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樂凱 LUCKY SHD 100 黑白片使用樣片

2008-10-29 16:47 發佈
有個問題想請問一下

為什麼版主拍的黑白片

畫面看起來有一種...."濃濃的"感覺

(我不太會形容)

之前看版主po的adox也是有這種感覺

是底片特性還是沖洗關係?

還是拍攝手法?

放一張我自己拍的

就沒有那種"濃濃的"感覺

jihwolf wrote:
用了20捲家人攜回河...(恕刪)

使用這款底片也有7.8年了. 陸陸續續託親戚趁出差之便.從對岸帶回來約200捲.有120 ISO100. 400 .135 ISO100.400.當時價格蠻便宜的.一捲RMB6元當時費率是1;4 才nt24元而已.現在已經漲了一倍了.以cp值而言是不錯了.拍到現在只剩3捲120而已.以當今價格而言已失去市場優勢了.最近歐洲片引進台灣.夾其專業級高品質的形象.再就已有別過去高不可攀的價格.以一般可以接受的價位入台.似乎有逐漸取代K.F兩大廠的趨勢.....

ROLLIEFLEX 3.5E LUCKY SHD100 120 2006 馬祖芹璧










YASHICA ELECTRO 35CSN LUCK 135 SHD100 2003馬祖芹璧











superleo978 wrote:
有個問題想請問一下

為什麼版主拍的黑白片

畫面看起來有一種...."濃濃的"感覺
...(恕刪)


我全程自己沖洗底片,並且控溫20度,包含水洗都控溫20度,這只是確保基本品質的開始而已
另外負片其實是要針對拍攝調整反差,這個可以透過改變底片顯影時間或是掃描時調整....

另外,理想的黑白照片,本來就應該包含以下調子

如果依張黑白作品階調不夠豐富,基本上算是.....不及格.....直接砍掉重練
謝謝!



果然.... 拍攝黑白的話, 自沖是必然的

最近剛好有拍一卷
不過我不是自己沖的...沒有品質可言
大家加減看看就好













jihwolf wrote:
我全程自己沖洗底片,並且控溫20度,包含水洗都控溫20度,這只是確保基本品質的開始而已
另外負片其實是要針對拍攝調整反差,這個可以透過改變底片顯影時間或是掃描時調整....

另外,理想的黑白照片,本來就應該包含以下調子

如果依張黑白作品階調不夠豐富,基本上算是.....不及格.....直接砍掉重練...(恕刪)



我個人認為,對於每個人而言,一張照片(不論黑白彩色)對他最重要的應該是內容,其次是畫面平衡(事實上指的就是構圖),階調豐富這件事不能說不重要,但是沒有重要到階調不夠豐富,就直接砍掉重練這麼嚴重。

除非它是一件商業作品。
良藥苦口 wrote:
階調豐富這件事不能說不重要,但是沒有重要到階調不夠豐富,就直接砍掉重練這麼嚴重。

除非它是一件商業作品。...(恕刪)


一件作品可分"形式"和"內容"兩個層面
階調只是形式的一小區塊,構圖也只是其中的一小塊
我雖然不認同Zone System的末流那群眼中只有階調和片幅的作法
但是沒有基本的形式品質
就沒有藝術的價值
因為整個藝術史學門的建立就是在形式風格之上

雖然"砍掉重練"這幾個字聽起來有點嚴重
但不砍掉重練
在藝術領域,反正遲早都是進垃圾桶
因為不會有幾個藝術史家對那些作品感興趣
當然除非大家都只想自high
沒有為大環境留下文化遺產的使命

所以台灣很多照片充其量只有文件用途
因為,只有內容,但是沒有形式價值

而基本的形式品質的建立成功
才有可能有打破的一天
就像荒木經維認為:在他研究過所有構圖法則後,結論是構圖不重要
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後面那句
但是重點其實是前面那句
謝謝!

jihwolf wrote:
一件作品可分"形式"和"內容"兩個層面
階調只是形式的一小區塊,構圖也只是其中的一小塊
我雖然不認同Zone System的末流那群眼中只有階調和片幅的作法
但是沒有基本的形式品質
就沒有藝術的價值
因為整個藝術史學門的建立就是在形式風格之上

雖然"砍掉重練"這幾個字聽起來有點嚴重
但不砍掉重練
在藝術領域,反正遲早都是進垃圾桶
因為不會有幾個藝術史家對那些作品感興趣
當然除非大家都只想自high
沒有為大環境留下文化遺產的使命

所以台灣很多照片充其量只有文件用途
因為,只有內容,但是沒有形式價值

而基本的形式品質的建立成功
才有可能有打破的一天
就像荒木經維認為:在他研究過所有構圖法則後,結論是構圖不重要
很多人可能只注意到後面那句
但是重點其實是前面那句...(恕刪)



我明白您是站在什麼高度談論這件事。

我是建議一般使用者並不需要太在乎這些"品質"上的規範的。

良藥苦口 wrote:
我個人認為,對於每個...(恕刪)

贊同管杯杯的論點.我跟當今堪稱大師級的寫實攝影家鄭桑溪先生相識30年了.鄭老師在台灣攝影界.算是少數受到國際藝術界肯定的攝影藝術家之一.世界許多國家級美術館都有典藏有他的作品.記得二十年前他在籌備個展期間.我跟他進過暗房沖洗展覽的作品.本以為大師的暗房一定很講究.設備很齊全器材很頂級.沒想到讓我驚訝的是.他的暗房是自己家的浴室臨時充當的.暗房設備放大機也是一般雜牌品.幾個大塑膠顯影盆可洗24吋.最後一道水洗是用浴缸.就這樣張張精采的經典作品就這麼產生了.不得不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常跟他帶學生出去拍照.身上永遠只一台老舊的NOKONMAT裝一顆50MM標準鏡.很少看他舉起相機按下快門.但他的雙眼永遠眼觀四面.偶而舉起相機按下快門就是好幾張.回來看他的作品總是讓我扼脕不已.明明自己跟在身邊也跟他拍了相同的目標.怎麼他拍得到的好鏡頭我卻拍不到.才了解什麼才叫攝影的功力.........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