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img.edgesuite.net/appledaily/360/feature/20150803/penghu/index.html請問有人知道這種效果是怎麼拍攝的呢?我仔細看很久,發現『整個全景』是同一張照片,包含天空跟地板。是同時使用多台單眼相機,或是同時多台GOPRO拍的嗎?
leeolin wrote:http://twimg...(恕刪) 這類360全景只是由6張圖以上組成.看全景軟件如何排列..天空跟地板做法.網上有很多 360 Flash用 ffdec 開啟就可看到所有圖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bumdLeZk0Panoweaver除了天空地下.正面排列左住右拸都是連接的.Pano2VR 制作 每張圖片大小1750X1750看看以下這圖片..容昜明白.flash 影片..http://www.fastswf.com/VRYuzko
網路應該有一些教學,我以前也玩過,不過我是用「對角魚眼鏡頭」(Tokina 10-17mm),而且我沒有買特殊的全景雲台,所以玩得很痛苦。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議:A 鏡頭方面1)若您有全周魚眼鏡頭,那就恭喜您了,至少拍起來會很輕鬆,頂多4~5張就可以完成。2)若您沒有全周魚眼鏡,只有對角魚眼,那要5~6張嘍。3)若您沒有上述全周魚眼、對角魚眼,這二種鏡頭,只有廣角鏡,那也別灰心,多拍幾張,10幾張也可以搞定。B 雲台方面1)買一個雲台:買一個雲台至少都要一萬元左右,不過這樣接出來最美,後製最輕鬆。2)不想買雲台:其實原地轉腰拍,就可以了,只是合出來沒那麼準確和好看,若要追求完美,後製也很累人。尤其近一點的景物,會因為你轉腰不精確的關係,更加容易面對接合不準確而合不起來的窘境。C 軟體方面1)接圖軟體在使用接圖軟體,將所有以橫向方式拍完的照片接圖完成後,你會得到一個長條照片。你的鏡頭廣角程度愈大,這張照片的頂端和底部,都會包含更多細節。如果是全周魚眼,或許都能把天空和地面都拍起來了呢。視角愈廣,對接圖絕對愈有利。但是在這張長條照片上,會擁有許多接縫,如果你拍愈多張,接縫就愈多。「接縫」有什麼缺點呢?當然有,而且是愈少接縫愈好。詳細的說,當有人車走過時,這些接縫,會讓人對於接圖結果感到心驚膽跳,因為有可能一張照片中,有人在走動、有車在跑,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會讓接圖作業變得像拆炸彈一樣,你必須想辦法去抹掉它。2)拆圖軟體要怎麼抹掉接縫兩側照片內容的不一致呢?答案就是「拆圖」,而且還要拆成6張圖。現在大多VR技術,就是把你拍的作品,變成一個像空心的方塊,並且有6張照片貼在方塊內部的牆上,然後坐在瀏覽器前面的您,只要動個滑鼠,就能旋轉方塊,最後在瀏覽器中看起來,就會讓人覺得有站在一個方塊看世界的感覺。3)合成軟體這種合成軟體,應該就屬Photoshop最有名了。在上述2所言,拆完6張圖之後,會得到分別是天、地、前、後、左、右的照片,您再用Photoshop把這6張照片修好接縫。4)發佈軟體最後就輸出成Flash或是支援HTML5瀏覽器的圖片庫與觀看器發佈出去嘍,有些發佈軟體還會有特效呢,像是鏡頭耀光、光斑、下雨等等自然現象,還可以讓人夾帶音效,和製作互動地圖等等。 D 題外話未來的VR眼鏡,都會具備VR Video、VR Photo的功能,像目前Youtube的360度影片,讓你手機在原地左右晃動時,影片也會跟著晃動,滿逼真的。應該還有HDR、香氛(包含對人臉噴氣)、超音波壓迫、模擬工具(像畫筆、撞球杆)等更加擬真的效果。在不到2年的未來,應該會有廠商使用空拍機與6台投影機,讓人站房間中央,享受VR的畫面沉浸其中。至於這種VR擬真程度,在視覺上有什麼難題呢?我想應該是無法讓人在這種720度的VR空間中,能清楚感受物體離自已距離的遠近吧,頂多只能讓用戶轉轉頭,畫面就跟著轉動而已,左右眼提供的畫面都是一樣的,並沒有提供因為雙眼之間的距離而造成兩眼畫面不一致的這種逼真效果。
這太麻煩了360度全景任我拍‧Ricoh THETA m15按一下就搞定了私人移動街景器這邊有展示https://theta360.com/s/rpCKnabpcWeFK0E5jCh8q3GK4同事有買,去拍案場的時候超好用的拍完回去就變室內 google 街景 讓同事或者其他人自己點進連結看 要看那邊自己轉、放大拍施工環境現場,現場按一下,一次搞定
如果Theta 360改成全幅的Sensor,鏡頭加大,變二個大型魚眼,就完全是另一個專業級的Solution了。不過這對Ricoh有點麻煩,因為作出這樣的產品,可能會造成數十年後他們公司的收入大增,以及刺激VR市場的成熟,還能會與各種需要創作數位內容的市場接軌,更不會打到他們原本的生產線商品市場。希望他們不要作出這種相機,把錢讓給Apple和Google賺。有人把Theta綁在自行車上,滿酷的,只是畫質滿慘案的,相信它雙魚眼的架構,是未來VR攝影器材,數十年的唯一解,當然不只Ricoh有作,我記得有別的廠商也有作雙魚眼為基礎的全景相機。另外,還有一種多鏡頭為概念的Panono,畫質也不錯,雖然只能錄影。這個概念我猜未來50年後,會有人設計出像這樣的東西,但鏡頭更加密集,很噁心,一顆球比人頭還稍大一點,目的是為了捕捉具備雙眼視差的VR畫面。不過看CPU大廠提升晶片運算速度的步調,那麼的疲軟,實在對VR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未來Nvidia應該會有實力,以GPU將相機周圍取得的近景資料,直接運算作出能即時製作高精度立體深度圖Detch map,這個可以直接運算出立體模型,並將即時畫面貼在上面,讓兩眼一樣看得到不同視角的畫面。由於成本更加低廉,這種方案應該是百年後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