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以前只會按快門時,看到O記相機所拍出的色彩飽和度和銳利度之後,總是疑惑身為大廠的Canon,為什麼和他家的差距是如此之大,直到最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攝影這門學問上,才知道這裡頭的玄機在那裡.

原來,所謂的JPEG直出,其實就是相機把你的RAW檔後製了,想當然耳,對於完全不懂攝影的人,如果機身的設定直接定位在高銳利度,高飽和度,這樣直出的JPEG檔一定是比較討喜的,會讓還不了解个中真相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而Canon的設定卻非如此,它是保持一種較為真實的設定方式(機身原始的那5個picture style),除非你套用了其他經過特別調校過的風格檔,否則初入Canon的用戶,如果沒有人說破的話,通當會對自己拍出的照片感到很失望(銳利度不足,色彩又不鮮艷).

認為不該後製的人,其實在JPEG直出時,就已經將後製的權利放給相機製造商了,JPEG直出的色彩愈是漂亮,後製的程度愈高(銳利度也是一樣),不知標榜自己JPEG直出無後製者,有深入想過這層道理嗎?

如果是Canon的用戶,堅持要JPEG直出不後製的話,那麼風格檔的設定應該要永遠維持在"可靠設定"上,只要你套用了其他風格設定,其實你就是"委託"Canon的機身幫你的RAW檔做後製.

了解了後製的道理之後,我想就沒什麼好爭議的了,因為青菜蘿蔔各有人愛,喜歡O記藍又用C家相機的用戶,很簡單,套用一下風格設定就出來了,自從開始用DPP加上Picture style editor 後,反而不會再三心二意地羨慕它牌相機的所謂發色,銳利度,因為這些都是廠商直接在機身上就把你定死了,理性而言,能保留原始風味的RAW檔,才是一個有心的攝影者該去深入了解的領域. 有一天,如果自己的功力達到,不管看到什麼風格的攝影作品,都可以有能力在自己的照片上如法炮製,最後丟開這一切,走出自已的道路,這樣不是比爭論該不該後製更有意義嗎? 前輩有說過:外國人都上太空了,我們還在討論要不要殺豬公.

對了,後製至少有一個沒有爭議的地方,那就是新聞或紀實用的照片,絕不應該用修片的方式,去變動其中的人物或非人物,之前有一家報社引起的風波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下的照片,上面的為Canon 30D機身採"可靠設定"直出JPEG檔,下面的為RAW檔用DPP套用picture style, 想要什麼樣的藍色,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如果喜歡上面風格的人,那很好,可以省下在電腦前面的時間,多一點拍照的時間,但如果喜歡下面的那種風格,不學"影像處理"(後製似乎有點污名化了),是辦不到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機身廠商jpeg直出就是自己喜歡的那種風格的相機來買).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今天你想要多藍? 兼論後製
2009-07-12 20:33 發佈
dino1234 wrote:
以前只會按快門時,看...(恕刪)


講穿了,其實對於真實的定義不定而已

後製這種討論議題很有趣,跟當初攝影發明時,與繪畫藝術有不同的爭論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嗎?

每個人對於攝影有自我一套去詮釋所謂的客觀真實

不要說不同硬體拍出的照片在那裡爭

就連現場拍照的人對於感官剌激做出來的詮釋也不同

如果找100個人,現場看了一個畫面,然後透過第三者,用一台相機拍出來放到現場的筆電來看

再用里克特量表去統計每個人對於現場肉眼看到的景像與相機的照片在筆電上的呈現

相信差異也很多,意見也很多元

又何況去要求每個人在不同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又在不同的電腦上呈現出來的效果,且要求一致

這樣有點沒有意義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嗎?


Hunter 大說得很有道理而且有禪意,古人曾有同樣的省悟:

蠅愛尋光紙上鑽,
不能透處幾多難;
忽然撞著來時路,
始信平生被眼瞞
其實傳統相機時代就有這樣的議題
某些攝影比賽會規定只能機器沖洗 不能手工沖洗

攝影發明之前 據說有些畫家會畫到連青筋都畫出
甚至偷進殯儀館解剖屍體 來了解人體構造
這類流派 似乎攝影術之後 就式微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大堆人總是強調什麼「O記的藍」、「沒有後製的照片才是實力的表現」?
其實,管他是什麼相機,單純的曝光就是快門加光圈的變化而已,比較亮的時候顏色會變淺,比較暗的時候顏色會比較飽和,上次看到一篇關於「CANON 40D與OLYMPUS E 520的成像比較」的文章(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1136402),以裡面第一張比較圖為例,兩家都有一張快門較慢跟快門較快的照片,不論哪一家曝光少的天空就比較藍。


而說到後製,數位產品所輸出的東西,首先就經過相機的後製,而要不要到電腦後製,充其量只是看個人需求罷了,不然你在相機上調整拍攝風格(模式)、套用曲線、調整飽和度與對比度、防紅眼、暗部補光、......雜七雜八的東西不是後製是什麼?還一大堆人強調自己不後製咧!何況是不是真的沒後製誰又知道呢?


不過我覺得樓主後製的藍真的很漂亮,深藍又不影響主體的曝光度,還蠻不錯的。

我自己用C家的也不覺得它不藍啊。

↓ 無CPL曝光值-2/3(光圈先決)


↓ 有CPL且曝光值較低+1/3(M模式)


↓ 有CPL且曝光值約+1(M模式)


每次只要看聽到有人攻擊說哪家的最好、哪家的根本不能跟哪家的比就很火大,我用過朋友的D80跟自己的400D,在不做任何校調下直接拍,效果都嘛一樣爛,沒有什麼能拍好出好照片的相機啦,只看你會不會用。

所以有些人吃各家廠商工程師餵的料吃的很開心
有些甚至變成無理性的護衛隊(X記藍才是真的XX之類的)
頗為有趣
我以前是O家,現在也算是,以前最喜歡拍藍天,哪怕那種不自然的藍色跑出來,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跟海報上的很像就心情很爽,但慢慢的發現有時候自製的藍天真的不是普通的假.... CANON的picture style也玩了一陣子最近發現自己喜歡把CR2調成[可靠設定]的樣子轉出來,比較常做的還是將B曲線拉高一些,讓整張照片偏冷一點,所以我果然還是喜歡O家偏藍色的曲線,但是那藍天,還是要搭配主題出現比較好,彩度過度讓畫面很不協調。

所以真的要不後製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leica大哥的鏡頭也不一定能還原100%的色彩,後來發現一個共通點,喜歡記錄生活的一群,很愛拿leica與nikon,喜歡創作作品的一群(人像,生態,景物)很愛拿C與O,一邊是真實呈現,一邊是玩弄色彩,說真的O家與C家眾,每按一次快門影像就是被後製了一次,不知道看到這裡會不會有人舉雙手投降了......
以後貼圖改給原始的raw檔好了...
美感本來就見仁見智! 爭誰優劣意義不大~
拿照片當畫布創作,只要自己高興也沒什麼好與不好的!

dino1234 wrote:
以前只會按快門時,看...(恕刪)


我比較希望看到有文章是講解可以用後製把天氣能見度不好所拍不到的細節弄出來
流浪貓的攝影日記 http://www.wretch.cc/blog/gsmboy 踢爆常業攝影詐騙犯行累積7起
不論什麼領域的事物
從入門慢慢要提昇至進階的過程
講究的就是對過程和結果的掌控程度
攝影也是一樣
照片成品是不是你所想要表達的
考驗每個人對影像的掌握能力
機身處理也好
電腦處理也好
其實只是一種選擇
每個人習慣的掌控方式不同
有人習慣把機身摸熟
透過機身設定搭配不同情境來達成想要的結果
有人則對電腦軟體較為熟悉
能運用軟體輔助來達成想要表達的效果
如果對兩者都能運用自如
那對影像輸出結果便能有更大的掌握能力及彈性
不妨這樣想
數位時代機身和電腦軟體提供的設定組合就像不同底片的風格特性
想要RVP50那樣鮮豔飽滿的風格可以試著把各項設定加到滿
想要PRO400H那樣淡柔舒服的風格可以把對比和彩度調低試試看
想要TUNGSTEN燈光片在日光下拍出來的特殊效果則應該要把白平衡設成鎢絲燈
底片相機時代必須依不同情境挑選合適的底片才能拍出想要的效果
相機數位化後事情變得簡單許多
機身設定摸熟後機身即可模擬各種不同底片特性JPG直出快速方便
電腦軟體輔助處理影像檔參數設定更多彈性更大
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更佳
其實並不是互斥的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