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更新
隔沒幾天再回來看,感謝各位大神提供寶貴意見。目前預算暫訂5萬以內,各位大神提供意見時,可以此開菜單,謝謝。
各位大神好
我的桌上型電腦大約是2015年組的,規格如下:
裝置 DESKTOP-4QM0I46
CPU Intel(R) Core(TM) i5-4460 CPU @ 3.20GHz 3.20 GHz
記憶體 16.0 GB
OS Windows 10 家用版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 750 Ti
硬碟 500G SSD, 4TB
監視器 Acer VG 270 1920x1080 27"
目前常用的軟體是 LightRoom(95%) / Photoshop(5%),遇到的問題如下:
(1) LR 雜色減少(降噪) 速度較慢,批次處理張數多時要等數十分鐘至1~2個小時。
(2) LR 橡皮擦 速度較慢,塗抹區域稍多就會出現塗抹筆觸延遲的現象。如果用生成式 AI 移除,就需要等個幾十秒。
(3) LR 鏡頭模糊,每張照片分析約需30秒。
(4) LR 遮色片,每張照片分析約需25秒。
(5) PS 圖型處理器不相容,目前只能處理 Direct X 11.0,需要能處理 Direct X 12.0 的圖型處理器。之前 2024的 PS 我完全無法開啟使用,目前的 26.2.0 版可以開啟使用,但是OpenGL 跟 Metal 仍無法使用 (因為無法使用,所以也不知道兩者的功能)。
我想要更換桌上型電腦,以便解決上述問題,Adobe 對上述 LR/PS 硬體有建議規格,但也只是基本規格。
請問諸位大神,要如何找到懂硬體同時又"真的"懂軟體需求的,然後能提供正確規格求的電腦供應商。(3年前幫小孩買電腦,也提出LR/PS 的需求,供應商組的電腦,跑起來不比我2015年的電腦好到哪去)
NVDIDA 40開頭以上才支援Ai


建議64G UP↑

我1660 跑Ai 除噪一張要3-10幾分,等到睡著
上月中換4060 沒有ti

變7S


這一萬塊花的值得
某次在只使用LR+PS記憶體用到高達90%。
我的電腦配如下:
處理器:RYZEN 9900X -介於9900比9700多4個核心,有多媒體與架虛擬機的話,應該更好。(據說INTEL 對編輯軟體比較好,但是的13與14代讓我害怕)
記憶體:64GB -組電腦的時候看著就要組64GB,希望用到壞。但看情況好像不能。
不過樓主32GB應該夠,但有能力還是上64GB。
顯卡:4080- 超出我的需求了。玩黑色沙漠2k 螢幕其實基本破100FPS 。樓主應該4060ti super就可以了。我筆電的4060降噪可以跑不錯的速度,但用處理器內建顯卡的話不能。可能等等5060。
硬碟:2TB SSD 7000/MBps 硬碟基本上用用n.2的SSD 能大就大。(我每次都堆積起來處理)不要在外接硬盤做處理,拷貝到n.2上。處理好後才丟到外接硬盤。外接處理最少要搭配usb3.2 / usb 4/ tb4的接口+SSD 。
12th Gen Intel(R) Core(TM) i7-12700F 2.10 GHz
64.0 GB
OM1 2000萬畫素 一年半以前測試7秒

AI降躁浪潮下你的電腦夠力嗎?測測看 - Mobile01
OM1 2000萬畫素 現在測試5秒
可能驅動程式有優化

umax wrote:
4060 一定要這以上等級Ai除噪才跑得動
NVDIDA 40開頭以上才支援Ai
那個AI是指遊戲用的DLSS,靜態影像使用的AI用不著「深度學習超級採樣」,真的要用這個也是應用在將圖片放大上,不過這個放大的畫質堪慮,就跟轉影片檔用GPU只是快,畫質普普。PS自己也有一個使用「AI」放大圖片的選項(非傳統放大圖片的演算法),也有專門軟體如Gigapixel AI在放大圖片,它們基本上都用深度學習方式去處理圖片,接上指定硬體就能跑了,用CPU、CUDA、或是更通用的OpenCL也是可以用於跑模型。這種會跨平台要支援廣泛硬體的應用程式,通常不會跟CUDA綁在一起,不然在蘋果上不就沒得用了,何況還有不玩遊戲的平台也不會裝或僅效能普通的N卡,說不定CPU跑得還比較快,軟體商通常不會搞要Nvidia 40xx系列才能用AI的事情。
CPU:靜態圖片處理分成單圖片手動後製與大量批次處理,由於農企有使用CCD會將核心分開,所以看影像後製類測試,9700X的分數其實不輸更貴的U,批次處理多當然就是核心越多速度更快。
建議9700X/9800X3D為基礎,大量批次處理買9950X。
AMD Ryzen 9950X, 9900X, 9700X, 9600X 測試報告 / 每瓦效能大提升 溫度更好控制
GPU:要使用AI運算,通常都會是用不少的VRAM,這個要自己觀察LR或PS在跑某個AI功能時,用了多少VRAM。例如一張圖跑批次處理會用約1GB,扣掉系統使用的部份,買8GB的顯示卡約只能跑6~7張圖,開更多可能引起錯誤或不能執行。
這邊顯示卡VRAM太少,批次一次無法跑太多,其實也是會浪費CPU,基本上都處理搬資料的事情,更多核心、更高速度也沒有用。建議至少12GB以上比較好,以前用2070 Super 8G跑除雜訊,可能還會輸現在堆核心的U。
SSD:開機用的買M.2 PCIe 4.0 2TB夠快了,修圖用的買大容量2TB/4TB M.2 PCIe 3.0也夠了,速度基本上都是卡在CPU計算上較多,但還是需要一般機械式硬碟做長時間備份,SSD一故障很難救回資料。
電源:直接買可以跑5090的比較安心,電力穩定輸出連硬碟都活超久。電源太小連升級顯示卡都要一起換,配剛好就要一起換掉。
記憶體:DDR5 32GB * 2 CL30或更快 6000/6400,農企平台更快用處不大,DDR5省錢買到32G要升級很麻煩。更大容量不好買,目前就是一次買64G。
主機板:X870或X870E都可以,買有內建更高速有線網路比較省錢,2.5Gbps網卡算實用。CPU供電相數多一些比較不會熱,不然夏天會降速。
散熱:農企9000系列雖然可以用風扇,但超過8核心跑密集運算,風冷很容易跑到95度C,會直接降速跑。用高階風冷還是可以用,在批次處理的時候就會有感覺,不然就要考慮直接用水冷
機殼:要找可以放得下大顯示卡與高階散熱器或是裝水冷散熱的空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