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層的寂寞?? wrote:
通常需要校色是不是有...(恕刪)
麻煩在一般民用螢幕出廠前多半不是一台一台調校的, 因此同一批螢幕之間顏色的差異就已經很大了. 不信的話, 你不妨找間學校的電腦教室進去張望一下, 同樣配備的電腦, 不同螢幕之間顯示同一張照片就差異很大了. 也因此, 你怎麼知道你的螢幕"差不多"呢?
不過, 站在一般使用者來說, 其實只要自己看的爽即可. 頂多注意一下亮度, 建議能在120cd/m2以下使用(亦有人建議180cd/m2, 但我認為還是太亮), 對眼睛比較不會造成傷害. 若是平時有些拍照一類興趣的話, 則要學一下色彩管理, 會有許多幫助. 一般而言, 只要向沖印店家要到他們機器的ICC檔, 再配合螢幕校色並使用支援色彩管理的修圖程式(如photoshop), 則洗出來的將與你螢幕上看到的"不會差太離譜".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關於樓主本文中的色域圖,黃色區域為四邊形,
該區域橫跨RGB + M,理論上目前的顯示器大多都為RGB的彩色濾光片,
所以黃色區域應該是由RGB所構成三角形,而不是四邊形,除非有特殊設計才有可能會產生!
印表機可以經由墨水來達到多邊形的廣色域。
關於目前市面上的校色器大多是由rgb的sensor(很便宜的電子元件,不知為何裝在塑膠殼中,
就可以賣那麼貴)所構成,一般而言可以稱為玩具,而最基本應該是要用XYZ的 sensor,
但是這部份的技術很高,所以市面上這類型的校正器,只要是關於螢幕校正的結果,參考參考就可以了
,一旦認真就輸了!
反觀相對於 EIZO 顯示器的高售價,當然出貨時皆經過每台的調整,所以幾乎不需要這些可笑的校正器來調整,
因為這只會使結果越校越差,或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般而言,台灣廠商為了打價格戰,所以對於顏色幾乎都不調整,這也是在各大賣場所賣的螢幕顏色都不一樣,
即便是型號相同,顏色還是不同。
所以還是建議,相機一台貴貴的都在買了,買一台可笑的校色器還不如買一顆比較好的螢幕!
小小意見提供!
天下一品 wrote:
小弟想提出一點點的意...(恕刪)
事實上, 即便是Eizo CG系列螢幕, 依舊正式支援那些"玩具"校色器進行硬體校色. 不論是spyder2pro, spyder3都在支援之列. 因此, 這些校色器依舊有它一定的校色能力. 至於Eizo顯示器, 雖都經過一台一台調整, 但民用級依舊與CG等級調校方式有差. 也因此, 不論你螢幕用再好, 還是得買一粒可笑的校色器, 畢竟這是CG系列"要求"使用的. 至於愈調愈差, 要看你手上拿到的校色器是否為良品(最近一堆老共做的), 若為良品, 則校正效果亦有一定程度的準確性. 所以, 不論你怎麼拗, 針對攝影玩家來說, 你都應該同時具備一台好螢幕與一台好校色器.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這隻我剛買來不到兩個月,
終於看到蜘蛛三代的測試文了,
樓主從事過輸出相關專業行業,
小弟剛好有些疑問可否請樓主幫忙釋疑?
1.這個首先進入的地方,它的設定值究竟該怎麼設定?
光度該設多少?白點該設多少?↓

2.不管我如何設定,為何螢幕總是"偏藍"?
這個所謂"偏藍"是﹝目測偏藍﹞,我的其中一台電腦是用DELL 2407,
它"目測"看起來偏藍,但由於藍的很平均,所以看久了也習慣了。
雖然目測感覺偏藍,倒也不易發覺。
但是..如果是另一台較低階的螢幕,19吋三鳥牌,它的偏藍,
是由左上角漸層到右下角全白,這反而很容易發現,
有圖有真相↓

是不是由左上角偏藍往右下漸層變白?
原本我想去調整LCD機身的色溫,但一想到這反而牽動其他設定,
那麼我買這麼貴的校色器,不就"校心酸的"?還要自己去變動LCD機身?
況且,沒有一個基準,只是我自己﹝目測感覺偏藍﹞,萬一是我眼睛有問題怎麼辦?
我本身只是DSLR業餘玩家,沒有輸出需求,
但我不希望拍出來照片,經過PS處理過後放到我的Flickr變成自high用,
連太暗或色偏自己都不知道,那麼玩後製影像處理反而"多餘",
因此..我一直在想辦法讓自己螢幕顏色"不要偏太多",
雖不要求職業級精準,也不要變成到頭來都在自high,
但經過蜘蛛三代調校出來,總是抓不到要領,
可否懇請樓主賜教該如何調到看起來不會偏藍?
感謝先....

PS:19吋這台會一邊偏藍一邊偏白,這我想..應該是得換螢幕了,
我想問的是,該如何在另一台DELL 2407上面調準一點。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oht99/
但其實不論是Lab還是sRGB/AdobeRGB
它的色域範圍並不是一個平面. 而是三軸向的立體空間
2.市販的校色器. 除了最低階的以外. 七八千以上的款式我想也有一定的能力.
以我所知
這些都是使用濾色片+感應器
之前skyforce前輩所介紹的Minolta分光光譜儀. 則是用菱鏡分光.
Lab/XYZ色域應與裝置特性無關
3.不論是CRT或LCD. 色彩都會隨時間改變
CRT是螢幕上的螢光物質會衰退.
LCD則是背光面板亮度會衰退.
好的螢幕. 頂多只是退的比較慢.
我的CRT是IBM P97, Sony Trinitron映像管. 是當年的頂級選擇之一
它的表現是很穩定沒錯. 別台可能一個月要校一次. 它可以隔上兩三個月
但過一段時間還是需要校正的.
4.就算是玩具. 我想還是比自己用人眼校正來的準確....而且有軟硬體代勞. 輕鬆多了
sambad wrote:
站在一般使用者來說, 其實只要自己看的爽即可. 頂多注意一下亮度, 建議能在120cd/m2以下使用(亦有人建議180cd/m2, 但我認為還是太亮)
+1
以我自己的使用經驗. 我的CRT之前亮度開在170cd/m2的時候
螢幕畫面的白色部分會因為耀光干擾到周圍
如果是在全白的頁面看照片. 照片四周的暗部細節會不容易看清楚
螢幕上的字體如果是黑底白字. 也會影響字的清晰度
亮度降到120cd/m2以後這些問題都改善了.
最近買了一台EIZO 19" LCD(最便宜的那款. 不是什麼CG系列那個小弟買不起

發現這些LCD出廠預設值都把亮度給開到最大....
看了蠻刺眼的.
但如果不這樣做的話. 想必在店頭跟別台一比. 賣都別想賣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