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爬了些文章,但是都找不到我的答案。
請問一推推的問題
1.raw與jpg的比較,我自己有照片自己比對,raw直轉jpg兩者戶比,發現raw的細節比較好(應該是這樣說吧)那後製的時候,是應該在raw那時候就要做,還是說轉成jpg做?(這應該不太可能)
2.raw功用有哪些就是他的優點?是後製範圍大可塑高,還有哪一些呢?raw是不是在相機裡面算是最乾淨的都還沒有製作過(相機本身內部應該會做些後製吧)
3.選擇的程式有哪些,哪些比較實用,(raw的新手)SILKYPIX這個?(lx3附得光碟程式) Lightroom這個?(他好像還沒有支援LX3)Camera這個?(最近剛出可資源尚未玩過)給個指點(我英文很爛)
4.RAW轉TIF在轉JPG TIF那一個16BIT是這樣應該沒有錯,TIF那一個他可以做什麼 ?有直接轉的嗎?不經過中間?(原理不怎麼瞭解)
5.有些忘了想到再說....
給點指點謝謝︿︿
a:拍raw回家作啊,反正記憶卡便宜了哩
2.raw功用有哪些就是他的優點?是後製範圍大可塑高,還有哪一些呢?raw是不是在相機裡面算是最乾淨的都還沒有製作過(相機本身內部應該會做些後製吧)
a:白平衡、讓白衣服增加細節、可作成HDR照片
我的D50如果在使用鰪豔模式後,那拍出來的RAW也會跟著鰪豔起來
要再調回去,得要用bar去拉回去,應該是沒有在RAW被強制後製吧?
3.選擇的程式有哪些,哪些比較實用,(raw的新手)SILKYPIX這個?(lx3附得光碟程式) Lightroom這個?(他好像還沒有支援LX3)Camera這個?(最近剛出可資源尚未玩過)給個指點(我英文很爛)
a:用原版廠商附的程式,色彩最準確又漂亮
我覺得NX很好用功能也多,但是後製流程沒有LIGHTRoom那樣神速
4.RAW轉TIF在轉JPG TIF那一個16BIT是這樣應該沒有錯,TIF那一個他可以做什麼 ?有直接轉的嗎?不經過中間?(原理不怎麼瞭解)
A:TIF我覺得是給別的軟體來修正,看個人喜愛,有些人會作美化肌膚之類的
但是就曝光可調節的程度來說,TIF是寫死的啊,只有RAW可以讓你隨心所欲去調曝光亮度
LX3用久了,也許又會減少拍RAW的欲望
因為回家都要一張一張修麻煩死了,不如在現場多加減ev、想好構圖再拍
但遇到重要的東東又會再燃起用raw拍的欲望呵
你可以拍成RAW再轉成TIF丟給NX來處理看看,很好玩哦
我有作一些影片教學
還有你之前發的復古色調問題,nx都有方案,直接套上去就ok了,還能針對某些部份是彩色,其它是黑白的哦
chen486 wrote:
1.raw與jpg的比較,我自己有照片自己比對,raw直轉jpg兩者戶比,發現raw的細節比較好(應該是這樣說吧)那後製的時候,是應該在raw那時候就要做,還是說轉成jpg做?(這應該不太可能)
有些後製是無法在 raw 時做。在 raw 時,先處理好色調、白平衡、雜訊和為後段(轉到 JPG 後)的後製做準備。
chen486 wrote:
2.raw功用有哪些就是他的優點?是後製範圍大可塑高,還有哪一些呢?raw是不是在相機裡面算是最乾淨的都還沒有製作過(相機本身內部應該會做些後製吧)
個人覺得保留寬廣的色階和無論怎麼調都可以回到最初狀態是最大的優點。不像 JPG 只記錄 24bit(8bit x3)的色階,稍微調一下,最後成品的色階就斷斷續續的。
chen486 wrote:
3.選擇的程式有哪些,哪些比較實用,(raw的新手)SILKYPIX這個?(lx3附得光碟程式) Lightroom這個?(他好像還沒有支援LX3)Camera這個?(最近剛出可資源尚未玩過)給個指點(我英文很爛)
若剛開始,先用原廠送的。玩久了,覺得不夠用,再換。一般來說 Silkypix 3.0 SE,已經很好了。
chen486 wrote:
4.RAW轉TIF在轉JPG TIF那一個16BIT是這樣應該沒有錯,TIF那一個他可以做什麼 ?有直接轉的嗎?不經過中間?(原理不怎麼瞭解)
TIFF 是另一種檔案格式,可容納較 JPG 多色階(如 48bit=16bitx3),且不壓縮。我通常會用16bit TIFF來記錄自底片掃描的檔案(我的底掃沒法出 RAW 檔),然後將其視作數位相機產生 RAW 來後製(也保留豐富的色階)。
可是現今絕大多數的螢幕只有24bit;雖然沖洗店會收,但也會轉成 24bit 再洗。所以一般來說,沒有必要RAW轉TIF再轉JPG。(RAW可以直接轉JPG)。
潛水 ........
raw的英文意思是"生"的的意思,
在數位照片來說,就是"未經處理"的概念;
把數位相機拍下來景色,想像成"data",
只有簡單的RGB數值(比方說128,128,128)。
所謂的白平衡、銳化利、色彩空間,
這些叫"中繼資料",
相機捕捉的"data"再加上這些"中繼資料",
才能成為人眼能接受的影像。
raw檔簡單的說就是data加上中繼資料,
而 -- 中繼資料是可以在事後做變動的,
意思是可以改變白平衡而不犧牲影像的品質。
jpg檔則是把data和中繼資料寫在一起,
要想修改這個jpg檔,
必須用影像處理軟體做破壞性的更改。
你可以把照相想成炒菜,
食材比喻成data,
中繼資料就是炒菜的方法,
raw檔是未經處理的食材和一份炒菜方法,
jpg輸出就是一道烹飪完畢的菜。
問題1:
如果一道菜太鹹,是要在菜裡加糖?還是在炒菜前就減少用鹽量?
如果在意影像的品質,用raw檔;比較不重要的照片,用jpg就可以,省時省空間。
問題2:
用raw的唯一理由,就是彈性高!
曝光可適度修正、白平衡修正,
所有的中繼資料都可以重設。
相機內部的設定,除了曝光和ISO外,
幾乎都只是設定中繼資料。
問題3:
這是習慣的問題,我只用過adobe bridge和adobe camera(這兩個其實是算一套的),用這個的原因是因為市面上的書很多,參考資料多到看不完…在網路上倒是不常聽到,都是其它你舉的這些,這幾種我都沒用過…
問題4:
TIFF是非破壞性壓縮的檔案格式,
支援16Bit和CMYK和ICC描述檔等等,
這麼多眼花瞭亂的字眼只是告訴我們,
tiff是比較專業的檔案格式;
如果沒有出版品輸出的需要,
其實也不需要存成tiff。
問題5:
等你想到了再問,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