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endors wrote:
瞭解,謝謝分享。敝...(恕刪)
直接用A7R3的ISO3200無壓縮RAW檔進入LRcc及DXO處理,樣本還不夠多,仍會再多試幾張,只是初步覺得差不多
jill1124 wrote:
請問你都先用dpp...(恕刪)
Jeremy2288 wrote: 我都是視實際需要,一般生活紀錄照還有花鳥小蟲等曝光比較正常的相片都會先用DPP轉成JPG後進LR後製,主要為減輕電腦負荷提升修圖效率,對於一些高反差的大景或重要的相片就會轉成tif檔後進LR或直接進LR修圖,不過tif檔案量實在太大,不太喜歡這種用法,但不想重新調色時也不得不如此...(恕刪)如果重要的、高反差大景的相片數量以百位數為單位時,可難為 jeremy大大啦。前提為,對 DPP 輸出色相有愛到!!
Jeremy2288 wrote: 我都是持開放的態度,只要能讓我在現有設備下拍的相片畫質能更好,各種方式都值得嘗試,但還是要兼顧方便省時,終究只是業餘攝影愛好者,拍照已經夠花時間了,不想再花太多心力在修圖上。沒問題啦, 敝人分享的還是原始尺寸圖檔哩。 本身屬於較無恥的大開大闔地放任 ISO 狂飆在 APS-C 機身咧 (拍得到, 總比沒有拍到較實際).. XD~
S大若能分享flickr相簿讓我了解你的DXO+LR的修圖成果或許會更有說服力。對於拍照,我習慣是要有清晰精緻的畫質及細節,所以我從不用手機評論相片,之前除了拍小滷蛋不得不將iso開到6400,否則我的iso幾乎從沒高於3200,至於iso12800的畫面我會直接放棄。...(恕刪)
ever7070 wrote: 見識了 感謝分享 ... 我看還是用 Adobe 的產品就行了...(恕刪)Adobe 產品, 對 C 家相機 RAW而言, 並非最佳"一致成相風格"。 如果想堅持 C 家成相風格, 還是必須以 DPP 轉出為最原汁原味。 如下實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