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測試BLACK MAGIC ProRes影片檔
共計有
ProRes PR(10秒約59.8MB)
ProRes LT(10秒約129MB)
ProRes HQ(10秒約277MB)
ProRes (10秒約186MB)
對比用 H.264 (10秒約50MB)
等4種檔案
再對照CANON 5D3的H.264(ALL-I)影片檔案
檔案均為1920*1080P 30P
軟體ADOBE PREMIERE CC2015
只單純調整lumetri colos裡面的曝光
卻發現能調整的範圍相比H264並沒有差別太多耶
尤其拉高飽和度時 幾乎同時色偏
再套用LUT之後 幾乎平分秋色啊
有上網查過 ProRes其取樣率為4:2:2
比H.264的取樣率4:0:2還高一些
為何能調整的範圍差異那麼小呢
是我方式錯誤 還是這就是廣播業務級的標準水平呢
頭暈啊
再煩有了解的前輩們
能不吝指導一下喔
阿臭丸 wrote:
這幾天在測試BLACK...(恕刪)
不知道你是怎樣調整顏色,
你可以直接單獨把暗部拉亮或者亮部降低,
多比較一些亮部跟暗部的細節,
雜訊跟斷階大多都是從這邊先出現的。
基本上來源影片如果是4:2:2取樣,自然調色的範圍會比較高,
如果來源影片本身就是4:0:2 的H264
即使你轉成ProRes 那也沒有用,因為來源已經壓縮過了,
這點就跟把MP3轉成Wave音質不會變好一樣。
不過即使調整範圍比較高也不會差很大,
就跟很多人聽不出MP3跟WAVE差異一樣,
或者JPEG跟RAW檔的差異也是,
扣除白平衡之外,
除非反差很大,不然其實調起來差異不會到天差地遠

畢竟機器的能力就在那邊。
如果你是想說你覺得BLACK MAGIC 拍的ProRes跟5D3的H.264(ALL-I)感覺差不多,
那是有可能的,
因為BLACK MAGIC低階的機種雖然是ProRes
但是它的片幅只有M43大小,
跟全幅的5D3相比,是有差異的。
還有我記得BLACK MAGIC 應該能拍CinemaDNG格式,這才是無損的影片格式,
轉成ProRes已經壓縮過了,所以差別應該會更少一些,
如果要體驗BLACK MAGIC高動態對比的話,建議你拍Log模式,
這樣後期調色起來應該會更有感覺吧XD
ProRes跟H264還有一個差別,
那就是大部分剪接軟體解H264編碼時,是比較吃資源的,
因此電腦會跑得比較不順,
而ProRes因為壓縮少,所以跑起來相對順暢不少,
如果有要加上AE特效之類的會很明顯,
因此業界普遍會把檔案轉成ProRes。
阿臭丸 wrote:
真是感動的痛哭流涕...(恕刪)
5D3用Magic lantern錄製的就是RAW的影片,
這點跟 BLACK MAGIC 拍的CinemaDNG應該是差不多的,
只是片幅有差,來源已經降低了,
能紀錄的的範圍始終有限。
而且無損的RAW影片實在很大,
除非很要求品質,不然用log模式搭配調色應該就很夠用了

當然能直上A7SII、FS7或者C100更好,
至少前者跟5D3一樣是全幅,
後兩者的Super35 CMOS等級也比較高。
在影片格式都差不多的情況下,
機身能力還是有決定性差異的

其實業界大部份機器都是用租的,
除非案量很大,否則用租的比較實在,
加上機器又出的很快,用買的有些不划算阿,
反而大多會買的都是業餘拍好玩的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