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認真搞懂後製技巧
套了一堆機身曲線想要免後製
但仍無解
之後買了Sigma DP1
之後又買了GRD3的走錯路過程
以前老是對D70拍完照後
回家要調半天白平衡這件事搞得很煩
所以半年前索性買了一台大家公認畫質不輸單眼的Sigma DP系列
而且聽說只要在原廠軟體SPP裡面點一點就可以搞訂白平衡
況且那時和2手S5PRO價差1.5萬
再加上X3的誘惑
所以就墮入了Sigma的魔掌
但是DP1仍舊有著白平衡不準的問題
即使用SPP調整色輪後,還是沒辦法完全還原當時的現場光線
況且SPP並無Nikon NX2色彩平衡的功能
整體畫面偏青綠的問題依舊存在
用來替代D70的原意失敗了...
(其實那時應該去買S5PRO才是正解)
所以前兩天心一狠乾脆買白平衡還不錯的GRD3算了
這兩天試完之後
發現GRD3銳利度明顯輸DP1阿...當然感光原件大小差異是個原罪
除非縮圖 畢竟縮圖無爛圖 銳不銳利也就不是大問題了
但是細節的立體感卻是縮圖無法解決的
即便白平衡準,但是在安心白平衡準後的第二次觀看
就會開始陷入失落的心情..覺得照片立體感不足,沒了靈魂
是阿,就是沒了靈魂,抓不住我的眼睛
於是想要用白平衡準的GRD3來替代DP1的想法又失敗了阿...
(其實買兩台的價格已經可以買S5PRO了)
於是我想起用D70拍的照片們...
所以就把先前我們去日本的照片拿出看....
信手調了調顏色儲存設定後
套用在同一時時期的照片
發現效果其實還不差
以往畫面偏黃的狀況大多解決了!只需要針對部分照片微調即可
不得不稱讚既使是年代久遠的D70
RAW檔還真的是最好的解藥
當初堅持拍RAW檔就是為了等待之後技術的提升
現在看來果然是正確的!
不過擁有DP1後:
1.透過色輪的練習,才對色彩更加敏感,也才成就了現在對D70後製色彩平衡能力的進步
2.也才看到那X3感光原件所帶來豐富飽滿的細節感動
但是第2點是擁有了GRD3後才體會到的,人常常失去後才想往回看
所以有些東西還是原來的好
畢竟當初也是花了很多功課下的決定
要相信當下的自己
雖然他有著先天的缺陷
不過沒走過這幾段路
就會忘了回頭去看他本來的優勢
不知不覺就會讓人想放棄
接下來呢?
你應該會問現在手上有D70 DP1 GRD3的我
是不是會保留D70而賣掉另外兩台相機?
我的回答是DP1的細節太漂亮了
我知道我的D70無法取代他
網路上很多人也都可以拍出白平衡很準的照片
所以我想我應該可以克服
如果克服之後,就是入手SD15的時機了(嗎?)
至於GRD3也擁有他隨手拍的樂趣
白平衡的問題不用我太擔心
這點很好
銳利度只要縮圖也不是太大問題 也很好
拿來當隨身機好像挺不錯
但是我從來沒有擁有過一台真正的隨身機
如果一定要說,就是Nokia 5800
他讓我沒負擔的拍得很快樂
所以就GRD3隨身機的定位
我是不是有必要留他下來
我還要再看看最近他跟我的相處狀況
說不定GX200或其他相機更適合我
這種有目標的成長感覺真好
D70 01貼圖





















DP1 連Flickr



GRD3 連Flickr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
1. Nikon照片整體偏黃
我想可能是我在摸索時,每個時期套用了不同的機身曲線
導致後製調整時的參數也都不一樣
因為每個時期的照片基礎不一致
所以要讓全部時期的照片都盡量還原現場的話
當然後製調整參數也就必須不同了..
這是當初我為了要避免後製的狀況
而不斷套用曲線,現在必須付出的代價
我想,我要找到最適合的機身曲線+慣用後製技巧
才能讓每次的照片集都有基本的色彩表現才是
2. DP1照片整體偏青綠
DP1雖然沒有套用機身曲線的功能
但常常碰到整體畫面偏青綠的狀況
解決方式..用原廠軟體SPP可能無解
所以也許認真學習Photoshop才是永久解決方案
因為我買的都是需要後製的機子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