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後製 的好幫手?

「因為想讓自己的攝影作品更為超脫出眾,所以用後製來實現我在攝影上的想法。」Click不急不徐的說著,在四年前因為去日本玩,敗入人生的第一台單眼,開啟他的攝影之路。很多人都是從旅遊開始接觸攝影,在遊玩練拍的過程中,發掘自己喜歡的拍攝主題。Click專攻主題式的人像拍攝,也透過後製技巧來加強他的影像魅力。讓人好奇的是在這說長也不短的時間裡,Click到底是以什麼樣的涵養和工具,來開拓自己在攝影後製裡的新視野呢?

好友引入拍攝人像的領域
專業並非天成,想變身為達人也是需要經過一段自我探索的時間。Click在一開始接觸攝影時,也曾有過撞牆期,常因為抓不到想表現的拍攝主題,開始對攝影感到無趣。好在朋友邀他一起去參加人像外拍,幫他開啟攝影的另一個方向。Click說,「拍攝人像會有一個主題在,而且攝影者與被攝者會有互動,不會拿著相機卻不知道該往哪拍?攝影師要學的也就是如何引導Model的動作,拍下心中的畫面。」


▲click的第一台相機Nikon D50所拍攝的作品。


會玩後製一切都是米格魯
人家說事出必有因(編按:這成語不是這樣用的吧!)小編對於攝影人進階玩後製的心路歷程頗感興趣,畢竟對一般鄉親來說,Photoshop的介面感覺不是很親人,於是對Click提出此疑問。「因為米格魯。」小編暗付,想不到一隻米格魯,就可以讓事業成功的男性突破PS那刁鑽的工作介面,可見動物的影響力是多麼地驚人!Click接著說,「在2007年的時候,米格魯跟我們一起成立人像外拍網站iMage01,那時候他就有教我一些PS的基本操作。」(編按:米格魯只是人家的綽號..)Click剛開始是用光影魔術手,不過它有點像是懶人在用的軟體,不能區域性的調整修圖,大概使用了半年就換成PS在處理照片了。


拍攝進行中
小編不禁猜想,會攝影也會後製的Click,究竟何者才是他的最愛?Click面有難色的說,「其實現在出去拍照的話,表示我已經想好一個拍攝主題以及在後製上要怎麼呈現了,所以…硬要選的話,是攝影吧!」但他其實很陶醉在後製的過程中,能讓一張平淡無奇的照片再次復活。例如,有些場所是人無法進入的地方,只要透過後製,就能輕鬆化解外在環境因素及種種的不可能,創造屬於自己魔幻世界。


▲這個小島,人是不能上去的,Click一看到這個場景就決定要讓Model去這個誰要上不去的地方了。


培養攝影的基本素養
如果想成為所謂的攝影後製達人,平常該怎麼補充養份呢?例如構圖?只見Click穩穩的說一句:「看圖。」拍完照以後,一定要看,而且要挑自己的毛病,這樣下次才能改進。聽到這答案時,小編愣了一下,以為會是什麼多看書之類的無聊答案,沒想到居然是多看圖,但如果是新手看不出個所以然該怎麼辦?Click接下來的回答又更驚悚了,「那就表示美感還不夠,而美感這種東西是從小累積培養的。」小編有點痛心的想著,現在都三十好幾了,是要怎麼回到小時侯?(編按:想回到過去~by Jay)


▲多看自己拍攝的照片,從中挑出缺點,作為下次拍好照片的動力。


探討攝影、後製、輸出在色彩管理上的相互影響
想要了解攝影與後製,就得對色彩模式要有某種程度上的認知。Click說,「拍照時,我都會使用Raw檔來紀錄儲存照片,在輸出成Jpg的時候會設定為sRGB。」Adobe RGB的色域空間比sRGB大,能詮釋的顏色比較多,這是它們之間最大的差異性。不過,他們在無法表現的色彩之下,都會選取相近的顏色來呈現。


▲ AdobeRGB、sRGB、CMYK的色域圖。


既然Adobe RGB的色域比較寬廣,為何不使用它呢?Click說,「因為瀏覽我照片的讀者,他們的電腦螢幕不一定有支援Adobe RGB色彩模式,再加上現在的瀏覽器都只支援sRGB色彩模式,為了要讓所有人都能欣賞我的作品,才會作此選擇。」


▲Adobe RGB


▲sRGB


之前出書印刷,需使用CMYK的色彩模式,不過印刷廠並不會給我他們的Color Profile,所以將照片統一設為sRGB,再交由印刷廠轉檔,色彩會較準確,落差才不會太大。不過因為ASUS PA246Q有支援這些色彩模式,在自己的螢幕中就可看出準確的sRGB色彩,將該輸出檔案交付印刷時,可以先將檔案轉成CMYK來檢查顏色,方便我在輸出前作最後的確認動作。


▲ASUS PA246Q色彩模式支援AdobeRGB、sRGB、CMYK,可作印前預覽的準備工作。


螢幕校色與否,足以讓後製工作重新洗牌
在印書的時候,就曾經發生「做白工」事件。就是照片調完,但顏色卻印不出來,只能整批拿回來重調或是塞錢給印刷廠的老闆。(編按:行的通嗎?)如果螢幕沒有使用校色器或校正黑點白點及對比的話,螢幕太亮,後製出來的成品就會太暗,反之亦然。又或者螢幕對比亮度不對的話,暗部階調或亮部階調就會無法突顯出來。螢幕在校色前後,要先將色溫、Gamma值、亮度和對比調成標準值。主要是因為這些數值是慢慢收斂,不可能一次就調準。不過,黑點白點的校色需要另外校正,目前市面上就我所知的校色器是eye-one。


▲i1可以校正螢幕的黑白亮點。


像我現在使用的ASUS PA246Q沒有校色,就能有這樣的色彩表現,算是相當準確了。在螢幕上瀏覽以前修過的照片,顏色都能精準的呈現,。再用校色器調校過,應該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一台螢幕平均大概一、二個月要校色一次,因為硬體的壽命會消耗,像是亮度它就會慢慢消退。


▲ASUS PA246Q出廠前已用過三十幾萬的Koninc Minolta色度儀校正過色彩,瀏覽照片時顯色效果算是相當不錯。


後製新手該怎麼挑選螢幕
想要玩後製的新手們,在挑選螢幕時,應該注意該螢幕是否為IPS面板。TN面板與IPS面板,最顯著的差別就在於視角上。TN面板的視角,只要稍為往上、往下或左右位置偏移一點,就會產生色偏,甚至太亮或太暗,無法清楚顯示。在後製時,螢幕在各視角的亮度維持不變,才不會發生失誤。目前手上這台ASUS PA246Q為P-IPS高階面板,並且擁有178度廣視角以及出色的顯色能力,即使看螢幕的角度不是在正中間,也能正確顯色。


▲即使站在邊邊看螢幕,並不會有嚴重的失光或偏色問題。


還要注意螢幕的是否可以調整色溫K數、Gamma值、亮/對比度要能調整。Gamma值,就是標準曲線。ASUS PA246Q支援Gamma2.2及1.8,這對印刷輸出就非常方便,當你想看較多的暗部細節時,就可調至1.8,來顯現它的暗部階調進行俢圖。


▲Gamma1.8可以突顯暗部細節進行修飾。


▲Gamma值的差異對於修圖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像有些較低階的螢幕調到最高,它的亮度還是不夠,講白一點就是螢幕的動態範圍要大,才不會調到亮的時候,白色的地方就已經爆掉了。另外,彩度也要夠,我們可以看到ASUS PA246Q的正紅色表現,把螢幕調到很飽和的時候,紅色的層次還是很明顯,不會喪失它的階調。接下來只要使用校色器校色,就能確保螢幕顏色的準確性。


▲在ASUS PA246Q螢幕上用PS修圖,顏色顯示相當準確。



另外,還需要了解輸出介面D-sub與DVI。它們的差別,簡單來說就是類比與數位的不同。要注意的是當影像透過D-sub傳輸時,會因為數位轉類比訊號再轉成數位而產生失真。像PA246Q就有D-sub、HDMI、DisplayPort、DVI的傳輸端子,支援數位訊號輸出,這能減少影像失真。

Click還有跟小編說幾個螢幕應該俱備的小優點,像是在螢幕上有參考格線的功能就很不錯!在修圖時,常常需要注意照片的水平線做對齊的修圖,螢幕上有內建參考格線的話,在大量瀏覽時,就能快速挑出需要修整的圖片。ASUS PA246Q的QuickFit功能,在後製的過程中,節省不少時間。除了參考格線外,還有通用紙張或照片的大小尺寸,在印刷輸出時,可以當為參考準值,不管是後製或是平面設計,都相當便利。


▲對一般想要進入攝影或後製領域的玩家,使用一塊功能齊全的螢幕也是很重要的一課。


▲最左邊的QuickFit按鈕,不管是參考線還是照片的大小尺寸對輸出來說都相當實用。


對攝影人及工程師而言,螢幕可以旋轉90度角,在觀看直立的照片時,是比較方便的。可以更改顯示卡的驅動程式或下載iRotate軟體,來讓桌面跟著螢幕一起旋轉成90度。Click有點得意洋洋的對小編說,把螢幕轉為直立,可以看到100行的程式碼,橫的只能顯示50行。(編按:歪么~不虧是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


▲身為一個工程師或攝影後製達人,使用可90度旋轉的螢幕,可以加強工作效率。


▲想進入後製領域的朋友們,要先搞懂基本色域噢!


最後,Click建議想進入攝影後製領域的玩家,要先搞懂基本的sRGB還有Adobe RGB,有了基礎再晉升到描述各個軟體或裝置的Color Profile,畢竟色彩管理是一門很艱深的學問,而我們所要知道的,永遠都不夠。
2011-04-19 16:5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幫手
前半段感覺不錯
不過後半段整個感覺都在打那台螢幕的廣告
有點失去公正的感覺說


不過顏色管理的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基本上,研究到所見即所得就好了
這是我的感覺...

我自己是沒有送專業輸出的習慣
家裡的印表機印一印爽就好了
不過光家裡的印表機印出來要和自己的螢幕非常接近
那就得要花上好多的墨水來trial and error了...

至於srgb的色域問題
其實..... srgb的色域當初是用來給舊型的CRT用的
所以其實色域真的蠻窄的...
以現在比較先進的螢幕來說的話
可以顯色的區域也都已經大於srgb很多了...
如果要看爽的話
利用adobeRGB來顯色srgb的話
都會比較飽和一點..
那個倒是看個人感覺了...

最後就是Photoshop的部分
介面很不親民嗎?
還好吧
個人認為還蠻親民的...
雖然感覺仍是在賣螢幕
但畢竟還是
一年難得一見的好文章
樓主你自己文章標題都打問號了....所以這篇掛羊頭賣狗肉的文章看看就好。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01上面真的有心分享心得已經越來越少,多的是嘴砲文.開箱文.炫耀文與寫文章推銷自己的廣告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