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後製等於過去的暗房....

我前幾天翻了一本舊的digiphoto

某個大師在裡面講了一句話(我真的忘記哪一本了,不要問......)
他說:「有些人很排斥後製,認為後製是......(我忘了..),但是其時後製就像是過去的暗房....(忘了)」

我開始拍照就一直都用數位像機了,所以不太清楚,暗房可以做哪些事情..

但我有個好朋友至今都還是堅持要用底片,印象中他曾經要我幫忙幫他畫正片,就是用面相筆(一種超級細的毛筆)幫他點圖片(用細細的色點修照片)讓相片中的人的五官更好看..也印象中他曾用正片副沖讓相片呈現出一種很有趣的感覺...

這些都是...讓像片出現和原本拍出來的樣子不一樣的方法.....更甚至...在洗出相片的過程可以讓相片變比較明亮或比較暗或比較鮮豔....還有重複曝光等.......都可以算是後製吧...

所以我認為...後製並沒有不對

只是為了讓所見的事物更真實的呈現出來...或是讓印象中的更美麗出現......

2006-10-31 1: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暗房
真的有人排斥後制嗎?真的有這件事情嗎?

我怎麼沒見過這種人?

倒是見過一群仰慕後制甚至後制口味很重的人。
每張照片,不知道手癢還是時間太多,多多少少要動點甚麼。反正把照片弄浮誇了,弄假掉,就覺得好看了。看到這種人 你覺得悶不悶?而且盜版猖獗的關係,這種人在台灣和大陸,大大有人在~


另外,標題會不會落得太聳動了??有點被騙進來的感覺~ 這樣就震撼?那證明你很少來m01~ “照片好壞不在於相機,而在於相機後面的頭”,回家慢慢震撼吧。然後背起來,記住這句是金句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

我也相信在這個年代

還是很多人覺得後製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惡?違背攝影的真理之類的)

卻不願意相信數位相機在按下快門的同時

相機已經幫你做了某些程度的後製

卻只願意相信底片拍出來的

相信在暗房所做的一切

反正這個問題無解

喜歡哪一個就去做

只要能得到好照片

能得到感動人的照片

那就是對的了
攝影嘛
自己喜歡就可以了
wdragon12 wrote:
我前幾天翻了一本舊的digiphoto


那是因為妳翻的是 "digiphoto"...

傳統暗房後製,還是處於 Mean of Photographic:Process of making pictures by means of the action of light。
改變亮度、Crop、改變對比、鮮豔等等,都還是要把底片放在放大機下,然後用放大機對相紙曝光。還是要經過曝光的動作,才能對這些做出改變。

可是數位後製不同。數位後製的手段沒有經過 Photographic 的定義,所以任何數位後製出來的圖片,我只會稱他為圖片,不會稱他為照片。可是,圖片也有好的圖片呀~好的圖片還是要拍拍手。
嗯...因為我本來就是不太喜歡後製的人...除非某些因素...比如之前我的老師的學生自殺了...但是學生卻沒有任何一張照片可以當成遺照的...因為他討厭拍照...只有一張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國際科展得名的照片..

掃描下來...整個人都灰灰的...我就用photoimpact的噴槍...一點一點的改...就像之前用面相筆改照片一樣...只是變快了...

相片的後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但是...電腦花更少的時間辦到了....所以就沒價值了??

我想不是...我老師的學生的爸爸開心的哭了的同時...我突然覺得...photoimpact真是個好東西啊...

相機後面的那顆頭的確很重要...我就是後面那顆頭不太好的...哈哈...但是...我卻很開心的在拍照...對我而言...一張令人感動的照片...有很棒的構圖...以及很棒的曝光技巧....都不是重點...我只是要單純的紀錄我看到的...而後製...是為了不足相機不足以呈現的....雖然我還是很懶的後製...哈哈....

我倒是寧可啊...手動白平衡外加一直換曝光補償直到出現跟現場一樣的光景..........

我要表達的不是我認為後製相當的棒....而是...一個反向思考帶給我的衝擊.....因為就像前面某位大大說的...現在還是很多人認為後製是邪惡的...用來掩飾不良的拍攝技巧.....


翻了一下電腦旁的雜誌...我中獎了...是范毅舜講的....
哈哈 數位相機照出來就沒曝光囉? XD 重口味的後製=盜版? XD
只能說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同, 但是小弟說什麼也不會如此主觀的把
自己的意思套用在別人身上, 盜版這麼負面的東西 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好圖好照片, 您所謂的照片也是經過數位相機處裡出來的影像
這樣就不算後製? RAW出來也是處裡出來的成果
底片時代不同底片出來的結果不也不同?
如此排斥後製小弟覺得乾脆都只用眼睛紀錄就好了
更何況每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東西也不盡相同了

圖片照片的定義小弟不會在意, 看的開心覺得很欣賞的影像就滿值得鼓勵的
整天在意別人有無後製, 是否自己的看的也不夠寬廣呢?

不過說真的 真的就是自己喜歡就好了囉 呵呵~
我記得我高中上攝影課時
我們的班導跟我們說就算他手上沒有底片他還是有辦法讓照片洗出風景照
此句話不假,在暗房裡沖洗照片時利用重複曝光的方式就可以洗出”純手工風景照”
當然,我們是不太相信啦!!(這怎麼可能嘛!)
等我們實際進入暗房作業之後才相信就算沒有底片的確可以洗出一張照片
只要利用不同形狀的紙卡讓相紙重覆曝光就可以做出一張黑白照片
所以說暗房作業=後製作業這點並沒有錯
這沒有對不對的問題,只是大家對照相的定義有些不同
我認為照相是 用光線在感光元件上(底片上)作畫
所以在電腦上後製,是在照完相之後的動作
但在底片上動手腳,似乎就比較有個別詮釋空間

當然有人覺得等相片最後最後輸出的那一刻,才算是作畫完畢,這只是個人認知不同
倒不覺得這有什麼 對或錯

不過我認為如果有後製,需要做到告知
不然有誤導觀看者的可能,只是這樣而已

你是要學 使用相機時的曝光掌握,還是事後在電腦上的軟體修圖
並不是同一門技術吧?

也沒有所謂哪個對哪個不對,但告知對方你透過的途徑,是基本的

至於每個相機的機內處理,這跟傳統相機使用不同底片,有不同特色類似
硬要說這是一部分的後製,說得通,但跟傳統暗房裡的處理,又似乎不能同義吧?
很多人都認為攝影是「忠實記錄所看到的畫面」
但是其實每張照片都是攝影者主觀的表現
照片的來源是底片、CCD、或者Photoshop都一樣

我們看報紙上的照片會覺得照片是真的
那是因為報紙的訴求就是要讀者覺得真實
所以不會有特別的手法或「讓你看得出來的後製」
但是像上次被發現後製戰爭照片的攝影記者呢?
沒人發現的話是不是大家都不會懷疑新聞照片會作假!

我舉幾個我自己喜歡的攝影家
Joel-Peter Witkin、Cindy Sherman、Andres Serrano等
在幾十年前的底片時代
攝影的面貌就已經千變萬化
不是只有布列松或表現真善美的沙龍照
攝影是門藝術
還在談前製、後製的問題
是把攝影狹隘的定義成「忠實記錄所看到的畫面」
如果多看點照片、攝影集
就會了解這只不過是攝影最基本的功能而已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