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在搬家整理中,竟從天花版掉下幾筒茶葉,擊昏了我,原來這是我之前拍的底片呀,135到6x4.5、6x6、6x7乃至搖頭機寬幅的都有,應該存放了五六年,百來卷的底片可是玩攝影的歷程呀。
回想起N年前使用EPSPN平台加光罩的掃描器掃底片那種龜速而且解像力低的苦日子真是噩夢,後來新拍的一律送去沖洗店單沖帶掃描,不過以上兩種都不能滿足做專業需求,所以在Canon出了第一台平價可應用於跨頁印刷的DSLR D60,我在一年內就全部轉數位了,掃描器及這些底片全都棄之一旁。
怎麼處理這些應該被遺忘的底片呢?再把它們藏起來似乎也不是辦法,隨著這些底片出土的還有HABUKA攜帶型薄燈箱,經濟不景氣,送去掃也是不少錢,而且許多影像是蠻私密的影像,當年拍的這些性感辣妹搞不好都結婚生子了,對於沒什麼時間及懶惰成性的筆者,突然異想天開,試試可否以數位相機翻拍底片?再用影像處理還原成正像。本文就是我實踐的過程。
一、拍攝的準備
首先是把底片放在燈箱上,要把藥膜面朝下,有時底片會變質、卷曲,這時要用小道具去壓平,最好還是用吹氣刷把底片的灰塵吹掉。這個燈箱最好是全光譜的白光,而且亮度要夠。放好就可以用相機翻拍它了。如果你有翻拍架就更好了,用放大機片匣改裝也可以,這樣進片路徑就能固定,不用土法錬鋼用手調了。

我在嘗試時,首先是用消費型數位相機,使用的是我的Panasonic LX3,雖然我的燈箱蠻亮的,透過鏡頭翻拍底片測光ISO 100時可達F2.8 1/125左右,但是小數位相機手持容易晃動,而且小型數位相機拍這樣小的物品想達到適當的放大率通常在廣角端,另外對焦距離通常不滿10cm,所以建議最好使用腳架固定,市面上也有專業的翻拍架可以使用,有昇降架雲台可以固定相機調整放大率跟對焦,小型的好像只有1000元台幣不到,我是使用BERNO牌窮人腳架,在取景時需要注意水平,因為很容易變形,只要水平不對,焦平面就會跑掉失焦。至於測光最好另外多曝1/3~2/3級。


在拍攝時要注意白平衡的問題,應用此法的要義是準備在後時時以反相負片效果讓影像還原成正像的色彩,所謂負負得正也,不過彩色負片的片基都帶著濃濃的紅棕色,不利於後製時色彩還原,雖然也可以後製時選片基的色彩做指定白色修正色彩,但效果經我測試後不如在翻拍時就指定片基的紅色做自定自平衡來得省事。每種底片片基的色彩不盡相同,而且每家沖印店沖出來都不同,加上變質等因素,如果能夠的話最好每卷底片都自定白平衡一次。片基色彩取樣只要選片頭或片尾空白處就可以了。

這是用AWB直接翻拍。

這是對著片基做自定白平衡後的畫面,可以看到片基呈現淺灰色或白色,這樣取得的影像在後製反轉色彩時較容易調整。
使用小數位相機拍攝是很方便,不過它的變形實在很難避免,而且影像確實較為鬆散,所以我不得已再用單眼數位相機拍攝,如果拍攝135底片最好還要選放大率達1:1的微距鏡頭,我是使用1:2的Nikon AIS 55mm f2.8 macro鏡頭,機身是Nikon D2x需再加接寫環才能達1:1的放大率,而且微距鏡頭有個好處是通常它的變形控制很優良,拍出成品邊線不容易變形,在構圖上很方便,不過手邊沒這樣器材,就先後時時格放將就著用吧。

這是從觀景窗看出的影像,可使用相機各個對焦點檢視焦點是否準焦,以此判定水平是否對好,焦平面是否跑掉,在曝光上可以縮光圈達11~16,,以增加景深使用光圈先決自動曝光即可。


這是LCD預覽的效果。
二、後製
首先在PHOTOSHOP開啟,先做適當的裁切,由於拍攝時已對片基色彩做自定白平衡,可以察片基的色彩是中灰色到透明的。

接下來先調整動色階或自動對比。結果會變成如此。


接著再選負片效果,將其負像反正。然後得出結果如此,嗯,效果還不錯。


接著調整色階或Gamma值,就可以得出差不多成品。只要再略為修飾就可以存檔,由於底片多少有變質脫落,斑點或是變色請注意修補,另外翻拍的雜訊較大,而且清晰度不是很好,所以建議還是要銳化,若輸出 4x6吋照片還能勉強接受。這邊就不做細修了。修圖請參閱其他大大的文章。
Ps:這應該是2003年拍攝的吧,是使用Kiev60-645MLU+Carl Zeiss Jena Sonnar 180mm f2.8 MC拍攝,圖中MODEL已失聯,如有知道她下落的請PM我。


黑白底片也一樣,先用自動對比,調整反差。接著調負片效果將其還原。結果便是如此



三、結論
這招並不是高檔的備分,而是應急的一個方式,比方說要做公司的簡報臨時沒陳年的舊照,需要大量的翻拍,用這招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對於沒時間或是沒預算送掃的人很有用,而且設個action在PHOTOSHOP做批次修圖速度很快,另外僅是要e-MAIL給人也可使用,同理可以用在正片的應用。如果要細緻的效果,還是得買底片掃描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