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賢 wrote:
色票~~~
是輸出的一個標準!!
螢幕準了..再來求輸出, 假如要剔除螢幕所見, 輸出色票是一個方法!! P牌色票的pro螢幕校色器!! P牌顏色讀取器.....你自己找吧!!
色彩管理~~ 呵呵!! 說真好聽呀!! 不知道要怎麼管喔!! 怎麼跨平台喔!!
覺得您比較偏向Art或是Designer的實戰經驗作法,這是小弟在廣告公司當了三年的IT經驗來判斷,當然不一定符合現況。
這是在數位色彩管理還沒有卓然成家之前的思考方式,不能說您的說法有誤,但您也不需要排斥新的思考方式。
以色票為輸出標準是不得己的作法,畢竟以往專用的螢幕校色儀不是很更便宜的狀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完之後直接列印,再比對色票上的顏色差異由Art的個人經驗來校正自己檔色的色偏。
這是沒有設備,沒有色彩管理時的最佳辦法,但是卻有幾個思考盲點:
1. 依據Art"個人"經驗,也就是說不同人對色彩的演繹不同,校正的程度就不同!以往我常見的就是Designer修正完的圖檔,到了Art Director的機器上再修圖時又再調整一次顏色。
2. 圖檔中沒有嵌入ICC Profile指定色域,在公司的機器列印時可能Art覺得顏色是準的,但是拿去打樣時顏色又跑了,Art還是要用"色票"來再次校正,所以單單就顏色的溝通上就花費了不少時間。
文包兄的作法則是朝向所有圖檔皆嵌入ICC Profile來指定與標準色域的轉換,再透過不同輸出機(包含螢幕)的ICC Profile呈現出來。
這樣作法的好處就在於避免"人"的因素來干擾色彩的管理。
當然輸出廠商目前有這個觀念的還不多,所以真正在商業應用上仍有相當的困難,不過我覺得是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個人淺見,供您做個參考。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