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exchen1212 wrote:
也不可能 每張都慢慢修
也沒這麼大的記憶卡 原始的RAW說真的 也不是很好看
那怎樣 才能讓 JPG也能表現出 陰暗部分 等等 的細節呢
推樓上 lendliceex 說的
個人是拍 RAW,丟進 Lightroom 做 IPTC 的資料、Collection
編輯的話,import 進來後,套用 Lightroom 的 Camera & Lens Correction,或者再加上 Auto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成果都已經可以接受,有需要調整的再自己拉一下曲線等等
掃垃圾 倒垃圾 / Shot down ★★★★★★★★★★★★★★★
我沒有惡意而且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他更不是針對任何人或動植物、礦物、無機物
02.不對,因為感光元件不相同,D5000的Dynamic range、Color depth都遠高於D300
03.部份對,如果是用機身轉JPG檔案,可以說D300s機身內建RAW轉JPG的Codec比較符合你的視覺觀感,但是現在電腦軟體可以提供RAW轉JPG的彈性更大,如果會選擇的話應該可以比機身轉的還好
04.因為同一世代的高階機身可以提供高ISO、更快的快門速度、更可靠的機身穩定度、更高的連拍張數、機身馬達、更多的外接設備.....簡單說提供更高的拍攝彈性來克服環境
EX:在大太陽底下又想要維持固定景深,通常會使用更快的快門
EX:在合歡山曝星軌,機身、腳架的穩定度都很重要
EX:飛鳥以及運動題材需要連拍張數高的機種
拿到RAW就可以後製出自己想要的照片,理論上是,實際上不大可能,不要太小看後製這區塊,後製這部分要學習的範圍遠遠超過相機,除了輸入、輸出的色彩管理要做到標準,還要能辨別,這種功力不是短期內練得起來的
05.直出比較方便,你不能要求每個有相機的人都去懂所有流程,這會讓很多人放棄照相
06.底片時代比較簡單,後製+沖洗大部分由沖洗店來處理
目前在台灣很少看到優良的數位印刷流程
EX:光你現在看到的圖片跟我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樣,顯示設備不同、環境光線也不同,如何確保印刷出來的品質跟你看到的、修出的一樣?
07.如果你的顯示設備夠+眼睛不錯,我只能說在相同鏡頭、環境的狀況的之下D5000會比D300表現更佳
歡迎來哈拉兼打嘴砲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789015137&ref=tn_tnmn
發現很多大大都提出了很深的見解與說明
小弟說一下很膚淺的看法
其實,一定有差別
很多大大都提出,需要洗多大的照片?
洗4*6就不用計較那麼多
其實不然,試想在電腦裡面就有差了
洗出來會沒有差嘛?
放大會有差,那就是有差了
小弟的重點就是
不管哪一家相機,型號那麼多是怎麼區分的?
不論ccd還是coms,廠商在進貨也是一大批一大批在進
那麼差在哪裡?
不就是最高階相機功能全開放
往下次階,逐階遞減功能
以創造出不同型號與不同價錢的機身
不然只有一台功能全開放的機子,而且賣一二十萬
試問有多少人願意購買?
然後大家詳細比較以後,出現類似討論串,就好像這一棟
建議有機會可以跟有頂級機身的朋友出去拍照
或是租一台拍一天,就可以知道,原來同樣的品牌
入門,中階,高階,真的差很多
就好像第一樓那位大大說的

靈光 wrote:
花費20%的金錢可以...(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