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大家好,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除了向各位說聲「新年快樂」之外,也代表一年一度的小菜手「自high」時間又到了... 俗話說得好:「婚姻是戀愛的墳墓」,那麼依我看,「小孩」大概就是「攝影的墳墓」了吧... 打從咱們家小犬出生後,原本就很少出門的小菜手變得更加足不出戶,而且還從攝影「素人」貶為攝影「奴隸」,成了小犬的御用攝影師,所以和往年相較之下,小菜手去年所拍的照片在「質」、「量」方面均大幅銳減... 但是,本著「取之於 01 ,用之於 01 」的精神,小菜手個人還是很希望在攝影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小小的心得感想,且讓小弟挑出幾張勉強能看的照片,再偷渡個幾張小犬的照片灌水一下,撐出個小小的場面來,為灌溉 01 這片園地略盡點棉薄之力唄...

按照慣例,小弟還是要很囉嗦的先聲明一下:如果您對小菜手這個人有反感、對自 high 有反感,認為小菜手拍的照片、寫的文章全都是一堆屁,那麼請您高抬貴手,現在就用滑鼠按下「上一頁」,小弟先向您說聲:「對不起,浪費了您一秒鐘 10 位數上下的寶貴時間。」由於時間有夠寶貴,也請您勞煩別浪費唇舌留言罵我了...

如果您覺得小菜手這個人其實還不算討厭,狗嘴裡還吐得出一、兩顆象牙出來,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唄,希望看完之後能讓您感到有一點點收穫,也希望您能給小弟很多、很多收穫~~

*    *    *


若問「攝影是什麼?」,最常看到的標準答案,就是把 photography 這個字搬出來,然後再加上一句:「攝影就是『用光作畫』的意思。」 雖然,「用光作畫」這四個字人人都看得懂,但是,翻遍國內常見的攝影書籍、雜誌、網路論壇等媒體,大多是在「作」這件事情上打轉,談一張照片該用什麼器材來拍、該用什麼技巧來拍,而對於「畫」的討論卻不多見。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寫作文,老師教我們文章有「應用文」、「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再長大一點,我們還知道世界上除了「散文」以外,還有「詩」、「詞」、「小說」、「劇本」、...等等。而網路上一大堆文章、書店裡一大堆攝影書,不斷的灌輸我們如何選擇好器材、如何掌握完美的曝光、如何掌握完美的構圖、如何拍出美美的美眉、如何拍出美美的商品、如何拍出美美的食物、如何拍出美美的狗狗、如何拍出美美的貓咪、如何拍出美美的花草樹木、如何拍出美美的...,這些泛濫成災的資訊教了我們什麼呢?充其量也不過就是讓我們學到如何「製造合乎規格的照片」罷了,如果照片都是按照公式拍出來的,那也只是等於學會了怎麼寫「應用文」而已。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學這些東西沒有用,畢竟照片要拍得好,還是很需要一些專業知識和技巧的,只不過我們不應該太「迷信」,把「如何寫應用文」當作「作文聖經」來讀,更不應該誤認為「應用文」就代表一切...

若單純以功能面來看攝影,其實攝影非常簡單,就如同文學、繪畫、音樂一般,攝影可算是人類藉以傳遞思想、抒發情感的媒介之一,透過影像,我們可以「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進而讓他人所瞭解。由這一點出發,我們就有了更清晰的視野,明白器材、技術、修圖、美學素養、...等,各個相關層面的定位在哪裡,進而能夠在攝影的道路上,避開許多所謂的「迷思」啦、「撞牆期」啦等等不太健康的東西。至於如何以攝影作為一個表達的工具,在郭大爛前輩的攝影語言,如何語言?裡面有非常深入、精闢的分析,您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可以仔細研讀一番,才疏學淺的小弟沒有資格在這裡贅言。

同樣是「表達」,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出口成章、有的人卻是出口成「髒」?這和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內在涵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個人的「表達」能力,即是影響著照片內涵的一個極重要的關鍵。常常在論壇上看到很多人說,要讓自己的攝影能力進步的方法就是「多拍」,我覺得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一個剛學會的技巧不熟練,靠著大量練習來補強是絕對有必要的,但是若肚子裡面沒半滴墨水,每天靠著不斷努力和人家哈啦打屁,就有辦法變得更有書卷氣嗎?我看這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因此,攝影要進步,多讀書、多方面的學習和觀摩,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旦腦袋瓜裡面裝的東西豐富了,自然而然拍出來的照片也就豐富了。但是我必須強調一點,所謂的多讀書、多學習,絕對不是教您去多讀「XXX 這樣拍」、「XXX 聖經」那類的書,而是多吸收些攝影前輩們的經驗及觀念、多接觸些攝影之外的東西。

例如,小菜手很喜歡國畫山水的寫意風格,因此我心目中的風景照,不必一定要有爆藍的天空、飽和的色彩才叫好照片,反倒是在惱人的下雨天,路上停下來休息的時候,順手拍張帶一些些雲霧縹緲感覺的風景,也是挺愜意的: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除了山水之外,國畫裡面還有一類很常見的,叫做花鳥畫,顧名思義,就是要有鳥又有花: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牡丹是傳統中國人的最愛,雖然沒有牡丹花,但是我們一樣可以搞出個花開富貴的感覺: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談國畫可能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興趣,但電影就是比較大眾化的東西了。許多風格比較強烈的電影,例如 300 壯士、奪魂鋸、...等等,都會刻意將畫面設定成某種色調來呼應電影的主題,讓觀眾更容易進入電影所塑造出來的情境裡面。同樣的手法,我們也可以應用在照片上,假如我拍了一張「完美重現原始色彩」的城市鳥瞰圖,那麼它很純粹的就只是一張鳥瞰圖而已,有什麼特別嗎?很抱歉,沒有... 但是假如我把它調整成了偏藍色調,同樣的一張照片,看著看著,就令人不禁 blue 了起來,彷彿我只有自己孤伶伶的一個人,被寂寞得包圍在這冷冷的大城市中: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以上的例子都來自於生活中的體驗,拿出這些丟人現眼的作品來,雖然作不成什麼值得學習的範例,但至少能夠說明一件事:小菜手的菜腦袋裡若沒裝過這些東西,壓根兒也不可能生出這些照片來... 因此,唯有張開你的觸角,多方面的去汲取養份,在攝影的路上,才能夠有更多的方向可以去探索、更多的創意可以去激發。

於是,假如我沒看過漫畫或卡通,一隻別人眼中很普通的蟲子,就會讓我錯過一張很卡通的得意照片: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雖然我不懂抽象畫,但是至少我看過抽象畫,偶爾心血來潮也可以裝模作樣一番,惡搞點自認為很「藝術」的東西來過過乾癮、自 high 一下: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或許您不相信,但攝影眼就是這麼一點一滴養成的。邱泓璋的書裡面這麼說道:「攝影眼是一種能看到可拍之處的觀察能力,同一個景,經過您內心看到的,會不同於旁人看到的,把那些您內心看到的景拍出來,便是您獨到之處。」當您見識過的東西越豐富,這種見人所不能見的能力自然就越強,根本不需要費心去追求攝影眼,攝影眼自然就會跟著您~~

前面那段話提到了「內心看到的景」,但「內心」是個抽象的東西,為什麼可以「看到」景呢? 再看看網路上常看到的,很多人會說某張照片看起來很有「感覺」,這「感覺」更是個完全摸不著邊際的東西,可以拿來形容一張照片嗎? 拍照的人內心看到某個景,把它拍成照片,看照片的人看了之後,內心又產生了某個感覺(哇咧,這是繞口令嗎?),這個過程的背後,最終還是和每個人腦袋瓜裡面裝的東西有關,這些東西可能是你曾經看過的、聽過的、摸過的、學過的、經歷過的所有一切,也有可能是你的心情、你的想法。

所謂「觸景生情」,看到某個情境會讓您有感而發,喚起心中的某些情緒或想法,這是文學當中常用的手法,在攝影上一樣可以運用,而且用起來還更方便、直覺,因為可以直接看到影像,不需要抓破頭掰出些華麗的辭藻。只不過,如何運用影像來表達「心情」,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做起來卻也不那麼簡單,至少不像寫日記,只要寫個「我今天很快樂」、「我今天很不爽」就可以草草了事的...

回想今年年初的時候,家中出生還不到半年的小寶貝,居然在元宵節前夕莫名其妙發高燒住院了... 待在醫院裡頭,特別讓人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無常,焦慮的小菜手望向病房的氣密窗,多層玻璃將窗外的建築物映射成了虛實交疊的影像,分不清何者是真、何者是幻,隔著厚厚的灰塵,即使是實像也變得模糊了。小菜手看得出神,便忍不住把眼前的景象拍了下來: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夢幻泡影」、「海市蜃樓」,人生所經歷過的種種,不就是如此嗎? 既然談到了人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總是讓我們不得不經常面對種種的壓力,使人渴望掙脫令人窒息的煉獄,奔向遠方自由的藍天: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小菜手原本是想拍火燒雲的,無奈動作太慢,準備好了相機,火也燒得只剩下餘燼了... 但正巧看到了這個掛在天空的大洞,倒也是個不錯的題材,加上一抹火焰鑲邊的裝飾,看起來就更有 fu 了。對於同樣的主題,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詮釋,例如衝出重重的烏雲,迎向眼前的光明,也是一種不錯的表達方式: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好了,談了那麼多腦袋瓜裡面的東西,也該來談談腦袋瓜外面的東西一下,畢竟攝影還是得有「影」才有辦法攝,得先找到理想的畫面,才生得出理想的照片。但要如何尋找值得拍攝的畫面呢? 最簡單的當然就是「模仿」囉: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在一般大眾化的婚禮攝影裡頭,通常會有手部的特寫,而一般大眾化的小朋友拍法,甚至不但有手部,而且還有腳部的特寫,小菜手坐在車上,抱著熟睡的兒子無聊沒事幹,便抓起兒子的手,拿出相機如法泡製了一下,感覺還真像有那麼回事哩...

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最早的學習都是由模仿開始,別人怎麼拍,我就學著怎麼拍,只要拍照能力沒有爛得太離譜,加減也能矇到幾張不錯的照片。不過,總是只會抄別人,未免也太遜咖了一點,現在連對岸都已經從「海盜時代」進化到「山寨時代」了,我們怎麼能故步自封呢?即便是抄,也得抄得有「創意」一點才像話嘛: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一般常見的拍法,都是用綠葉來表現生機,但是我卻改用紅葉來表現,因為我們身上流淌著紅色的血液,看到了紅色,感覺生命力就更強了...

現在是一個強調創意的年代,但空有創意還是不夠的,還得對市場需求作深入的觀察,才有辦法推出成功的產品。雖然我們不作生意,可是拍照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得到好照片,便得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底下這張照片可以作為一個簡單的練習,在滿地的碎花瓣中,您是不是有看到一朵完整的花呢?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透過用心的觀察,您就可以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漫步在公園中,小菜手偶然被這掛在芒果樹上的神奇構圖所深深吸引,於是將它拍了下來。反複看著照片上的芒果,形狀有點像音符,排列起來的造成甚至有點像是某種樂器的感覺。是的,觀察是一回事,而觀察到的東西會不會變得有趣,有時是需要加上一些「聯想」的: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這張照片中的松鼠,模樣像極了不倒翁,哪天失業了或是想不開要創業,倒是可以以這張照片為基礎,設計個松鼠造型的不倒翁...

我會特別注意到這隻鴿子,是因為牠的形狀像一個反過來的 NIKE 商標: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拍攝動物是一種特別有趣的經驗,因為牠們有動作、有眼神、有表情,甚至可能還會和你有些互動,和拍攝靜物相比,有更多「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我在鴿群裡面發現了這隻「暴走」中的鴿子,鼓脹著脖子、挺直著身軀,一副兇悍的姿態,快步驅趕著鄰近的伙伴。牠為何要如此暴走呢?

豎起尾巴、盯著前方的松鼠,是不是發現了什麼呢?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紙箱裡的小狗,若有所思的望著遠方,牠的心裡又是在想什麼呢?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有時候,光會觀察、光會想像是不夠的,因為別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你認為有趣的東西未必就能打動別人。但是,仔細想想,沒看過淺景深的人為什麼覺得淺景深的照片很漂亮?沒看過微距的人為什麼覺得微距照片很震撼?因為這些影像很有新鮮感,和平常用肉眼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因此,照片要有更多的吸引力,往往必須試著打破平日的習慣,多「用不同的角度去觀看」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嗯...從 baby 的角度看我家的小寶貝,我覺得好像更了解他了...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從狗狗的角度來觀看,世界有沒有更可愛呢?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就好比語言越練習就會越流利、文章越寫就會越文思泉湧,越常去運用前面所說的那些東西,就會發覺自己越來越能夠用照片「說故事」(or 唬爛?):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這是小菜手去年分享小小黑的文章中的照片,不同於平常常見的開箱照(其實也沒箱可開,因為早就回歸大地了),小菜手想要弄得有質感一點,所以用一大片的烏漆嘛黑來強調小小黑的低調,再利用鏡頭蓋弄成了圍著一圈光環的 Canon 字樣,以此來呼應文章的主題,藉以「表達」小小黑是支系出名門的低調鏡頭。

嗯,這段說明還不錯吧?小菜手這麼一路下來,拍照的功力有沒有進步我是不知道(其實沒退步就很不錯了),但唬爛的功力肯定是精進了不少... 一張照片可以屁成這樣,那再拍多張一點就更可以長篇大論嘍~

當布幕昇起,嬌艷欲滴的名伶躍上舞台,一舉手、一投足,深深牽動著眾人的目光: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雖然早已風光不再,依舊孤傲的在淒清的舞台上獨舞,盡情揮灑最後一絲的熱情: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該是謝幕的時刻了... 當鉛華褪去,往日的一切掌聲與淚水,皆成過眼雲煙,消逝在滾滾的時光洪流之中: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噁...夠唬爛吧? 再掰下去連我自己都想吐了...

咱們暫且不論小菜手的故事說得如何,基本上,好的故事背後肯定是有一套好的構想、好的劇本。小菜手最近正在讀由利正忠的書,裡面討論到了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別問我布列松是誰,不知道就趕快去 google 唄,問這種問題是會被笑掉大牙的),書上如此說道:「布列松本來是畫家,畫家作畫前會在腦中構思完成的畫面,所以他將這概念應用到攝影,他認為即使拍到瞬間,但畫面不好看的話,也沒有價值。所以他最重視的是構圖,先在腦海中將構圖決定好,然後等待事情發生的瞬間。」在這段話裡頭,構圖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這部份是「修行在個人的事情」,個人的構圖能力好壞,直接影響了照片的好壞,但除此之外,尚提到了拍出好照片的另外兩個重點:「等待」和「事情發生的瞬間」。

談到「等待」,愛拍風景、晨昏、生態的人肯定感受最深刻,很多時候,好照片真的不是用拍出來的,而是靠「等」出來的,而且這種「等」可不是像佔位子拍 101 煙火的那種「等」能夠比擬的。一般人拍照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舉起相機就是一陣猛拍狂掃,尤其現在的相機連拍速度越來越快,用快門數換成功率的人比比皆是... 難道,拍得多就一定能得到好照片嗎? 小菜手並不這麼認為。機槍掃射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在那一陣酣暢淋漓的噠噠快門聲中,好照片說不定反而就這麼與你擦身而過了,而心浮氣躁的你卻渾然不知。一個優秀的攝影人應該要像狙擊手,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冷靜尋找適當的時機來個一擊必殺,唯有「耐心等待」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為了拍好一張照片,我可以靜靜等待...

等一個燦爛如花的笑容: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等一個呲牙咧嘴的表情: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等一個怡然自得的神態: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等一個...呃...犯罪現場!?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嘿嘿,小子呀,你偷玩水沒被你媽拖去扁,都是你老爸我罩你的唷,以後長大可別忘記這份恩情嘿...

最後,我們來談談「事情發生的瞬間」這件事。小菜手曾經見過掛在橘紅色天空中的超鮮明彩虹,美得令人無法相信自己還在地球上,可是卻只能空留回憶... 小菜手曾經見過碧藍的天空中掛著皎潔明月,月亮旁還點綴著散發出耀眼金光的雲彩,美得令人忘了自己還在人間,可是卻只能空留回憶... 小菜手曾經見過仙境一般,在水面上飛舞的成群白鷺,可是卻只能空留回憶... 小菜手曾經見過像極一隻真正的火鳳凰般,樹枝長到垂地,整株開遍紅花的鳳凰樹,可是卻只能空留回憶... 為何會有這麼多缺憾呢?因為當「事情發生的瞬間」,我沒有作好準備......

因此,自從學會拍照以來,小菜手學到最大的教訓,就是「隨時作好準備」

當天空現出一抹奇妙的彩虹,我把它拍下來,因為我作好了準備: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當下班回家的路上出現了氣勢磅礡的大景,我把它拍下來,因為我作好了準備: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坐在奔馳的汽車上,天上射出了一道靈光,我把它拍下來,因為我作好了準備: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眼II

文章的最後,想要再和大家分享讓小菜手印象深刻,始終縈繞在心中的一段話。柯錫杰在《心的視界》的自序裡面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常有年輕人興沖沖拿他們拍的照片給我看,大部分都是很漂亮的照片。我總是對他們說,「你拍的照片太漂亮了。」太漂亮,以至於看不到攝影者的心。懂得攝影技巧並不是學攝影的第一步,什麼是你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美感,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培養、充實自己的內涵,這是攝影作品走向藝術作品之路上的第一門功課。藝術成就來自於人生態度,沒有敏感的心,看不到宇宙的奧秘。

好了,落落長的廢話就此打住。假如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小菜手感到萬分榮幸,小菜手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照片,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照片。假如您覺得小菜手根本從頭到尾都是胡言亂語,瞎扯、鬼扯些垃圾、狗屁,那麼...嗯...啊...這...也沒關係,小菜手不會讓您白白浪費時間的... 當小菜手看完一篇文章,如果覺得有學到東西就會很興奮,蠢蠢欲動的很想再了解更多、吸收更多,所以在文章最後,無論您看完這篇文章覺得還算有點小小用處,或是覺得根本就是爛到不行,除了狗屁還是狗屁,小弟都願意再多提供一點資料作為小小的加值(or 補償)。以下是小弟讀過(or 打算讀過)覺得很棒的書,這些書目前在市面上都很容易找到,希望它們真的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在小菜手的觀念中,攝影技術只是「外功」,而攝影的「內力」則是您心目中對於攝影所抱持的理念。以前懵懵懂懂的時候會覺得技術書很重要,現在卻發覺技術書其實有點像字典,有需要再查就好了,在這個相機越來越「比傻瓜還傻瓜」的時代,要學會拍照並不難,只要把一本「EOS 學園」、「Nikon School」這類的書徹底搞懂也就非常足夠了,但若有心想要鍛鍊深厚紥實的內力,攝影家們談攝影理念的書絕對非大讀特讀不可:

1. 柯錫杰 《心的視界》 (這本真是菁華中的菁華,有志深入攝影世界的台灣人非讀不可的一本書~~)
2. 森山大道 《晝的學校 夜的學校》
3. 杉本博司 《直到長出青苔》
4. 由利正忠 《照見幸福的所在》 (這本是專談婚禮攝影的書,但作者的一些觀念,我覺得很不錯...)
5. Anne-Celine Jaeger 《IMAGE MAKERS IMAGE TAKERS 與當代攝影對談》
6. 鍾榮光、宋珮 《光與影的二重奏》(這本書非常特別,是畫家和攝影家合作完成的一本書,用兩種不同的眼光看世界,非常值得一讀~)
7. 范毅舜 《逐光獵影》(這本書乍看之下像技術書,原本沒興趣買的,仔細翻閱才發現是談創作心得的書)

世界級的「燈神」 Joe Mcnally 寫的書也很讚,但我不知道這種書該算技術類還是觀念類,不過那種「神呼其技」的境界顯然是小菜手一輩子也不可能達到,所以還是算觀念書吧:

6. Joe Mcnally 《快門瞬間 vs. 影像永恆》
7. Joe Mcnally 《光影之美:用小閃燈拍出好光線》

小菜手很少買攝影集,因為那些網路上討論得很熱烈的大明星,什麼荒木經惟啦、川內倫子啦、蜷川實花啦、......,說實在的,他們拍的東西我完全都看不懂...(啊,我居然還有買川內倫子攝影日記哩...) 所以在這邊介紹幾本我覺得還滿有啟發性,而且至少是我這種攝影「麻瓜」看得懂的攝影集:

1. 王建揚《宅》攝影作品選輯 (請注意,這本書是 18 禁唷...)
2. 大塚幸彥 《海之家》

以下這些書不是攝影集,但是我把它當攝影集看:

3. 羅伯.卡帕 《失焦》 (這是本很奇怪的書,說是小說又不太像小說,說是自傳也不太像自傳,內容有些是事實、有些是杜撰,不過裡面經典照片滿多的,所以我把它當小說看、也當攝影集看,畢竟真正的攝影集價錢還滿有點小貴的,很想買卻下不了手...)

4. K.M.科斯提爾 《大遷徙》 (國家地理的最新年度力作,小菜手超想買一本來珍藏,可是......「貴」啊......才剛砸了重金買進一本原文的蝴蝶攝影集而已,或許過一陣子再說吧,現在先到誠品翻翻止止渴就好...)



延伸閱讀:

[心得分享] 攝影「素人」之眼

[心得分享] 攝影「素人」之心

[心得分享]攝影「素人」之心II



* * * 以下是我在第三頁回覆的內容,加到這邊作為補充 * * *



尤利正忠的書裡面有寫到這麼一段:

  很多攝影師誤解了,以為好照片的本身就會說故事。但其實談攝影理論的學者都會告訴你,照片本身的表達能力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強,如果沒有用言語來解釋,照片本身是不會說故事的。如果你只看照片就能讀懂照片背後的故事,那很可能是你之前在某個時刻聽過這樣的故事。或者,是你自身想法的投射,為這張照片創造了故事。

假如一張照片只是拍一間房子、一扇門、一扇窗、一張椅子、一朵花、一個背影、一隻狗、...、一個隨便什麼東西,即使是名家攝影作品,如果有人說他不必透過文字也能了解這張照片在表達什麼,那我敢說這個人絕對是在唬爛... 但為什麼有些照片會讓人覺得很有故事呢?那是因為我們自身有過相同的生活經驗,例如生日、畢業、婚禮、...等等,或是曾經聽過類似的資訊,例如戰場、非洲飢民、貧童、...等等,我們原本就知道這些照片在拍些什麼,所以很容易就能夠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這張照片的情境當中,否則在沒有文字說明下,想要了解拍攝者的想法確實是很困難的。我以前一直很困惑,為什麼那麼多別人口中的好照片我就是看不懂,甚至還懷疑自己會不會根本不是玩攝影的料,但是看過這段話後,我完全釋懷了...

但是書中同時也引用了蘇珊桑塔格的一段話:

知曉功能對照片來說沒有太多幫助,言語才使我們知曉。照片的功能是別的:它讓我們魂縈夢繫。

是的,就是這個「魂縈夢繫」,它才是構成一張好照片真正的關鍵所在。一張好照片不見得能說故事給您聽,但它一定可以引起您的慾望,想要鑽進照片裡面去一探究竟。雖然我們沒有要成為攝影大師,但我認為想要拍出好照片,是應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的。

俗話說得好:「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刮乾淨。」想要讓別人喜歡你的作品,至少要先做到你自己拍的照片可以讓你自己魂縈夢繫,並且可以說得出來它為什麼讓你魂縈夢繫。當你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想要進一步去了解,如何讓你自己魂縈夢繫的照片也能打動別人,讓別人也能夠魂縈夢繫,於是你會去不停思考、不停讀書吸收大師們的創作理念與想法。在這樣的反覆循環之下,不敢說作品上能夠有什麼突破,但至少我覺得我越來越能夠把自己的想法投入到照片中,也越來越能夠欣賞別人的東西。我自己是這樣摸索、嚐試的,也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2011-01-10 0:43 發佈
還不錯的內容
蠻喜歡看人介紹照片內容的
(雖然知道有的在硬坳,不過還是很愛)
感謝大大分享
lcying.tw wrote:
希望看完之後能讓您感到有一點點收穫...(恕刪)

lcying.tw兄客氣了
如此精彩的分享當然是獲益良多

對於文中所提及充實內涵這件事特別感到認同
畢竟在某種程度上攝影即是一種內心世界向外投射出來的結果
所以內在愈豐富的人
拍出來的東西理應會愈多元生動
另外lcying.tw兄幾個標注紅字的地方也點出了攝影歷程中的一些關鍵
例如從「模仿」到「創意」的過程
多數人的學習方式也都是這樣循序漸進
然後在學習的過程和經驗中慢慢成長
最後感謝lcying.tw兄所提出的幾本書
好書也須要閱讀過的人分享才更容易在群眾中推廣
感謝 ^_^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lcying.tw wrote:
大家好,又是新的一年...(恕刪)

感謝你的分享! 加油!
一早上班(遲到)就看到兩篇好文章(I & II)
又多了幾本書要買 :)



lcying.tw wrote:
大家好,又是新的一年...(恕刪)



小弟自以為

所謂如何.....系列
輕鬆....系列
是為了讓人容易上手

就像大家常見的語文類書籍
教您輕鬆學旅遊日文,泰文...等等
讓你可以馬上派的上用場
但是不教太多基礎

同理
如果有心要學好日文
學好攝影
只憑這些書.........
不用多說太多了...

至於另外一些關於推器材
還有每出一台新機身
就會有的一本
完全.....手冊之類的
(而且多到絕對不是只有一本)
一直讓我很好奇,說明書不夠用嗎??
嗯!!不夠!!! 渲染力不夠......
錢掏的不夠....

這類大概是所謂的
魚幫水,水幫魚
相機大賣,大家就會注意介紹的書
介紹的書多,大家就會注意這台相機
(當然也不完全是批評,除了快速了解該機之外
誰不是為了賺錢!!)

小弟攝影只有一年多的時間
資淺到不行
所以見識還太淺沒資格批評國內的攝影書籍
只是常常感到困擾的是
為什麼走到各大書局
想看看攝影的書

但是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就是....不多說了.........

watersupply wrote:
蠻喜歡看人介紹照片內容的...(恕刪)


我個人也很喜歡看照片內容的介紹,尤其是看到喜愛的作品時,會很想知道照片背後的故事,一方面可以了解作者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照片裡面看到更多。我覺得一張照片比較像是一個開場白,只是冰山的一角,有時背後那座冰山是比這一角更吸引人的,所以我很喜歡看別人為照片加上一些說明,我自己也喜歡這麼做,這比看些單純炫耀技巧的毒照、美圖有趣多了、也誠懇多了。



elf0724 wrote:
lcying.tw兄客氣了...(恕刪)


想必 elf0724 兄看文章看得很仔細呢,連紅字也有注意到喔~~~

elf0724 兄最近分享的文章也都很棒呢,大家互相鼓勵嘍~



benhong wrote:
感謝你的分享! 加油!...(恕刪)


感謝支持嘍~

一早上班看到在這邊留言的,都是用心耕耘 01 的好園丁,心中倍感溫馨呢,大家互相鼓勵嘍~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我覺得分享很棒!

但是少使用這些圖案↓↓↓↓↓↓應該會棒!







kay0968 wrote:
只是常常感到困擾的是

為什麼走到各大書局

想看看攝影的書



但是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就是....不多說了.........(恕刪)


沒辦法,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如此,一切都是「市場導向」,你想要看的書賣了會賠錢,很抱歉,沒有人願意幫你出... 攝影書的水準可以到哪個層次,取決於「市場」可以養活出版社到哪個層次。



良藥苦口 wrote:
但是少使用這些圖案↓↓↓↓↓↓應該會棒!.....(恕刪)


感謝管伯伯大師開示,能夠得到您的留言,就是對文章最大的肯定...

關於圖案這件事,小弟已經很努力告誡自己儘可能不用了,無奈還是積習難改,克制不了衝動.........




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 http://blog.xuite.net/lcying/A710 http://lcying.pixnet.net/blog
當你在拍攝同時~相對你也在記錄此時此刻影像

記錄一個影像是簡單的~如何把影像錄製成故事

令人一看就感動~就是攝影者感受當下情境的經驗




剛剛看~婚攝不用閃燈...當場有點傻眼~

不是人人可以拿機王+鏡皇...

我打注音,音同意義的字就加減看吧! 閱讀別人的文章好壞自行判斷,但別忘了鼓勵。
雖然內文真的很長! 害我從2點半看到3點...(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看的我)
然後想起明天要上9點的班開始惆悵,為了下班後要上課感到哀傷!
但是!不得不說 這時間不是浪費的! 您的文章真的很棒:D
確實跟我心中理想的「攝影」有不謀而合的想法,而且您的詮釋方式比較有內涵.
雖然我昨天才剛買到人生第一台相機...還是..國產貨!!
不過,,我相信器材只是輔助,相機後面的那顆腦想要什麼,
才能拍出什麼樣的照片!!
希望趁著這個寒假,能好好學學攝影!
拍出屬於自己的照片:)
謝謝你^^!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