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眾多要素裡,我最注重的是光影,所以在我發表的文章裡,經常談到與光影相關的話題。我在上一篇同樣談論外接閃燈的分享文中提過:攝影採光有三件最重要的東西融合在其中,"光的方向、光的質感、光的對比"!所有的攝影採光,不論自然光、人造光都必須在這上面作精準的控制,才能得到較優質的採光,無論拍攝任何題材,我認為皆是如此!
業餘攝影界裡,擁有棚燈的玩家並不是很多,但外接閃燈幾乎是每個攝影玩家人手一支,所以我分享外接閃燈的圖文多過於棚燈,原因就是在此,希望能讓廣大的影友透過分享,你我共同學習。若要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閃燈在控光上作比較,外接閃燈並不比棚燈容易;原因是外接閃燈沒有模擬光,無法用肉眼看出光的方向從哪裡來?影子會在哪裡?呈何種分佈?當然也無法看出閃燈與現場光或多燈之間的光比。在光的質感方面,有經過測試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外接閃燈的光質其實非常硬。在我個人認為外接閃燈若沒有經過柔化處理,在實際運用時堪用程度上很有限!所以我在使用外接閃燈時,一定會經過柔化,只是會根據內容需求,柔化程度、方式不同而已。
這一篇的分享我在一次的拍攝作業中,盡量變化多種燈光技法,希望讓大家在同一篇文章裡,比較出不同採光方式的落差到底在哪裡?在我多年學習、印證的採光方式裡,我自己做了三種大方向的分類:市場型、創作型、學術型。但我要先請各位原諒,我開頭所說的採光的三個基本要素融合之下,可以創造出來的光影效果千變萬化,實在無法用短短篇幅道盡其中奧妙;故請容許我先做大致上的圖文解說,將來再陸續分享更多。
(以下閃燈皆為SB-800)
1.低反差柔光

2

抱歉!這一採光法忘了拍現場佈光示意圖,我用文字解說:背景一盞SB-800直打,主光源在左上方,SB-800打跳燈在珍珠板上,右側是一塊直立的大珍珠板貼近作補光。重點是用擴散的柔光,較低的光比來採光,這樣的燈法會讓模特兒膚質較為平順,也是市場頗為常見的採光方式。這是還沒有後製的照片,若是後製之後會像是美妝保養品廣告的感覺。
3.低反差硬光

4

5

主光源在中間上方,套上肥皂盒;右側同樣套肥皂盒打半逆光,形成邊光效果;左側直打背景,有時會讓餘光掃到模特兒另一側當作邊光,這盞燈後面的珍珠板,反射右側半逆光補回暗面。這樣的硬光燈法常用在服裝、廣告人像、雜誌封面...等,優點是對細部紋理有加分效果;缺點是皮膚不好的模特兒,可能會雪上加霜。
6.有點柔又不會太柔的中反差層次光

7

8

主光源是透射傘,#6是單燈#7的左側用珍珠板打跳燈,#8的右側珍珠板補光。這是我個人偏愛採光的其中一種,層次明顯、反差適中,適用於各種題材與內容,當然用光型(光的方向)、光質與光比來控制臉上亮、暗層次的精準呈現,在難度上是最高的,也就是我所說的學術型採光,如#6為好萊塢人像採光法中,學名"loop"的光型。
9.低色調(高反差)採光

透射傘單燈形成的高反差燈法
10

同樣是透射傘當主光源,但利用較高的高度與較偏的角度,單燈從右上方來光,
營造高反差效果,為模特兒擺動作時調整模特兒肢體及臉部去遷就光線。
11.不按牌理出牌的採光

12

以上兩張是心血來潮,跳脫採光規則所拍的暗黑系採光。#11讓模特兒臉部全都處於暗部,曝光卻不以臉部為基準,所得到的特殊作品。#12在採光學裡屬於非正確採光,甚至會被歸類為不優的採光,但偶而叛逆一下又何妨?攝影好玩不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嗎?此為上述創作型採光之案例。
13

現場燈光位置圖
14

15

16

#14、15為另一種採光方式,左側邊光同樣是蜂巢,透射傘當成後頂光,打亮頭髮及肩膀,主光源我用肥皂盒裡塞一張蓬鬆的面紙,讓光不再那麼硬。此種採光同樣比較接近時裝攝影的燈法,尤其如圖中全黑馬甲,要讓所有細節清楚展現,中低反差硬光的效果,應該比較能達到目的。
17.迷人的逆光技法

只用兩盞SB-800直打背景,讓餘光微弱掃到模特兒臉上、身上所得到的效果(#17~19為鎢絲燈白平衡效果)
18

19

#18、19左側用L型反光板打跳燈,將夾角縮到最小,打出左右範圍比較小的窄光
20

與#17同樣的採光方式,後製黑白
21

最後來張大剪影,SB-800用的小蜂巢打向模特兒臉部後方的背景
3/28--加圖一張
應現場觀眾要求,示範拍攝多年前拍過的重覆曝光技法,原本拍了兩種不同的畫面設計,搞了很久沒想到其中一張居然眨眼睛~

只剩這一張囉!

族繁不及備載,我只能從大體上的差異開始談起,關於燈法的操作,對人像攝影的影響有些非常細微的地方,很難在版上完整呈現,不過下次我會盡我所能多分享相關內容的!
完成了!真的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