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前些日子同事熊熊問到: 啥是 Stack-focusing? 好像是用在微距上耶?
一頭霧水的我好奇地東找西找, 就是找不到詳細的技巧解說...
有人稱作是 脫焦結焦, 但又有點像是疊焦...

抱持著好奇求知的心態, 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實驗...

主題: 微距
用途: 透過重複曝光, 或後製疊合的方式, 在光線微弱且閃光燈不夠力的情況下,
   加寬 景深 (Depth of Field, DOF), 以增加主角清晰範圍...

實驗狀況: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本來有加閃光燈的, 但是閃光燈出力太強...

主角: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鏡頭對準列車中點, 且與桌面縱向線條平行; 每列車廂約 1.5cm 寬(深)...


實驗結果與說明: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縮圖全景照片...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縮圖+裁切) 對焦點落在 ''火車頭''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火車頭'' 的焦距...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縮圖+裁切) 對焦點落在 ''太陽車''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太陽車'' 的焦距...

由上大概可看出 景深DOF 差異, 注意 ''火車頭'' 的字與 ''太陽車'' 的光芒...
接下來, 相同光圈 (F5.6) 但減少快門 (1/8s), 使用 S5Pro 內建的 ''重複曝光'', 曝 2次...

第一曝, 對焦點瞄準 ''太陽車'', 而第二曝則瞄 ''火車頭'', 疊圖即完成...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縮圖+裁切) 實驗結果...

不清楚嗎? 一張一張裁切看看!

''火車頭''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火車頭''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太陽車''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相同光圈, 不同快門, 不同對焦點, 疊圖...

''獎盃車''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火車頭''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太陽車''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相同光圈, 不同快門, 不同對焦點, 疊圖...

''方塊車''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火車頭''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太陽車'' 上... F5.6 + 1/4s... 但這張怪怪的, 不應該這麼糊...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相同光圈, 不同快門, 不同對焦點, 疊圖...

最後, ''太陽車''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火車頭''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對焦點落在 ''太陽車'' 上... F5.6 + 1/4s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相同光圈, 不同快門, 不同對焦點, 疊圖...

''火車頭'' 的字在疊焦後字體有稍微清晰; ''太陽車'' 的太陽光芒在疊焦後也稍微...

依公司攝影大師 ''阿基師'' 的說法, 這種技巧只能將 景深DOF 延伸, 加寬一些些...
就是兩個對焦點不能相差太遠, 甚至超出光圈環所對應的範圍...
嚴格來說, ''火車頭'' 與 ''太陽車'' 似乎都超出 F5.6 的 景深DOF 範圍...
所以有些地方看起來糊糊的, 或是邊緣多了不該有的毛邊...

另外, 拍攝技巧上也可以多拍幾張來疊圖, 再利用後製軟體調整透明度...
疊圖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 ''前焦'' 壓在 ''後焦'' 上, ''後焦'' 壓在 ''前焦'' 上,
不同光圈也可以疊焦歐! 但要注意的是疊焦後 景深DOF 的範圍...
MY 實驗:  疊焦技巧 Stack-focusing
 ↑ 疊圖後之清晰度: 橘色區域 > 淺黃色區域 > 白色區域
  但整體 景深DOF 範圍增加了約 50%!

最後補充一個重點, 相機, 主體位置都不能移動! 不然...

小弟常爬文, 但很少登錄, 有問題再慢慢回答, 請見諒...
2009-11-25 1:36 發佈
u8036100 wrote:
前些日子同事熊熊問到...(恕刪)

如果是用重複曝光的作法的話其實是變成柔焦效果,而非拉深景深
要達到全部都銳利清晰的話要拍數張然後用photoshop去處裡
photoshop有內建深景深疊圖的功能
raguna wrote:
如果是用重複曝光的作...(恕刪)


筆記下來
From Hong Kong
u8036100 wrote:
前些日子同事熊熊問到...(恕刪)


不錯的分享
From Hong Kong
raguna wrote:
如果是用重複曝光的作...(恕刪)


請問photoshop內建的深景深功能是那裡呢?
raguna wrote:
如果是用重複曝光的作法的話其實是變成柔焦效果...(恕刪)

果然是前輩, 這就是小弟最後要傳達的注意事項...
使用重複曝光但 景深DOF 重疊部分(橘色與淺黃色區域)拿捏不準, 就會有柔焦效果, 後製比較實用...
如果拿捏的好, 也只是讓 景深DOF 延伸一些些而以, 所以很少人用這種技巧...
多花點錢買 SB-900 或 R1C1 環閃即可解決光源不足的問題...

elwynn wrote:
請問photoshop內建的深景深功能是那裡呢?

小弟不太會後製...
最近sony小DC WX1 在夜拍模式的時候...
好像也是利用這個方式...拍個8張圖..疊圖在運算讓圖片變清晰以及減少晃動...
感謝樓主分享
但我要雞婆一下
景深 (Death of Focus, DOF)
應該是Depth of field

Death of Focus --> 死焦
cloud016 wrote:
...應該是Depth of field...(恕刪)

已修改, 謝謝...
疊焦在早期多半是使用在暗房的柔焦技巧,個人的經驗很少看到使用在相機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