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D wrote:看不太懂...這是說...(恕刪) 你可以看一下畫面左邊下拉選單[CG221]旁邊有彩色的符號, 代表那個螢幕色彩空間用彩色表示; 下方[CRT]則會自動跳到虛線的符號去, 代表CRT用虛線表示.
quilovedin wrote:嗯~小弟不才~真的不...(恕刪) 幾乎每一台LCD都會附上色彩管理檔案, 或稱之為資源檔. 若你目前沒裝的話, 不妨連到你那家螢幕的官網去下載. 資源檔會附上你這台螢幕能顯示的色域空間資訊, 以便讓電腦知道該送什麼顏色到你那台螢幕去.
小弟有一點小小的心得相信大家在選購液晶螢幕的時候,一定發現,即便是同一家廠牌且型號一樣的 LCD ,其顏色一定不一樣!當然 Eizo 不在此內。icc profile (*.icc) 是一種設備描述檔,也就是說可以利用這個檔案來對與色彩有關的週邊作色彩空間的轉換!比方說,使用photoshop的軟體中掛載這個檔案,當你編修完相片想輸出時,必須在印表機的設定中也掛載你所使用LCD的icc profile,交付相片館輸出時應該也需要該檔案!由於 LCD 是 RGB 的系統,而印表機是 CMYK 的系統,所以這個檔案就扮演著色彩空間的角色!icc profile 裡面紀錄了你使用 LCD 所有的色彩資訊但是重點來了!既然我們都知道每台顏色都不一樣,也就表示每一台的LCD的特性也是不一樣的!那我們從網站上下載同一個 ICC 檔案來使用會有用嗎?聰明的各位大大應該可以想的出來!還有個事情相信各位大大一定也知道,同廠牌同型號的 LCD ,用的面板也不一定是同一家的!所以小弟還是建議各位大大在網站上抓下來的 ICC 檔參考參考就可以了,不用太認真!最後還有一個心得, ICC 只是一個描述檔,不代表有這個檔案就代表色彩是最精準的唷!小小心得分享,無筆戰之意,如有冒犯,請多包含!
面板的色域與亮度兩個是天平的兩端.一般來說,色域通常由背光源決定,改變RGB filter的方式較不常見.色域要做廣,背光源的發光效率就會下降.以筆電來說,同樣的耗電前提下,如果色域要越廣,螢幕就會更暗.如果要把廣色域的螢幕做得跟普通色域的螢幕一樣亮,那就會比較耗電.所以筆電用的螢幕,都會以高亮度(省電)為前提,除了少數比較頂級的筆電,會採用色域比較廣的面板,像是MBP.但是MBP"比較廣的面板",其實也只是接近sRGB而已(NTSC 72%)...跟我們常在說的廣色域,還差很遠:P普通的筆電只有NTSC 45%的色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