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anvic wrote:說句不禮貌的發表自己的想法~貼上自己相本的連結讓我覺得只是在打自己相本的廣告而已...(恕刪) 同意freemanvic的說法~老實說, 一直開這種話題實在很沒意義~在加上還打了廣告, 就更不妥,現在連去拍的大頭照,都會修片了,後製宇不後製~其實就是 懂與不懂 , 懶與不懶 的問題罷了!如果你拍的JPG檔案,那就更不提原汁原味了~相機已經幫你調味了~~Anderson-Han
後不後製本來就是屬於個人問題…但是怎麼界定後製?這問題才值得深思….傳統黑白底片時代拍完自己沖片…沖片時就算是一次暗房後製了…放大時又一次,甚至還可以局部增減感等…彩色底片時代拍完交給沖印店…沖印店洗底片跟輸出算不算後製?為什麼不同店洗出來顏色都不相同?…數位時代就像黑白傳統時代,把沖洗底片的過程再交回攝影者…你要增感要減感都看個人…但是別忘了,相機的參數設定就經對你的照片做過運算了…就像底片時代,選不同底片,就會有不同的色彩演繹方式…一張照片光是拍攝前後,就有這麼多影響照片呈現的因素….那究竟何謂後製?根本難以去定義….特別去強調有無後製,其實真的沒什麼意義….
為何要強調原汁原味? 如何才稱的上原汁原味? 誰的原汁原味?若將DSLR載入曲線(拉高對比),並在機身上設定銳利+2 ,拍出來的照片算不算原汁原味一個喜愛Nikon手感與鏡頭群的人,卻念念不忘Olympus的豔麗影像時,怎能叫他不後製成Olympus的"原味"呢何謂記錄真實? 與雙眼所見影像一致稱為記錄真實?倘若如此,那很多照片都不真實...因為人眼無法看到藍的發黑的天空,無法看到漫天星軌、絲綢般的流水、高速凍結的浪花...而相機預設的情況下,動態範圍也不如人眼反差大一些場景不是Over就是Under... 搖黑卡?? 那跟回家後製(數位黑卡)有何不同如果我不幫女王把痘疤後製除理掉,她下次拍照前就會拿遮暇膏自己除理掉...在傳統攝影上也有色溫的濾鏡、漸層鏡等可以使用,與正片鮮豔過人顏色、負片進暗房的處理怎麼都無人踏伐使用傳統方式來獲得想要的影像就比較高尚,比較專業;放進電腦來處理就變的不入流了... Why?我覺得影像的重點應該是表達出攝影者想要傳達的意念至於是否真實,那不重要(這是一門藝術)除非...有不得不真實的情況,如記者(這是記錄的工作),不真實等同於對大眾說謊
我都使用光影魔術手的自動修圖模式按一下就解決了這樣算的話 我想我應該有後製的習慣不過要我用photoshop的話有點難如何拍出值得回味的照片對我來講比較重要也更貼近我買DSLR的目的不過哪天念頭一來可能會試試看吧!
誰說底片機就沒後製?後製是沖照片的幫你做了而已。誰說消費機沒後製?後製是機身幫你做了而已。DSLR看到沒修的圖,早就被修過了。要講後製,先把後製的定義討論清楚會比較好,現在大家對後製的定義都不同,這討論目前其實沒有在同一個基準面上。
四個字:開心就好要不要後製?沒有標準的答案最近有個感覺,數位相機開始風行以後,很多人都會喜歡問這種制式的問題。不是每樣事情都有標準答案。攝影不是科學,它是人文藝術的一部份。基本功練好以後,就隨你玩了,如此而已。
以往用底片拍照,底片的寬容度比較好,幾乎按下快門的同時,攝影者的工作就算完成了。隨著數位化的來臨,攝影者使用些許的『數位暗房技巧』讓dslr也能展現出底片的寬容度,不也是讓人喜悅的一件事呢,至於其他的特殊技巧,那就是見仁見智了。『數位暗房』沒一個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