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來討論一下「後製」的定義。爬過文,關於後製,很多人各自有不同的解讀。
什麼是無後製(直出)?
記得之前看過黑麵大的定義,覺得還蠻認同的,提出來附議一下,他意思是說:
「無後製」是指按下快門後直接出圖產生的圖檔,原圖原SIZE貼到網路,沒有經過後來的自行再加工製作。
我覺得這樣是最標準的「無後製」,也完全符合無後製(直出)的字面定義。至於相機本身有些色調、功能、特效,甚至風格檔,在按下快門前已隨創作意念決定使用,或是光線、場景、構圖安排...等,皆可視為「前製」。
現在相機機身本身可以在拍攝後在機身上做一些裁切、調色、特效...等處理,因為是已經按下快門後再進行的處理,即使原圖原SIZE貼到網路,應該視為「已後製」。不管是RAW、JPG及其他格式檔案,進行縮圖、加框、調曝光補償、飽和或是更改風格...等,在電腦上用任何軟體處理調整過任何項目後,也都應該視為「已後製」。
因放在網路或任何媒體載具都是展示給別人看,如果要表示為「無後製」,除了已完全符合上述定義外,有經過其他處理的話,至少再附註多了哪些處理步驟,譬如任何調整、縮圖、銳化,這樣對看到的人才有最真實的相機直出表現參考價值。
如果大多數網友也認同,請一起來倡議或建議更符合的定義,讓網友在展示作品表示無後製(直出)時能更有明確依循,大家也更能了解該圖片拍攝時真實的條件設定及相機出圖能力表現囉~
補充:
這個題目絕對是老梗,但是看網友的回覆就可知道,每個人的見解還是很紛歧,之前的文章也沒什麼具體結論共識,老手弄不清,新手也更模糊
那為什麼要這麼龜毛要求呢?我覺得真正直出的意義(不是定義喔),是要傳遞給觀看者兩樣東西:
第一個就是按下快門前設定各種特效、風格,都屬前製,按下快門後,相機呈現的是相機拍攝那時候的設定跟品質,原汁原味,但是只再經過任何機身內或電腦等處理,就是屬於已後製的範疇了。
第二個就是上述前製的調整,表現的是拍攝者當時的心境跟抉擇,按下快門後,儲存的也是當時的拍攝者一瞬間的創作紀錄,但是只再經過任何機身內或電腦等處理,就是屬於已後製的範疇了。
這兩種東西表示的就是相機與拍攝者當下的能力表現,這就是符合定義,原汁原味的參考價值,當然另外只要經過機身內或電腦處理過(即使是RAW直轉JPG),即屬後製範圍,在展示圖片時,若能提供後續做了哪些處理的說明,也能讓觀看者心裡有底,但就不能在說是無後製(直出)了。
討論這有什麼意義?
如果相機測試文或是網友分享的圖片是經過後製,
卻沒說明或認為不算後製
是不是會誤以為相機表現或拍攝者的能力就是如此
產生錯誤認同跟採購決定呢
依照定義分清楚,
如果分享照片時說照片是無後製(直出)
那就要符合定義的範疇
至於不符定義的
當然就不適合再說是無後製(直出)了
就說做了那些後製處理就OK
後製絕對沒有錯,只是那是另一個範疇
這樣觀看者心理才有底
不是嗎?
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不是公認的共識,大家可以提出更精闢的見解,也謝謝c8631506大大發言紅字標示那兩行說的很正確,以及frankw及kartan大大可以了解我要討論的目的「參考價值」,我完全可以接受不認同我觀點的其它討論意見,希望之後其他網友別誤會我是反對後製,無後製是一個範疇,後製又是另一個範疇,另一種藝術創作,沒有牴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