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基隆港務局每年都會舉辦攝影比賽,會吸引眾多攝影同好參加競逐獎項,本人都有參與但也都摃龜連入選都沒有,當然啦參與比賽沒有得獎若是技不如人,或是運氣比別人差被淘汰當然要接受事實,不過根據後來本人從一位朋友口中了解了真相.感覺在不公平的評審方式中,很多參與者被矇在鼓裡而犧牲掉.實在有欠公允,深覺有必要讓眾多的有參與該項比賽的攝影同好,知道評審過程所產生的現象。
依過去兩次的慣例.評審團是由協辦的兩個單位,基隆攝影學會跟基青攝影學會,各派兩位幹部.基隆港務局派一位,共五位組成評審團,第一輪初選由五位評審從參賽作品中每人各選若干張,被選出的作品才有資格進入第二輪複選,到複選才由五位評審打分數依積分高低分大小獎項,第二輪或許較有沒爭議性, 但第一輪明顯不具公平性, 期間有很大的私相授受空間.若評審親友或本人以人頭方式參與比賽, 在第一輪都選自己的作品, 那其餘參賽者豈不就未審就已被淘汰掉嗎?
所以這種有造成球員兼裁判之嫌的評審方式, 實在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現在離評審時間(7月12日星期日上午9.00)還有一段時間, 希望有參加的同好, 有時間踴躍到評審地點, 基港大樓(麗星郵輪停靠處)二樓第一會議室參與評審過程.若還依前例第一輪評審方式, 給予當場抗議以維護自身權益.........或許可踴躍EMAIL給基隆港務局主辦單位, 建議他們聘請基隆這兩個學會以外的外地資深攝影家當評審, 以消弭爭議。
===================================================================
老禪師 wrote:
近幾年基隆港務局每年...(恕刪)
或許01沒人參與這項比賽.比賽之前po這篇文章似乎不受重視沒人回應.現在評結束了.結果也跟預期鎖料相同.光是看http://www.klhb.gov.tw/klhbHome01.aspx?KindFlag=1&LinkFiles=NewsDoc/98.07.15%C4%E1%BCv%A4%F1%C1%C9.htm&Sendid=098071501得獎名單就知道端倪.主辦單位為了避免評審有人參觀產生爭議.將原本在假日的評審日期7月12日.改為非假日的7月14日.明顯違反了簡章所謂公平公開評審的原則.只公開得獎單不公開得獎作品也令人難信服..............
您看連不是學攝影的港務局人員都有參加評審這種評審通常是選第一輪後.開始選第二輪.然後第三輪開始打分數
再從分數高的進入第四輪第五輪. 最後再進行好幾輪才會有頭獎出線每個評審給分不一樣. 是算積分. 要過好幾輪才有共同認定的那張金銀銅出爐說真的要那些評審串通好內定. 不太可能的事情. 特別是這種小比賽
但是為什麼會是學會的人可能得獎率高.因為通常在地的攝影學會會鼓勵其會員或是研習班會員努力參加各項在地攝影比賽的.
當然您也知道這種比賽.都是要糖水片的居多.今天如果糖水片不苻合.很容易就被一路刷下來.至於首獎金牌是不是最美的? 答案是共同挑選的作品. 不一定符合大眾的期待. 只能擇分數最多的來充當之.也許第一次淘汰下來的有更棒的作品.但在當下一霎那挑選就被刷下來. 也許有不符合多數人觀看的作品一路過關進入到最後圈選
這種評分比賽的辦法是幾十年前中國攝影.台北攝影沙龍. 郎靜山.鄧南光.李鳴鵰.張才.陳雁賓.黃則修....等等於辦理沙龍周賽.月賽.一直流傳於各在地的攝影比賽的通俗處理辦法.已經沿用多時. 曾聽鄭桑溪老師說過.當年他參加沙龍投稿.那個蘭嶼婦人被鄧南光等評審挑選為當次首獎.張才則贊助幫他做禽鳥巡迴展.害他就此踏入攝影圈.還回過頭去創辦基隆攝影學會這樣一路拍下來.獲得首獎那時他只耳聞其名.還不太認識鄧南光等人.這種沙龍評分制度.後來影響很多台灣攝影比賽的評分制度. 現在很多比賽依舊沿用這制度.這種制度還有年度積分制.
至於您提及的這種港務局攝影小比賽.說要作弊.內定.其實根本主辦單位或評審會懶的這樣做.
因為沒人會搞這種事情.還有有些評審可能不是來自當地的攝影學會. 因為為了求公平性.
這些評審們當中有些可能是外地來的.非住在基隆或是學會的人. 因為您認為這樣不公平. 當
年流傳這套辦法的早就想到. 所以通常還會要求當中有評審需要是住在外地的.
還有既然認為不公平也預知有弊端.那為什麼評選當日就應該進場觀摹.看一下他們是怎麼評審出來的?
這種選好幾次的方式.挑公約數評分.互評好幾輪的制度. 要說內定前三名或是佳作.不太可能的.
但是同一張作品可以重覆投不同的攝影比賽.運氣好這次入佳作.下次運氣更好可能入前三名.
運氣其差.可能通通拿龜回家擺.
所以千萬別為這種攝影比賽看的太重要才是
要不然您也可以學學別人花錢出國比賽拿獎牌. 這也是可行. 有些國外署走比賽是只要肯花錢就行.
國外真的有這樣的比賽專門是辦攝影比賽來賺錢的.國內也有攝影玩家靠這個出國比賽來宣傳自己的.
但是花錢去買的.
國內比賽通常是主辦單位想拿糖水片做出版品或是印刷廣告用.所以很少跟參賽者收費.
總之.這種攝影小比賽得失心別太重.當共襄盛舉為宜.
要評審串通內定攝影比賽獎項.在現在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不必太擔憂或不滿.特別是這種非重要比賽.
雖然可能每個在地攝影比賽都看很重.但建議別看太重.
台灣辦的全國美展有一年的攝影類首獎是從缺.就是因為評審內哄.因為這種國內重要的大獎若是要內定.必然評審們大家會有意見.最後內哄從缺.那年也是最後一年. 有時候評審也是會內哄. 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又是題外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