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高手看看這張圖還可以怎麼修...新增一張女王圖

哈~回來看一下而已,手癢弄一下~~~~~~
塞羚老牧 wrote:
嗯........沒...(恕刪)

ynamei wrote:
==========...(恕刪)


大大第一張有趣到喔
剛好和背景很合
我也來試個一張看看...



15字..15字..15字..

WISH9993 wrote:
請高手看看這張圖還可...(恕刪)


我是只用光影,覺得直覺很多.......(其實是電腦跑DPP跟PS都跑不順)
一般也只有特殊需求才會調去拍RAW,懶的仔細修

其實一些比較知名的修圖軟體,只要常用,然後沒事就多試一些調整功能
其實熟了就都好用......

我覺得樓主試試看加1格或1.5格EV試試看,照片看起來太暗了就會灰灰的
要鮮豔就拉一下對比,然後縮圖記得蛻化一下

大概調了一下,供參...


其實記憶卡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拍攝RAW檔,其原因我轉貼DCVIEW的一篇文章:


使用 RAW 的好處
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type=7&id=4852


RAW 檔如同傳統領域的原始底片一般,是感測元件(CCD/CMOS)捕捉光的訊號之原始紀錄。拍攝 RAW 檔可以得到相當多的後製便利及彈性,簡述於下-

1. 色溫的控制:對於 RAW 檔而言,色溫只是一個設定,在 RAW 程式中,可以很輕易地指定色溫,得到符合實際情況的結果。但如果當初是以JPEG/TIFF記錄的話,色彩平衡的校正不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且,在調整JPEG/TIFF的過程中,也有可能造成局部的色彩偏離。

2. 過曝時細節的回復:對於許多 RAW格式,在特定的過曝情況下,仍然可以記錄到影像的細節,在現實的情況下,我們有很多機會去拍攝白色的衣服、高反差的環境...等,因此有機會將局部過曝的區域,予以回復。

3. RAW 的編修常是一個 12Bits / 16 Bits 環境下的編修,比一般的影像處理軟體 8Bits環境的編修,保存了更多的細節。

(3也是我拍RAW的最主要原因,細節)

4. RAW 的編修常是透過「設定」的概念來作業,原始的RAW檔部份並不會改變,所以一個 RAW 的編修是一個「無失真」式的編修,在編修的過程中,並不會損失影像的細節,相對而言,PS/PI 的編修過程,則很難避免損失影像的細節。

5. 再從檔案大小來看,RAW 的存檔在檔案大小的增加上幅度尚小,而 PS/PI 每增加一個圖層,檔案的大小則會倍增。

6.莫爾紋的校正,有機會校正影像的莫爾紋。

7.色散的校正,有機會減緩影像的色散情況。

8. 畸變的校正,有機會校正因鏡頭產生的畸變。

9. 除塵,有機會校正CCD/CMOS 染塵的情況。

10. 後續性,在軟體技術的演進下,有機會在後續修潤為更多的風格,並擁有更多的可能。


麻煩也不會,只要不是拍太糟,LIGHTROOM基本上我都是5秒內修好圖,微調+中等對比+銳利化>輸出。

悠游魚 wrote:
其實記憶卡允許的情況...(恕刪)


所以用RAW拍最保險嚕...不過檔案好大阿!!
WISH9993 wrote:
大大可幫忙在修這張嗎...(恕刪)


先試修小張



WISH9993 wrote:
大大可幫忙在修這張嗎...(恕刪)



大圖下不來..

alongo wrote:
大圖下不來.....(恕刪)



我用沒問題...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