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chen1212 wrote:
例如 D300 與 D5000 拍照後所得到的 RAW檔
經過後製然後轉成 JPG再拿去像館轉成相片,是不是
可以得到相同的畫質的照片
如果 以上 成立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只要你精通一套強大的繪圖 修圖軟體
那你就能變出一張畫質上完美無缺的照片呢
在這前提下 機身 鏡頭是何物 好像 就沒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趕快去研究 繪圖軟體 修圖軟體 才是王道呢
如果是針對靜態題材. 要把畫質做到最好
關鍵不僅在RAW處理這一端
前端的拍攝條件也很重要
使用一隻好的鏡頭. 在最佳光圈和iso設定下. 準確測光. 準確對焦. 上腳架+配合快門線拍攝
如果能確實做到這些要領
我可以保證
在像素相接近的條件下. (例如a350的14MP對D3的12MP)
入門機和機皇所拍出來的RAW. 再經使用者仔細調整之後. 畫質上是沒什麼差別的
-
alexchen1212 wrote:JPEG 是破壞性的壓縮格式,壓縮率越高 = 失真性越高,而每台相機在儲存為 JPEG 檔案時所採用的壓縮率或有不同,這些不同可能造成影像檔在某種程度上的 "差異"。
可是小弟還是覺得 越高階的JPG還是比較漂亮耶
是 自己騙自己嗎
但是一般人以肉眼查看時,其實是不易區分出那些微小細節對整體影像的所造成的差異或影響,將一張 RAW 檔分別轉換為使用壓縮率 95% 與 75% 的兩個 JPEG 影像檔之後,在放大的狀態下去查看微小的細節時確實會有出入,例如 A 圖樹叢中某區塊多一個灰點,而 B 圖的相同位置少了一個灰點,但就整張影像檔看過去而言,應該沒甚麼差別吧?況且不同的相機本身在儲存為 JPEG 檔案時,其壓縮率的差異不會像我所舉的例子那麼大,因此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講,您會覺得 "越高階的JPG還是比較漂亮" 應該是心理作用的成分比較大些。
alexchen1212 wrote:
主體部分 覺得還好 主要是陰暗 或是特亮的部分都不見了
後來改用RAW試試看,發現細節都還是在的
所以 才有比較RAW的念頭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 自己修圖的功力不好 也不可能 每張都慢慢修
也沒這麼大的記憶卡 原始的RAW說真的 也不是很好看
那怎樣 才能讓 JPG也能表現出 陰暗部分 等等 的細節呢
其實這跟轉檔的軟體有關
在不同軟體和設定下有不同結果
要高光和暗部細節的先決條件
就是要有記錄到
通常dslr的高畫質jpg不會太差
可以試試把jpg丟進camera raw或lr
有個recovery的選項可以拉回高光
暗部細節可以使用fill light選項來拉
blog: http://amadeuss.pixnet.net/blog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