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用CANON 30 D + 50mm f 1.2
平常使用時鏡頭是放到最大光圈,按下快門後才會縮到所設定的光圈大小
這樣的原理我是知道的
但問題是:
我光圈值設定於最大光圈 1.2時,拍出來的景深,和我從觀景窗看出去的不同…
感覺上…觀景窗的景深效果大概在光圈 2.0 還是2.8左右
呃…
這是什麼原因呢?
底片機倒是沒這個問題
難不成…和片幅、觀景窗涵蓋率有關?
------------------------------------------------------------------------
(12/17 11:23)
感謝各位這麼熱心地替小弟解答
我以照片來表達我的問題好了
下圖:是我以1.2光圈實際拍下來的效果,可以看得出來景深超淺,在拍完之後於相機LCD螢幕上看就是這樣
![[請問] 數位單眼觀景窗看出去,不是最大光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20ca57cb7ef85c04ddb3205b1c1ce2fb.jpg)
下圖:但是我在拍之前,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景深效果,大概就像是這張光圈縮到2.8的照片……
(呃…移焦問題不討論…… 兩張圖的焦點皆於那紙盒的角)
![[請問] 數位單眼觀景窗看出去,不是最大光圈!?](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912/mobile01-3b86cd14cc3e6f54d9966680e24481d4.jpg)
其實看起來真的很明顯有所差異,所以特此提出疑問…
不知各位是不是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呢?
另外就是…我用FM2 這台,加上 50mm f 1.8 這顆來測試了一下:光圈、觀景窗、景深預覽等
從最大光圈一直縮到最小,嗯,它的變化量真的很小,但是看得出來它還是有所變化
而30D這台用同樣的手法試了一下…… 光圈大於 2.0時用景深預覽……還真看不出來有什麼變化
不知是不是我眼睛有問題………
----------------------------------------------------------------
(12/18 9:03)
喔~~經各位大哥們這麼一說,小弟大致上有了些概念
雖然有些模糊…呵
也就是說,因為人眼本身結構的關係
嗯,就像是一個定焦、定光圈的鏡頭(假設光圈為f16,僅假設,不是討論的重點)
而我們看到的景物,是直接由鏡頭進入至反光鏡、對焦屏、五菱鏡到眼睛~
所以會因為人眼構造原故,看到的景像,就是已經縮光圈的效果 (針對人眼而言啦,至於效果像是縮到多少,我也無法確定)
所以相機的鏡頭開到一定光圈以上,對人眼來說,是看不太出來的囉? 只有進光量上的差別?
另外還有個疑問,影像從鏡頭、反光板進來之後,不是像投影機一般將影像打在對焦屏上嗎?而我們看到的影像其實是對焦屏上的影像,不是如望遠鏡一般直接進入人眼~
那也是會有前述的影響?
小弟誠心向各位請教,因為真的不了解……
會詢問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大光圈之下,無法使用景深預覽看出其效果,那麼拍照時還真有點不方便…
若是拍攝靜物,可以多拍幾張試試,但遇上機會快門之類的 (僅舉例),那就真的沒時間一張一張試了……
無法掌控大光圈模糊程度的效果…… 照片亂糊一片…… 還真分不出來是在拍富士山,還是枕頭山……
呵,開玩笑的~
-------------------------------------------------------------
(12/18 9:54)
喔!?
是不是說…
投影機影像是打在布幕,再反射至人眼,所以打在布幕時,已算是成像完成,影像有多糊…就有多糊 (像電影這樣)
而相機則是影像透過鏡頭、反光鏡,打到對焦屏之後,穿透對焦屏再到人眼,所以算是未定影的影像
因此人眼的構造就會對其影像的效果有所影響囉?
是這樣的意思嗎?
另外因為小弟沒有CANON的底片機可以用來區別…使用同一顆大光圈鏡頭之下,兩者的差異,以及釐清是否和片幅大小、觀景窗涵蓋率有關…
而何者之觀景窗之效果,和實際拍出最大光圈之照片效果較為相近或相同~
(呃…用FM2來試,比較難分清楚是什麼問題,因為不同家等等之變數太多了)
不過小弟可以很清楚的就是……我那台CANON 30 D,觀景窗看出去的效果,確實不像是 最大光圈 F1.2
(我是指視覺上的效果啦,不是器材上損壞什麼的唷~)
不知有哪位大哥可以試試,並說說底片機上之觀景窗效果和數位單眼上的不同之處呢?
大光圈的效果……真的得靠經驗啊……那看來這顆鏡頭…有很長時間都不會離開相機了

這種理論是哪裡來的……有圖可證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