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數位相機的內建測光表,真的可靠嗎?別太相信電腦。

小弟目前還是底片相機的玩家,
而且常玩沒有內建測光表的相機,
所以腦海裡也背了一手的「晴天十六法則」,
拍負片倒也是輕鬆愉快,準的很。
但最近拍起正片來,
有感於正片測光得更準才行,
所以就借助於數位相機的測光表來取得正確的測光值,
但問題就來了,測來的數據和晴天十六法則差距甚大,
尤其是高反差的場景,測光在暗處或是亮處,結果有時會有五格的差距。
如果是用平均測光的話,和晴天十六法則的iso100快門100,光圈16的經驗值,也有出入。
我手上的兩台數位相機,測光往往都偏向於不足,也就是得再開大光圈一格才行,拍起正片來,可是不行的。
當然這可以用ev補償來解決,但總覺得這些高科技數位單眼的測光,不會這麼不可靠才是。
我的感覺是,用相機內建的測光,其實本身就是極不準確的,
因為它接受的是來自物體的反射光線,而每個顏色的物體的反射值都不同,
理論上的測光值是以18%的灰為準的,
也就是相機的測到的值,根本和它原始的設定的目標完全不同,
那又如何得到正確的測光值呢?
比方說同一個光線下的三種顏色(白、黑、灰)的的物體,測出的值就有三種,
如果是用入射式的測光表,那測出的值是一樣的。
用數位相機的內建測光表就會有三個值,只有測灰色的那個才會是比較正確的。
感覺這是個完全不可靠的測光方式,
最終還是得去看實際拍出來的數位影像才能調整到正確的測光。
那和我用晴天十六法則,幾乎不加思索就能得到的值比起來,
往往大太陽下,經驗值比電腦測的準,
但在室內就日暮時分,電腦才會可靠的多。
我想下個結論,
那就是,凡是反射式的測光方式就沒有所謂的正確值,
它本就是一假設而已(18%的灰),但大自然中又上那兒去找這個假設呢?
假設的東西,又再加上人腦的事後補償,
結果肯定還是經驗值
那為啥不直接用晴天十六法則呢?
那也是經驗值呀!而且簡單又可靠。

2009-06-09 9:52 發佈
反射式的測光方式就是從它的測光範圍裡得到一個平均值當做標準
然後測光錶給你的數據就是把這個平均值拍成18%的灰

例如測光錶測一塊全黑的牆面
它給你的數據就是把這塊全黑的牆面拍成18%的灰的曝光值!
例如測光錶測一塊全白的牆面
它給你的數據就是把這塊全白的牆面也拍成18%的灰的曝光值!

這不是測光錶笨!
這是我們人類給它的工作規範!

因此我們拍攝一塊全黑的牆面時要減少曝光時間以得到正確的曝光值!
相同的我們拍攝一塊全白的牆面時要增加曝光時間以得到正確的曝光值!
這都需要我們拍攝者要憑經驗酌量增減曝光的!





話再說回來
如果測光錶測一塊像西洋棋盤一樣有一格格的黑一格格的白的牆面
得到的就會是一個拍出正確曝光的曝光值了!
如果你認得路,其實是可以不用開GPS的
每個測光方法或測光系統當然會有差異,
還有使用的器材對感光的寬容度也不同,
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和器材才是上策。
http://blog.sina.com.tw/ysrl/
測光表的數據是供使用者參考用
實際拍攝還是要根據使用者的實際經驗
所以要熟悉並活用自己的器材
"沒知識還嫌工具爛" 男人千萬別只剩一張嘴~
其實小弟推荐新進都使用M模式搭配色階分佈圖
因為用自動模式的測光點該測哪...小弟認為是門大學問
(小弟多使用點測光....才能大致了解畫面中的明暗分部狀況)
olama wrote:
如果你認得路,其實是...(恕刪)


呵呵!很傳神的比喻

nick621 wrote:
小弟目前還是底片相機...(恕刪)


反差大的場合, 我個人覺得選擇測光範圍也是很需要經驗的~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數位時代拯救了大家
曝光不準拍完檢視後直接加減曝光值就好啦^^
flickr.com/photos/henrie/
這個標題實在是OOXX

數位單眼的測光可靠嗎?
我敢說覺對比你的眼睛準
不信的話小弟帶灰卡跟數位相機和您PK
看看在不同的光線下是經驗法則還是數位單眼測光可以把灰卡穩定拍成中間灰的亮度

我想您也知道相機測光的工作原理是假設測光點是中間灰
那您說因為真實拍攝環境有亮有暗,所以相機給的測光值不準
然後批評內建測光表不可靠
這根本就是邏輯有問題
就像給你一把手術刀,然後你抱怨他不可靠,不能自動幫你把病人的腫瘤切掉一樣
刀子是很鋒利,但要由使用者去選擇使用的部位阿

相機測光表可靠得很
"人"才是最不可靠的
在反差大的環境裡面 相機哪知道你要讓亮部還是暗部曝光正確?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