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 我幾乎用RF, D-RF比較多
但有時為了實驗需求 要用macro鏡照老鼠
我的minolta AF lens要不是賣光 不然就像50/2.8 macro被老妹搶去照病人的雙眼皮了
年初買了Panasonic DMC-L10 主要看上liveview的便利與強大 同時沒人在用 實在屌斃不怕”撞機”
當然 macro 就買最便宜的Olympus 35mm F3.5 成像也滿意
4/3的標頭呢?
Leica 25mm F1.4 成像真的讚 但實在太貴了 也又大又重
Olympus 25mm F2.8 當然輕巧 但畫質只能說及格 且貪心希望光圈大一點的
還用過Contax C/Y Distagon 25mm F2.8 可惜 數位無法將此鏡的好給搾出來
Zeiss ZF Distagon 25mm F2.8 呴呴 應該很讚 對焦距離又近 但還是貴了些
Sigma? 沒信心…
苦惱啊~
最早是日本 之後接著對岸 有許多玩家 成功DIY改造Konica hexanon AR 的鏡頭 接到4/3系統
先前我也如法炮製 主要試了57/1.2; 40/1.8 很滿意
透~清新色調中帶點飽和 難怪有人稱此系統的鏡頭群為”東方菜斯”
標頭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之後 赫然讀到此篇文章
http://fh.rolia.net/f0/c6300/all/post/3702757.html
內文提及UC series為Konica的皇冠 (這點於我使用Konica UC hexanon 35mm F2 L39 mount的經驗上 也持相同的看法)
而皇冠中的寶石 就是UC hexanon AR 28mm F1.8 !!!!!
28 x2 = 56mm , 56/1.8 天啊 剛剛好! 而且最近對焦18cm !!!!! 1:2的放大率
所以在4/3上 視同56/1.8 macro !!!!!!!
不通緝他 罔為人啊~
內文說的沒錯 實在有夠難找
不論國內 日本 ebay …..
我找了超過半年 才在日本某網站看到
其實不貴 比Leica 25/1.4的半價再多些 值得的啦!
基本資料:
八群八枚; 口徑55mm; 重量380 g
構造圖等資料
http://www.buhla.de/Foto/Konica/Objektive/e28_18.html
長這樣:


每個人改法不同 反正只要卡緊就好

接Panasonic DMC-L10的樣子 比例剛剛好


兄弟們合影

40mm F1.8 不到台幣一千塊的餅乾鏡

57mm F1.2 物超所值的F1.2 據說L39 mount限量800顆的 hexanon 60mm F1.2是從這顆改的

135mm F2.5 太大顆 很少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