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後製等於過去的暗房....

eason wrote:
[公告] 請大家共同...(恕刪)

討論就事論事..用挑釁的方式來發言此風不可長...
snowmen wrote:
看來前輩比小弟資深多...(恕刪)


以後小弟要謹慎發言,一個不小心,馬上曝露年齡。那時的我,只是個不知他在講什麼的小毛頭啊!
唉........看到這樣多人在吵後不後製的問題

以我以往參與設計Scaner和FilmScaner的經驗分享給各位吧....

以Scaner的設計他是使用一條Line CCD(算是CCD的老祖宗了),然後利用
光線照射到掃瞄目標的反射光,由CCD將取得的亮度轉換成數位訊號
當然在轉換中會針對CCD的每個Cell所存在的誤差值作校正,然後再將這些RAW DATA
送到電腦的接收軟體(Twain32裡的Driver),而在Apply一個Gamma上取得的RAW DATA
一張掃描的圖片就這樣產生了(當然其中還牽扯了許多的訊號放大以及增益調整).

而Film Scaner那就更誇張了,底片有分正片和負片,然而不管吃怎樣的底片,Film scaner
總是有辦法將影像掃出來,那有這樣神奇的東西呢?其實他的原理和Scaner是一模一樣的,
只是Scaner用反射式掃描,Film Scaner用穿透式掃描,每張你看到的漂漂亮亮的掃描影像
其實是工程師經過不斷的試驗和對照(AGFA image chart),所調出來的Gamma曲線,若要
說後製,其實以Scaner的觀點那每張影像都是經過後製的了.

而現在各位所使用的數位相機裡的CCD,其實只是Line CCD的矩陣化,影像的形成還是
經過了許多的訊號放大,增益和Gamma的調整,君不見同樣用SONY CCD所製造的數位相機
不同的廠牌其照出來的影像卻有著不同的色調,那就是Gamma調整的那位仁兄的主觀意識
佔了決定性的因素(因為我也曾負責調整Gamma).

所以說,真的要說後製,那所有的數位影像都是經過後製的了....

可能說得不夠仔細,讓下面的大大不夠清楚,影像的調整包含了白平衡,各顏色的強度(Gamma),和整體的Gamma,其實在做後製的部份以這些就非常足夠了,那換言之我
因身為製造廠的員工所以有權做這的調整,那其實各位付錢的大大也更有資格隨自己
對一張好照片的定義去做調整了,當然拿筆刷在那塗塗抹抹或許作假的成份過重了,
但是做的人高興,看的人喜歡那就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了.
Doggy0210 wrote:
唉........看...(恕刪)


不同的是,廠商 Pre-set 好的設定(Gamma 值),是拍什麼圖片都會被 Apply 上去的(或該情景設定)。
可是後製可不一樣呀~~~今天刷筆圖一圖,醜女可以變美女。可是變美女後,並沒有經過曝光動作就被印出來,這就已經變成圖片而不該是照片。
我之前也覺得對後製有點不削

不過之後覺得,如果可以讓作品呈現的更好,適當的後製我是贊同的

所以照片是真實的紀錄,還是美美的呈現,我覺得想兩者都是

但是怎樣的後製才叫做適當的後製,我想這也還算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如果第一眼就看得出來不真實,不自然,那就應該叫做影像處理,不是攝影了

移焦還不夠...我想再加上脫焦或對不到焦,外帶色偏....
那應該更有市場喔

hitsuki wrote:
有無「柔焦」功能的相機?能否幫推薦?就讓我...
廠商應該作幾台會強制移焦的自拍專用機
看來還滿有市場的...(恕刪)
哇!有人被停權了...
我還是第一次在 M01 上看到有人被停權說...

snowmen wrote:
哇!有人被停權了.....(恕刪)


嗯啊!!我也是看到後面才知道 那位伙伴為什麼被停權

這話題好像一陣就被提出來討論..我想...是不是建議 版大 這主題直接至頂
可以讓大家更好找到之前的討論?!
我的玩具 Canon 1D Mark2 Sony Vaio Dopod 818pro@wm6 有回覆留言時,麻煩回一份 到 私人訊息
我的師傅曾經對我說過

現在的數位暗房與以前傳統暗房是一模一樣的


當人家還在玩黑白暗房合成時,他已經在玩彩色暗房合成
他也是台中第一個教暗房技術的。

現在、他對於數位暗房也是熟,以前用傳統暗房需要耗費的時間、金錢、人力,現在都可以縮短、縮小很多來進行。

而上面某位網兄的觀點我就不是很認同了

只有經過傳統暗房才算是相片,而經過數位暗房的通通不是東西?

由傳統暗房進化成現在的數位暗房,只是因為方便而已,其於的根本就沒差

亮度對比、色相飽合、多片合成、修改人像,這些東西都是傳統暗房與數位暗房一樣可行的。
並不是說只有數位暗房因為速度快、不需花費太多時間金錢,就不算是相片

傳統暗房要達到這些也都只是比數位暗房多花費心思而已。

而後製,只要有沖、洗出底片相片,其實都算後製,曝光的時間,藥水劑量、藥水溫度的不同
洗出來的相片也都會有所偏差,這些就是所謂的後製。

而數位暗房講求的就是方便與快速,已一捲底片三五百塊錢,加上家裡在一整套的暗房設備
然後藥水、時間、這樣普通人根本就玩不起=_=…
我覺得很多話題都是每經一段時間就會被提出來的...
很多事情都是個人看法不同吧了...
喜歡後製的就用力後製...
不喜歡後製的就在相機調教下功夫...
只要能表達自己想法的作品..
其實不用太拘泥...

更何況攝影史上也有抽象,蒙太奇..等等合成的手法...
自己怎麼拍怎麼作...都好啊..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