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後製的定義??

大貓兒哥 wrote:
先釐清關鍵點是以何為...(恕刪)


有觀念問題的是你才對

底片時代,一般人只會接觸到案下快門那一刻為止的過程,後續洗照片是交給商家負責

但洗照本身就是一個後製過程,不管亮度還是顏色都是可以被洗照片的過程改變的

只要要得到照片就需要後製,只不過後製程度不一樣罷了

就好像拍電影一樣,拍片的過程非常重要,但是拍完影片以後的事後工作同樣重要,影片的剪輯
可以左右一部片的生死

希望大家的觀念都能健康一點,不要那麼狹隘
princisfrancis wrote:
有觀念問題的是你才對

那麼請指教, 依你的觀點來評論我說的又是哪裡對哪裡不對呢?

princisfrancis wrote:
底片時代,一般人只會接觸到案下快門那一刻為止的過程,後續洗照片是交給商家負責

但洗照本身就是一個後製過程,不管亮度還是顏色都是可以被洗照片的過程改變的

只要要得到照片就需要後製,只不過後製程度不一樣罷了

這段話與我說的並無出入

按下快門, 影像被記錄到記憶卡(依你的論點就是指:影像被記錄到底片), 之後所作的都是後製
此文章已有文章違規回報, 若您仍要進行回報, 請完成以下欄位。
重新發表我認為的:

只要現場輪廓所沒有的其他輪廓,都算後製。

光學的事情,因為各家廠牌規格不同,
所以要不就是這世界上【沒有"沒後製"】這回事,
不然就是必須忽略廠牌差異的問題。
大貓兒哥 wrote:
那麼請指教, 依你的...(恕刪)



說得這麼明白還不懂 = =

意思就是說即使是底片時代,你拿到的照片還是有經過後製這道手續,只不過處理的人不是自己而已
(用投影看正片例外)

所以重點是底片時代並不是沒有後製,只是你沒有參與而已

而套用到數位來說,就是你要得到可見的影像都是要後製,只不過一個是交給機身幫你完成
,一個是自己在電腦上手動完成

你只承認機身幫你後製叫沒後製,但其實你還是有後製,而以你所謂的"所見即所得"來說,使用機身後製
我保證不會比存RAW進電腦使用程式後製來的好

你想求真,應該是想著如何能讓影像出來的結果更接近真實,而不是一直著重在怎樣算後製怎樣不算後製
。更可笑的是其實只要你要看到影像,都有經過後製,而且結果可能還比你所謂的有"後製過的影像"還糟
糕,你不覺得這樣很可笑嗎

princisfrancis wrote:
意思就是說即使是底片時代,你拿到的照片還是有經過後製這道手續,只不過處理的人不是自己而已
(用投影看正片例外)

所以重點是底片時代並不是沒有後製,只是你沒有參與而已

而套用到數位來說,就是你要得到可見的影像都是要後製,只不過一個是交給機身幫你完成
,一個是自己在電腦上手動完成

我們討論的不是有沒有後製, 而是後製的定義, 請回歸主題討論 "定義" 兩個字

你說的底片的例子,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底片, 之後的改變都是後製(包括沖洗相片這個過程)
用投影看正片例外, 因為再怎麼看也只是看, 不作改變不做編輯, 底片仍舊沒變動

這點我懂, 我理解, 也同意你這番理論
在底片時代你對後製的定義就是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底片" 以這個時間點為基準

由底片轉換成數位之後: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記憶卡" 以這個時間點為基準, 之後的改變都是後製
用螢幕(無論是相機螢幕或電腦螢幕)看記憶卡中的圖檔例外
因為再怎麼看也只是看, 不作改變不做編輯, 檔案仍舊沒變動

我對後製的定義就是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記憶卡" 以這個時間點為基準

我說的與你說的有出入嗎? 為什麼你會覺得你說的就是對, 一樣的條件一樣的情況我說的就是錯呢?

princisfrancis wrote:
你只承認機身幫你後製叫沒後製,但其實你還是有後製

我從未承認機身的後製叫沒後製

我一直強調著針對著時間點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記憶卡" 這個基準為界
在這之前都只是設定不算後製, 無論是不是經由機身
在這之後都算後製, 無論是不是經由機身

princisfrancis wrote:
而以你所謂的"所見即所得"來說,使用機身後製
我保證不會比存RAW進電腦使用程式後製來的好

我會說 "所見即所得" 是因為 "與現實不符就是後製" 這句話
我說明的是 "所見即所得" 根本不存在, 任何器材任何影像拍出來都絕對與現實不符
所見絕對沒辦法所得, 不可能零差距, 差異只是在差異了多少
那麼, "與現實不符就是後製" 這句話還能成立嗎?

另, 使用機身後製你保證不會比存RAW進電腦使用程式後製來的好
這點與我們討論的 "後製的定義" 又有何關係?
你說的這句話我也相信啊, 我也可以保證啊
機身再強大也比不過電腦, 誰也知道

princisfrancis wrote:
你想求真,應該是想著如何能讓影像出來的結果更接近真實

我沒有想求真, 你又再一次曲解我的意思
我一直在針對 "後製的定義" 討論

princisfrancis wrote:
而不是一直著重在怎樣算後製怎樣不算後製

為什麼不是? 為什麼不行?
這篇主題就是著重在怎樣算後製怎樣不算後製
這篇主題是 "後製的定義" 就是得就是要釐清分辨出怎樣算後製怎樣不算後製
我一直在針對 "後製的定義" 討論, 你覺得這樣不好?
我一直著重在怎樣算後製怎樣不算後製, 是錯的?
抬頭看看標題, 別跑題了

另外, 可否請你明確的回應我
你對於數位時代(非底片)後製的定義, 是由什麼時間點為基準(之前不算之後算)

你對於底片時代的定義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底片, 之後的改變都是後製" 我懂我理解
再對於我說的對數位時代的定義 "按下快門且影像被記錄到記憶卡, 之後的改變都是後製"
一切條件與你相符, 只是底片時代的底片被置換成數位時代的記憶卡, 你是哪邊覺得錯呢?

再重申一次, 這討論串這主題就是針對著 "後製的定義" 在討論
你若還是要覺得 "一直著重在怎樣算後製怎樣不算後製" 不 OK 的話
請你也別回了
因為你說的 "一直在著重怎樣算" 這就是主題啊, 就是得著重就是得算啊
 
此文章已有文章違規回報, 若您仍要進行回報, 請完成以下欄位。
快門與光圈都是為了曝光與否及抓取瞬間或連續感光,

其實已經足夠成像,接下來的行為,都是屬於加成的動作,

相片是為了記錄最真實的一刻,

過份的改變雖美,但卻少了真實,

試著把相機的增加功能關掉,你就可以知道何為加成功能,

像iso,白平衡,銳利,等等功能,

當然,數位相機是要做給"任何人"使用的,

有人需要加料,有人要原味,這是數位相機的進步,

現在相機附"移花接木"的功能也是有的<動作壘加><移除移動物>

所以,每個人的相法還真的都不太同,

像我是底片時代接觸的,對我來說,光圈快門就可以完成記錄相片,

所以在光圈快門以外的功能,都是一種後製,一種非現實成像的相片,


所以你要的定義,就是"相片的定義",
相片的定義,是為了記錄最真實的一刻,

最真實的一刻就是一個實實的照片,而直實的照片在 光圈 快門 已足夠,

過多的功能是為了創造更美的造片,

=----
所以我認為這題目"後製的定義"延伸出的觀點太多,
trueselene wrote:
不曉得各位對於後製的...(恕刪)


其實整棟樓看完了之後(至少是在我發言之前的所有樓),我的概念是『對平面攝影來說,所謂的後製或者是後期製作,就是決定成像之後,對影像所做的設定與更動;在決定成像之前,對影像所作的設定與更動,都是屬於前製作業的一部份。』而這句話可以狹義也可以廣義。

例如:

有人認為相機(或任何有內建鏡頭的3C產品)內建的程式對影像所作的更動是後製,因為那是經過成像之後調整過的影像。
也有人認為相機(或任何有內建鏡頭的3C產品)內建的程式對影像所作的更動屬於前製,因為那是在決定成像之前的設定。
甚至有人認為底片經過暗房手續的處理是後製,因為每次影像可以因沖洗師處理底片的方法之於沖洗材料而有不同的結果。


其實這些觀念都不能算錯,只是立足點不同而已,在舉一個比較具有爭議的例子,不過在此我不再去說明立場了,讓各位自己去思考看看。

例如:

有人認為用數位相機的重複曝光是前製的一種。
有人認為用數位相機的重複曝光是後製的一種。
有人認為用傳統底片機重複曝光是前製的一種。
有人認為用傳統底片機重複曝光是後製的一種。


其實,最終的定義還是看每個人的解讀,因人而異。

不過只要用在影像已經形成並且你已經可以遇見到影像長什麼樣子(影像已經定型確定)之後再對那張影像所作的更動與處理(不管是用相機內建的調色功能、裁圖功能,甚至進軟體去修),那就是絕對大多數人認為(定義)的後製。

以上是一個設計系學生,接觸攝影一段時間的想法,僅是小弟的一些淺見。
樓上討論許多
我覺得由中文意思就簡單多了

"後製" 中文字典有

但我覺得應該大家在乎的不是這2個字
而是有後制的照片跟無後制的照片

如果是站在純藝術與欣賞的角度來看...有與無似乎不是重點

婚紗攝影.商品攝影師為了達到客戶需求後製已是必須
試問那些主張直出來要求別人作品的...您的結婚照沒修皮膚嗎 ? 我想您老婆第一個不同意
那麼請問後製作品的人技術就一定比不後制的差嗎 ? 我想這沒有一定

如果真要放大來看.那麼我可不可以用另一種觀點解釋呢 ? 拍10張選一張就是後製
身為專業者.我們會要求本益比最大限度的器材等級.為的是什麼 ?
不管您用APSC.FF.1DX.D4為了什麼 ?
用了高級機卻選了JPG出圖..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我想您多數會用RAW吧 !
多數我們看到的是ADOBE軟體轉出的圖.但他看的到你的圖卻不代表他認識你的圖
試著在相機把對比飽和加到最大.而後用非相機原廠軟體去開.你沒發現你在相機的動作都沒了?
這證明您在拍攝時對相機加諸的所有動作毫無意義..不是嗎 ?

對於藝術作品...後不後製根本無關
如果您在乎的是技術層面..C家不是用DPP.N家不是用NX...那麼根本不用討論拍攝技術

對於"藝術"___接觸相機短短43年.從事攝影工作34年的我尚不夠資格談
對於"技巧"___我只是個僥倖開黑店30於年沒倒的騙人攝影師.技術普普也沒資格談
對於"經驗"___我總算有發言權啦!我有40於年拍爛照片.還能得過過百獎座經驗.這就有發言權了

在本文中我只闡述事實不作評論
兩年前的三民路某婚紗.可能由於時機不好(經濟不景氣)有位出過書的達人大師.跑到該婚紗店應徵攝影師
由於是知名人物老闆笑得合不攏嘴.雖然他開出的大師價碼是月新6萬.是別人2倍多價格.隔天當下要求試拍
在與新人溝通後終於也有對新人同意讓他拍
__________最後 問題來了_________
1.早上6點進場於晚上10點結束.40組包套拍了共計500餘張(這是他自己ˇ隔天挑出來給美工的)
問題:1.別人最多拍的百來張.他拍了數倍的量.更讓美工受不了的是全部都得修過.60%的照片萬一被挑到40"洗出來的品質完全不行
2.大師不用吃飯.不用養家..化妝.造型.助理們還要趕件啊!全部人忙到半夜2點半才回家
3.新人只勉強挑出51張而要求重拍.
理由:照片很美很有意境.但照片同質性太高.照片整體美感很好.但人拍的很醜甚至變型.全部照片中正面合照只有3張.合照中永遠只有新娘準焦
4.美工反映特寫過多.美工不好作.缺跨頁照片因張力不足.致於棚拍均以持續燈拍攝沒一張不震
__________無奈 老闆認了_________
1.找另一組安排時間重拍...虧大了
2.委婉禮貌的告知小廟養不起大佛..好在沒說助理.造型..組員沒人要跟他(因為跟他的工作時間量是別人2倍).婚紗業是沒加班費的...大師
3.結局大失走前禮貌的要了他一場的單拍費8000打折拿了試拍費5000.......好貴

=============================================================================
對於藝術工作者.後製是必須且是一種責任 : 對於紀實追求者.後製變成是造假
各位討論的是不是.誰是紀實.誰是藝術嗎 ?
或者您只想知道誰是大師.誰是高手呢 ?

最後補充:
1.以上談論歷程我也不願.無奈花了三四十年長不大.五年級生國中就在電影片場打混玩耍.
標點符號我真的不行...我承認我是文盲
2.錢我真的不缺.退休的我只想開開心心拍紀念照.糖水片..簡單生活就好
我真的退休了.名氣我真的不需要也用不到.更一輩子也沒想過要有
美麗島事件我有分.混了多年殺人.放火前科一堆.我這種人不會對"名人"二字有興趣的
小弟覺得..
除了raw都算後製 ...

壓成了jpg,各家壓縮比和壓縮技術的不同...應該都算後製...

其實討論後不後製的意義不是怎麼大..

有沒有改圖才是重點啦...


樓上吵成這樣,定義怎樣不管。

但是以案主的描述,經過裡面的某一種風格模式套用,就已經構成後製的行為了!!!

不要再爭了~~~ 就是這樣

你的形情就是後製! 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沒錯! 就是後製!!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