的玩家而言,對顯示與輸出也勢必要多幾分了解,才能徹底發揮頂級攝影器材的實力。
2011-04-15 11:5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基本功 顯示器
Ruby222m wrote:
趁著日本大地震取消出差的空檔,好不容易逮到機會和知名雜誌總編輯聊聊,希望能討教兩招。沒想到正當股起勇氣詢問該如何增進攝影能力的同時,總編竟然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挑款好顯示器,是攝影的基本功,如果連這點都辦不到,什麼都不必談了。

由「零」開始的攝影人生
怎麼會呢?這真是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一向被稱作「勸敗魔人」的林家興林總編,竟然不鼓吹筆者購入全片幅數位單眼機皇,反而是強調液晶螢幕的重要性。這實在是太反常了!不過我一直相信『事出必有因』這句話,越是這種不經意間的談話,越是真實。

沒想到我越是追問,他越是顧左右而言它,從總編侃侃而談自己的攝影史開始一直到編輯生涯辛苦談,經由筆者認真的抽絲剝繭之下,終於揭發了這個天大的秘密。看倌們還請耐心看下去啊,畢竟總是要經過千山萬水之後,每個人才會瞭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嘛。



且讓我們回到總編還很菜的大學時代來回顧,身為新聞系學生,嚴格來說並不能說是攝影科班出身的他,在學時主修平面報導,對於老師在攝影課上要求買貴森森的相機,只覺得是要敷衍過去的必修學分。這麼沒熱情?那是怎麼登上今日攝影雜誌總編輯的寶座位置?

還好筆者在這個節骨眼上打斷他,林總編的眼神忽然亮了起來。他說自己畢業後就進入城邦集團,當時擔任一本電腦月刊的新進編輯,沒想到沒幾個月,雜誌面就臨停刊的命運。在因緣際會之下,進入目前服務的雜誌社,他的攝影資歷可說完全由零開始。

這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嗎?還是不斷爆肝的開始?林總編並沒有正面回答筆者的問題。但是這讓我回想起每回翻閱林總編寫的評測與各種器材企劃,不時被總編的專業術語與美好風景畫面感動得痛哭流涕不能自己,沒想到他竟然也有這樣的青澀過往。「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大師」,總編爆青筋的用力的如此強調。這真是讓筆者的攝影魂瞬間沸騰啊!



「菜不該死,是罪該萬死」這句話套用到這個階段的總編也是很貼切的。在借測器材時,很自作聰明的把所有新相機都借回來。保持刻苦耐勞的精神,例如每天跟著前輩問東問西,就像小學徒一樣撿大家不願意做的大型企劃。這種化被動為主動,完全不浪費時間的工作態度,慢慢累積了不少屬於自身的know-how。

譬如在空閒時間,他也會隨身帶著相機摸索光圈、快門、與感光度間該如何搭配。一次次在信義路與基隆路口以慢快門拍攝車軌的經驗下,雖然吸進不少廢氣,但也同時獲得了千金難買的可貴經驗,深深烙印在心裡。

器材背後的腦袋,才是拍出好照片的關鍵
即便今日已經貴為總編,但林家興還是假很謙虛。「只因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攝影器材,並不是自己特別厲害。」他這樣笑著表示。也因此他從不以風景攝影師或攝影雜誌編輯自許,林家興一直保持著「業餘攝影師」的心態。「專業人人都學得會,重要的是如何從自我要求裡慢慢積累能量」。

在每次確定拍攝主題,準備外出前,他一定會先上Flickr、DCView等網站,觀摩別人怎麼拍攝同樣的攝影景點,再研究之後,在現場反覆練拍揣摩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雖然常聽到「從平凡中找出驚奇」、「從不變裡求變」、「不斷從單一主題開創風格」這樣的攝影老生常談。但事實上大多數人總想『速成』拍出佳作。針對這點亂象總編更是有感而發:「好的攝影作品除了控光、構圖與色調之外,重要的還是拍攝者的腦袋。」常言道:「作品精采與否絕非取決於器材的優劣高下,而是在相機與鏡頭後面的那顆腦袋。」少了拍攝者的構思、對器材的瞭解、以及對主題的掌控。這樣拍攝出的作品只能是風花雪月的明信片,無法喚起觀看者的深刻共鳴。

除了這些抽象的技巧,難道器材一點都不重要?當然不是。就跟每個大男生一樣,林總編談起買下人生中首部單眼相機的誇張行徑,還像青少年一般雀躍之情躍然臉上。在那個單眼相機還不普及的年代,他鼓起勇氣買下Canon EOS 30D KIT組合,林林總總花掉七八萬塊,等於是一部頂級125cc機車的價錢。因為太奢華了,所以害怕被偷走。因此不在家時他就把整袋器材塞進床底角落,然後用一堆雜物擋住。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在趴地上看看床底下有沒有被移動的痕跡。過了那麼多年,器材肯定不只價值『一部摩托車』吧?沒有錯。總編現在用的是Canon EOS 7D單眼相機,加上「大三元」L鏡。夠高檔吧!對於整體色彩表現有關鍵影響的顯示器,則是最近推出的ASUS PA246Q。



顯示器不稱職,拍得再辛苦也是枉然
ASUS不是以Eee PC、主機板、音效卡出名?沒聽過它們家推出什麼高階顯示器過啊。沒錯,這可是華碩首台「發燒級」的顯示器,肯定會在市場上造成轟動。此時林總編臉上浮現了一抹神秘的微笑:『這可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高C/P值「神兵利器」。』真有那麼神奇?是不是膨風啊?

筆者話才剛說完,林家興立馬恢復總編往日的威嚴,隨即正色表示:「從前玩攝影時,因為顯示器無法達到完整的AdobeRGB色域,因此在色彩管理流程中只能在印刷廠打樣後的輸出端再行調整。」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隨著印刷廠師傅的心情,印刷品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色偏。這樣不僅在顏色定義上不夠精準,而往返改色更浪費許多時間成本。不過總編緊接著補充說:在改用ASUS PA246Q以後,就再也沒有這個困擾了。

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此番言語燃起了筆者對這台顯示器的濃厚興趣。因此對著總編位子上ASUS PA246Q忍不住「上下其手」了起來。在外型上,ASUS PA246Q方正簡潔的外型衍生自單眼相機,但更有功能性。

例如一般顯示器不在意的俯仰機構都經過精準嚴苛的設計,即使以90度大角度翻轉、前後傾仰都沒問題。而且富專業感的機身背板搭載的輸入端子,還包含了HDMI、DisplayPort 1.1a、DVI、D-sub,完整支援現有的類比/數位端子。而且內建兩個USB插槽、以及七合一讀卡機,能支援記憶卡直接播放的功能,聽來就是一款充分符合設計師、攝影師、攝影愛好者需求的產品。


▲邊喝咖啡邊勸敗的總編,實在是悠閒得可以。但是重點在畫面中的美麗的夜景啦!什麼?是要猜看看是香港還是日本嗎?當然不是。只要有經驗的行家應該都看得出來。用這麼斜的角度都可以拍出如此鮮麗飽和的畫面,IPS面板好犀利!

講到這裡筆者就忍不住多按幾次「讚」啦,不過總編顯然覺得我沉不住氣,接著又帶點感慨的說:「在過去由於底片轉入數位時,大夥對於「色域」沒有深入的接觸(因為以前正片負片在觀看時都不受螢幕色域的限制)。加上早期市面大多數顯示器材只能呈現sRGB色域,即使高階專業機種使用AdobeRGB色域,最後也只有「降轉」為方便作業的sRGB。如此一來,在印刷端要「擴充」至色域較大的CMYK時,兩次轉換間的色彩損失很可觀。」而現在支援廣色域的顯示器材日漸普及,加上色彩觀念有逐漸被注重的趨勢,當然啦,同等級的器材日趨平價,對攝影人來說絕對是件好消息。

以上勸敗魔人分享了自己獨到的攝影經驗,以及夾在出版與攝影之間,時常碰到的色彩問題,究竟總編是怎麼克服這重重難關的呢?其實關鍵就就是在「螢幕」。攝影人用的「專業等級」顯示器能有多平價?你不相信?那就來看看。

涵蓋完整作業色域、廣視角的IPS面板,才能表現正確色彩
ASUS PA246Q採用24.1吋P-IPS面板,色域涵蓋了98% AdobeRGB、102% NTSC。此外由於搭載高成本新改良面板的緣故,水平/垂直可視角都達到了178度,反應速率則為6毫秒,播放動態畫面時沒有明顯殘影。最重要的是 1920 x 1200的高解析度,更是完全相容藍光規格,可以透過電腦光碟機觀看藍光影片。ASUS PA246Q不只專業取向,即使休閒娛樂都很勝任。這樣的顯示器換成日系品牌隨便都要五萬、十萬,ASUS PA246Q只要兩萬元有找,原廠還提供全機三年保固,怎麼樣都很划算。

怎麼會那麼便宜?是哪邊偷工減料?還是精準度比較低?都沒有喔,華碩可是對這款顯示器的性能極其注重,怎麼說呢?首先ASUS PA246Q搭載面板的原生對比是1000:1,而動態對比更可達到50,000:1,這可是在高階液晶電視上面才看得到的表現。此外每一台 PA246Q 出廠前「都」透過顏色校準,誤差值保持在小於5的精準表現(ΔE < 5 ),這已經是動輒數十萬的「醫療級」顯示器的標準。面板難免會隨著時間衰減,可以校色嗎?當然可以,本機除了能顯示12位元色彩,並以內建電路(LUT) 對照校正,方便搭配Spyder、eye-one等外接校色器時不會「掉色」,讓顏色更平滑柔順。


▲ASUS PA246Q跟攝影人的最愛:綁著『紅色橡皮筋』的頂級鏡頭相互輝映。此情此景讓同樣身為C家用戶的筆者,立刻全身熱血沸騰,心情激動無比啊。

什麼?你還要問ASUS PA246Q在校色時有哪些選項可供調整?果然是內行的玩家。PA246Q在這點上完全不讓人失望。日常使用時提供了六種色彩模式,方便切換工作、娛樂之 間的需求,並且具備兩段可調整的Gamma值(包含PC用的2.2與Mac用的1.8),此外提供6色(RGBCMY)獨立顏色調校功能,讓進階使用者可依不同使用情境,依需求調整顏色參數,即使要對應印刷廠的設定也絲毫沒有任何困難可言,功能真是無比強大啊!簡單帶過PA246Q的各項優點,接下來就讓 我們來看看總編是怎麼活用這些功能的,這可是千金難買的實務經驗喔!

首先,根據總編的經驗,在選用PA246Q這樣廣色域的顯示器的時候,已經能大幅避免色彩空間不正確對應的可能。但還可以進一步利用其準確性來「矯 正」相機的TFT LCD,這樣更有助於拍攝當下對於色溫的拿捏。因此林家興在每次外出拍照前,會先讓相機的TFT LCD與顯示器亮度調整至一致。「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他們對於表示亮度的直方圖(俗稱瀑布圖)了解不深。因此多半以相機LCD來評估光圈、快門、曝光 值、感光度的調整;但卻時常忽略到相機螢幕的亮度也會影響人眼判斷照片的客觀性」。所以當相機螢幕與顯示器的色域、亮度大致接近時,基本上在影像製作中期 的色彩管理就已經基本到位了。

再來,雖然拍照設定與螢幕顯示皆採用範圍較廣的AdobeRGB,保留相對寬廣的可用色數。但是任何電子器材仍然無可避免老化的宿命。對於靠影像吃飯的專業人士來說,上述提及的校色就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林家興慷慨的提供自己色彩校正的流程:「首先,在標準色溫燈(約5500k)的環境下,先將顯示器設定為AdobeRGB顯示色域,並將Gamma設定在2.2,讓基本顯示接近肉眼所見,接著使用Spyder 3 pro進行螢幕校色。最後得注意的是,雖然廣色域已經忠實的呈現肉眼所見,不過在印刷後期的作業流程中,難免還是會誤差因而產生色偏的可能。」在完成校色後,再將照片傳至電腦中觀看,如果顯示器等級夠高,看到的基本上就是真實拍下的顏色了。不過還是要特別注意你所使用的看圖軟體,是不是也採用同樣的色域進行顯示,不然上述動作等於是功虧一簣哦!


▲嘿嘿,這就是傳說中的『翻筋斗』嗎?順時針翻轉90度看來很炫,但實際上有什麼作用呢?編輯部的男性同胞們最喜歡拿這個功能來放模特兒全身照了。從此以後就可以完整觀看美腿完美比例,而不必忍受裁切縮小的畫面。當然也不必把眼睛貼著顯示器看模特兒有沒有走光儀態不佳,對於視力保健很有幫助。

請注意在螢幕上的顯色原理是「RGB」,印刷時則是「CMYK」
當所有器材都使用同一色域,並使用ICC色彩定義檔進行管理,整趟色彩管理流程就能把色域轉變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重現拍攝當下的真實色彩。不過,不論是哪一種攝影主題,只要最末端的動作與紙本輸出相關時,那色彩管理的步驟就顯得較為繁複。由於輸出端採用的是CMYK四種顏色,而顯示器、數位相機則是RGB,要如何讓RGB轉換成CMYK時,畫面中的各個顏色能準確對應輸出呢?這時校色所產生的ICC 色彩定義檔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這裡涉及相當多的範圍,筆者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使用站內搜尋。

認真說來,色彩管理真不是簡單的工作,除了工作環境需符合標準色溫,必要時還須動用很多器材例如:遮光罩、校色器、套用ICC 定義檔、反覆輸出調整校對,這些對於攝影玩家本來就是個大工程了,更別說一般剛接觸攝影的素人玩家。總編再次強調:『要達到完美的色彩管理,首要條件就是顯示器得像ASUS PA246Q一樣支援AdobeRGB色域,而且從拍照到輸出採用同樣的調整標準』。也就是說,盡量全由自己來才能把誤差降至最低。

舉例來說,在林家興的相機當中,也把設定盡量簡化了。避免後期作業影響到色彩定義。在筆者百般慫恿之下,他也很『大方』的分享出來。以JPEG+RAW儲存檔案、色彩空間定在最大的AdobeRGB、安裝Canon官方的夜景、楓葉與高反差等色彩風格,視當下場景立即套用。在拍完照後,只經過少量個人主觀意識調整對比、飽和與色調。而且在調整RAW檔前,先用校色過的ASUS PA246Q進行簡單調整如銳利度、亮度、裁切或水平修正等。或許聽來繁複,但對於他來說,由於大部份的影像皆有印成紙本的需求,因此色彩管理的SOP正確與否就顯得額外重要。

要怎麼建立正確的色彩管理流程呢?林家興以多年從事攝影與出版業的資歷為讀者說明:『媒體從業人員工作時會用到的色域範圍由小到大有:sRGB、CMYK、與AdobeRGB,而一般市面上顯示器的色域頂多符合sRGB,無法表現在印刷時CMYK混色較為豐富的綠色與黃色。這樣其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譬如他主要拍攝的題材以風景晨昏為主,如果大家有相關拍攝經驗就會明白,晨曦與黃昏時的色溫冷暖,呈現出的色調多而細膩,該如何忠實的保存下來,善用RAW檔的色溫調整,以及搭配AdobeRGB色域的顯示器絕對是必要的,由於AdobeRGB才能呈現包含了CMYK所有的平面印刷顏色。』如果少了ASUS PA246Q這樣的廣色域顯示器,就得靠著「經驗法則」來猜測,會耗費很多無謂的時間與心力,而且可不是每個人對於後端印刷環節,都有像雜誌編輯一樣的熟悉程度喔。

要開展覽的時候更不能少了它
總編其實已經有許多看印經驗,所以在一來一往的看印過程中,大略清楚輸出端在分色時可能產生的色偏,因此能夠用經驗法則調整後顏色,導正輸出成品盡可能接近真實的色彩。不過在以前手上沒有適當顯示器的情況下,還是要多花許多無謂的時間。他以去年舉辦首次的個人攝影展為例,由於整套的色彩管理流程準備充足,並且在事前請求專業輸出團隊的贊助,所以在實際輸出時,只需針對少數失準色彩微調即可,但對於第一次準備辦展的同好而言,上述的拍攝設定、器材準備、校色流程、輸出設定與成本考量都得納入考量,一來讓展出作品皆保有「所見即所得」的色彩呈現,二來也能有效控制投入的費用,避免發生重覆輸出無法正式展出的作品。

有人覺得辦展容易,事實上並非如此。光是花掉的經費就很可觀,以這場在法雅客舉辦的攝影展為例。由於該單位有提供相片框,因此省掉展覽作品須添購框的費用,而輸出是由廠商贊助,但實際輸出時還是碰到滿版輸出而意外裁切畫面的狀況。一開始試印時,也出現滿多失敗的作品,不是顏色跑掉一點,就是設定失誤。林家興特別借此提醒準備辦展的朋友們,不論在對完美輸出成品與投入成本都必須設置一個停損點,不然即使展出成功了,但卻負債累累那就有失初衷了。那要怎麼避免呢?如果有心讓作品呈現最好的一面,請先由選購一台顯色能力優秀的顯示器開始。


▲端子都設在積體後側方,同時可以看到,為了讓內部影像電路有散熱的空間,在側邊也同時安裝了散熱孔。除了最上方的Type-B 可以連接校色器的USB端子之外,下方還有3.5mm耳機端子。此外還完整支援現有類比/數位端子的顯示輸入,由上而下分別為HDMI、DisplayPort 1.1a、DVI、D-sub。


▲另一側是七合一讀卡機,以及兩個USB插槽,能支援直接播放影音檔案的功能。如果使用DisplayPort 1.1a,與支援多重顯示器的顯示卡並用,還可以拼接三個螢幕成解析度WQXGA(2560x1600)的72吋大型顯示器,享受更有魄力的影像


ASUA PA246Q開啟每個人心中的敗家慾望
經過一番促膝長談,我發現總編勸敗的功力仍然不減,適時的指點筆者在下一條購買顯示器的明路(公司有沒有贊助啊?)。除了上述提到支援AdobeRGB色域的好處之外,其實對於筆者來說,PA246Q的廣視角更是好用啊!因為編輯部時常需要cue同事們來討論照片與封面,如果面板有色偏絕對會影響判讀。而螢幕可以調整水平或垂直,在看直幅構圖時,照片的氛圍更能直接呈現,真是好東西啊!


▲注意到了嗎?螢幕內緣還有專業的尺標刻度,那是給你在畫面上轉換照片真實比例,以及方便顯示各種裁切範圍之用的『QuickFit』,而且可以經由顯示器下緣的快捷按鍵直接切換。終於有人推出這個編輯與美編都需要的功能了,再也不必打開影像處理軟體來換算,真是太太太貼心了!

我拿起本期雜誌與PA246Q裡面顯示的封面圖比對一下,色彩表現均勻又平整,果然是「看起來就像印出來的」一樣。在多數攝影同好把心力與金錢投資在頂級的拍攝器材的同時,是不是都忘了要對色彩有更全盤的瞭解呢?對於自許「PRO」級的玩家而言,對顯示與輸出也勢必要多幾分了解,才能徹底發揮頂級攝影器材的實力。



您是此篇文章本人嗎?
若不是…這樣直接轉過來好像不是很好的樣子…

而且還把原文的小編改成筆者…

原文網址如下: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tw/posts/842-digiphoto-magic-lost-to-persuade-people-photography-career-tips-for-the-first-time-open-to-the-public-on
DMC-G6.14-140mmII.20mm F1.7.M.ZD 75mm F1.8[裝備中]
怎麼有點像把廣告文整個貼過來?


如果是轉貼, 好歹給個原文出處.
My blog : https://chujy.pixnet.net/blog
Ruby222m wrote:
趁著日本大地震取消出...(恕刪)


是怎樣 ? 賣螢幕是吧 ?
俺拍完都是洗成照片誰跟你在螢幕上看 ~
明顯廣告意味濃厚~~~啊速死的東西怎樣都稱不上高階產品的,騙騙外行人以及規格控還OK。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他的基本原理觀念是對的...但可惜這篇是廣告文

其實很多不錯的螢幕可以選的..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哈~
在這樓回文可以打七折嗎?
..這樣的話,我要買...= =!
雖然這篇廣告味十足 , 但是這台螢幕查了一下似乎在電腦螢幕區引起不少討論 , 但是在相機區似乎沒有甚麼回響 , 剛好我最近也想買台螢幕 , 不知在攝影同好中對這台螢幕的評價如何 ? 若價格2萬內24~27"有其他更好的推薦 ?
好強喔! 支援ADOBE RGB 耶!~



我看我還是2.3年前的EIZO S2231W 甭甭啊用就好....短期內不會換螢幕 謝謝!
初學者+ D300S+D4S+豬腦袋

王母.大娘 wrote:
您是此篇文章本人嗎?...(恕刪)


這樣看來怎麼覺得是DIGI-PHOTO跑來這邊刊廣告的樣子....哈

先回個文看看過幾天會不會收到站務通知信說文章已移到回收區了....哈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