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文章時看到一些前輩說為了避免 JPG 重複存檔造成重複編碼品質低落問題,在 RAW 處理完後如果有需要塗塗抹抹,會存成 16 bit TIFF 檔進 Photoshop 繼續修,但後來發現 16 bit TIFF 的色板會無法轉存成 jpg,8 bit 就沒問題。
沒記錯的話之前看資料,DSLR 的 RAW 資料雖然不只 8 bit 但也沒到 16 bit,所以在照片處理上,存成 16 bit TIFF 有什麼優點嗎?怕後面要再編修的話,存 8 bit 即可?
不過如果選擇無壓縮的 TIFF,與其佔這麼大的檔案空間,存 BMP 不也可以嗎?
感謝前輩的回答!
位元深度是數位影像中所有的像素所呈現出來的色調數量,
1 bits= 2 tones 也就是單存的黑與白,完全沒有灰色調
2 bits= 4 tones 是由黑白加上兩種灰色調
4 bits= 16 tones 則是黑白加上14種灰色調
8 bits= 256 tones 就是黑白加上254種灰色調,256色階稱為連續色階(Continuous tone)
12 bits= 4096 tones 黑白加上4094種灰階,這是目前大多數數位單眼(DSLR)感應器所能紀錄的色階
16 bits=65536 tones 黑白加上655345種灰階,這是樓主所提到16bit Tiff 所能紀錄的色階
但別忽略彩色數位照片是由RGB三色版組成,所以
JPG(8 bit) 檔案所能紀錄的是 24位元色彩(等於 16,777,212種顏色)
RAW(12 bit)檔案所能紀錄的是 36位元色彩(等於 687,194,767,732種顏色)
TIFF(16 bit) 檔案所能紀錄的是 48位元色彩(等於281,474,976,710,652種顏色)
真實世界裡的色彩絕對比數位所記載任何Bit Depth更具連續性。
選擇Tiff檔且16bit 紀錄為的是紀錄更多的色彩細節(Tiff 可以存檔為8 bits 或 16bits),
而捨JPG不用除因為只能紀錄 24位元色彩以外,
就是破壞性壓縮的問題,
如樓主所提到"JPG 重複存檔造成重複編碼品質低落問題",
至於BMP檔案格式雖然是非破壞性,但檔案過大,且也只能紀錄24位元色彩。
所以要求比較高的人,都會先存一份保留最多細節的檔案
BMP不適合做保存,TIFF除了支援多種壓縮法,也支援內嵌ICC
要保存16bit圖像,除了TIFF,也可以使用PNG,壓縮率還不錯,也是非破壞性
不然就是使用JPEG2000,可以使用無失真儲存,不過儲存速度慢的離譜
未來的HD Photo也可以,這一個我比較看好
jasonlin1976 wrote:
但後來發現 16 bit TIFF 的色板會無法轉存成 jpg,8 bit 就沒問題
這是一定的
目前JPG還是只有8bit
所以處理16bit TIFF之後. 要轉JPG就要降成8bit再轉.
存成16bit TIF的目的不是直接拿來看
也應該還沒有輸出設備(螢幕或印表機)可以支援16bit TIF
存成16bit TIF的目的. 是希望保留最多的細節. 可以承受各種後製過程造成的細節損失
使照片在完成所有後製動作之後. 輸出成8bit TIF/JPG. 依然可以保有最好的畫質
ps.現在photoshop CS2除了8bit. 16bit. 也有32bit/channel模式
也有16bit/channel灰階模式
泛用性很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