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1124 wrote:
先定義一下我所謂的修...(恕刪)
樓主有自己的意見想法沒錯
但樓主自己也說出來要大家發表意見討論指教
可是怎麼出來發表意見討論指教的
樓主好像都不太有意願接受意見?
jill1124 wrote:
這樣的區分可能不只是為了吵嘴而已,
而是可能會改變一個拍攝者的攝影模式,
如果大家沒有意識到那就算了,
既然都是討論了
每個人想法都可以拿出來討論
本來正反兩種意見都會有
鑽文中漏洞的意見也會有
又要大家意識什麼?
又說沒意識到就算了
那幹嘛開個文討論?
每個人對修圖的定義本來就不同
有人就是堅持不修圖
有人就是堅持要修圖
修圖的調整方式又不同
人家修出來的圖就好好觀賞
有什麼好說的?
好啦...
上面都屁話
重點是
若是拍風景
拍出來的照片自己喜歡就好
若是拍人像
拍出來的照片對的起自己和md就好
重點是自己開心就好...
(我相信還是有一堆人喜好jpg直出的....因為在某些時間上我還是習慣只要jpg直出就好)
jill1124 wrote:
先定義一下我所謂的...(恕刪)
jill1124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恕刪)
相片後製就像女人化妝,可以讓中等美女變成滿分美女,讓滿分美女變成絕世佳人.
至於後製工具,我比較相信後製過40萬張照片以上的人的說法,RAW檔用LR,JPG檔用PS,不一定正確,起碼省時省力.
jill1124 wrote:
我希望這裡討論的,
純粹是處理raw檔的工具,
你不是在想 修圖的忍受度 的問題嗎?
忍受度 跟 拍RAW來調 或 拍JPG來調, 有什麼關係?
RAW, JPG 差別, 就是在可調彈性空間的大小而已.
因為可調的彈性較大, 所以我才會去拍 raw. 不然我瘋了, RAW 可是會耗比較多的電腦資源..
怎麼拍, 怎麼修 或 其它工事, 基本上都是因事而有不同. 所以沒什麼統一的規則可言..
就我這邊而言, 一般的旅遊照、生活照. 大多是直接用 auto 打一打而已.
因為現代的數相機都很聰明, 內設的影像處理也都 OK, 把直出的 jpg, 寄給同遊的親友同事, 也不會交待不過去.
有時候想玩一些什麼的, 就會搞東搞西, 用黑卡遮, screen green, 拍一些素材, 來弄一些有的沒有的畫面..
用現實拼湊幻想,攝影師 Erik Johansson 的 影像合成傑作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4632-reality-to-piece-together-a-fantasy-photographer-erik-johansson-image-overlay-masterpieces
我也喜歡看電影, 尤其是大製作大場面的 爽片.
所以我也會想電影裡面那種畫面, 要怎麼弄...
VFX Before and After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PAR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f9K-wMekQ
以前,玩攝影,需要一直拍一直拍,長年累月下來的累積,而後最好還要有人開剖給你聽,才能反省自己缺了啥麼,自己與別人差異在哪。 當然重點是有一顆進取的心,才能接受別人的建言,否則,看現在的年輕人,買了相機就幻想是大師,拍著照片就成天要找人鬥。 當封閉自己時,就留在自己幻想的光環中而已。
話說科技進步,數位化之後用電腦可以輕易地一再改變調整同一張圖像,讓坐在電腦前就可以感受體會不同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就如同我在拍攝現場一再調整一再更換參數一般,就像開啟潘朵拉盒子,無窮無盡的感受上我一在的去思考這樣改變原來會有這樣的意義喔,這樣改變原來整個氛圍會變成這意境喔。。
不要笑,我幹過多在那一再變一在調的傻事,說實在話,很累,像瘋子一樣。 不過用PS來玩,就輕鬆多了,當找出一個規律或是邏輯時,我就會將這個體會找個時間去實踐它,將它拍出來。
如此,到現場,腦袋就會浮出這個場景可以有幾種呈現方式(再PS上玩出來的),那這幾種呈現方式早就思考探討過或許可以這樣試看看,如此。
再來回去後,再靜靜看自己拍的圖,敗筆在哪裡,那修正後是否會更完善? 修正後果真比較完善,那這種拍法,下次要注意的敗筆地方就有了心理準備。
再去試,將心得在驗證,回來再檢討,果然用啥麼方式可以現場就掌握敗筆的控制。。
這就是我的心路旅程,沒有誰強誰弱的問題,自己的技術自己練,自己的視野自己開。
前置重要還是後製重要? 上述已經說了,藉由修繕敗筆以確認自己當時失誤在哪裡,那麼下一次在遇到時,我就知道怎麼去掌控前置時有哪些地方要在注意一下了。
再來,無聊到國外的圖網去找圖,找那些前幾名的圖,已經有經驗了,就知道自己與人家的差異點在哪了,這時玩玩PS,將自己相近場景的圖片拿出來玩玩,能修成對方的感覺嗎?
當修改到有些像了,那麼我調整了哪裡,是的,就是在找個機會試試,將自己修改的經驗套進去前置時的思考調整裡,拍出來後再研討相似度,有接近了,那哪裡不足,在PS看看,而後得到經驗,再去試一次。 如此,一再反覆進行,直到你拍出要模仿的那張圖像的感覺了。
恭喜,你又學會了一種拍攝風格了,且在追逐修正的過程中,你體會的光影變化場景調控的技巧更勝於會該風格的喜悅。
抱歉,我說我的個人經驗,聽聽就好。 因為有些堅持無修的,我無意冒犯,我只是偷吃步的方式快速練就遇到這場景我可以怎麼拍可以拍幾種方式而該如何調整,馬上在腦筋裡浮現。 這場景可以避開可能敗筆後直出即可,這場景可能光差大你有幾種選擇而選擇只能保留細節時,就是等回去後製還原了,等等。
當然,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用10年青春20年青春跟他耗,你也會有所得的。
再補充一下,一開始也是調調色,調調風格檔,啦啦對比的,可是玩一玩就累了,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滿累的,有時自己越看越怪。 後來才進化,這張圖像敗筆在哪裡(自己批判自己),如果真的是我認為那個地方是敗筆,那我試圖去修正看看是否有改善,有改善表示自己會看會批判自己的圖了。
根據我觀察國外的圖站經驗,之所以會被推上TOP的絕對有它的能耐,一般如果只是覺得好看,那表示還不懂它想表現啥麼採用啥方法與技巧。。
假設,前百大圖像,他們有啥共通點嗎? 一一列出來,而後一一去檢討,在歸納成自己可以去試驗的幾點,而後如上述的方式一在的玩下去。
有幸解開了,就是這過程中已經學習了太多事物了,我也能感受作者要呈現該圖像的表現手法含意在哪了。
瞎掰一通,看看就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