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熟悉底片相機的大大們,底片室裡的DX接點是否分為有一排的及兩排的?因為上網查詢了DX code發現底片盒上應該還有一排可以告訴相機底片的張數和寬容度等,但是我的nikon f-301只有一排DX接點,那樣是不是表示張數和寬容度那排相機是無法偵測的呢?先謝謝大家的回答...
關於底片的資訊,DX碼最多只能顯示底片的感光度以及張數至於"寬容度",指的是底片本身所能紀錄的光線,由暗部至亮部,能紀錄多少EV值級距的能力白話一點,就是底片所能紀錄的光線的RANGE有多大的問題然而寬容度的大小,並不等於底片的優劣簡單的分類,彩色負片的寬容度最大,黑白底片次之,正片的寬容度最小(僅五格EV的差距)所以正片的反差較大(僅指在暗房前端而言,暗房前端,就是只負責拍攝.打光,而後續的沖洗先不論)我個人目前的相機都是機械式(135相機用NIKON,45相機用WISTA),有暗房,但幾年內沒時間再拍了但以前也曾擁有F801S,F301雖沒用過,但應該還可得而知如果說單排接點只能紀錄一種訊息的話,那一定是感光度,而不可能是張數那也不難辦,拍到最後一張應該能自動退片,如否,則手動退片亦無不可更何況,底片以36張裝的為主流,在歐美雖然仍有24張裝,但也非佔多數(已經十年沒去歐洲了)所以沒問題的另外的題外話,如果樓主對攝影有興趣,建議還是找書面資料學習會比較好,有系統的知識比較節省時間及金錢畢竟底片是要"消磨"的,雖然說我並不欣賞所謂"底片" 和"數位"的某些差別說法在底片時代,攝影技術是光學加化學,數位時代,光學的部份仍然不變,至少這部份的努力不會有所不同好好了解例如"模糊圓和景深關係"...等知識,有時或許只是認識論上的意義,但在拍攝時不知不覺間會用得上否則,動輒都是"大哉問",縱使想認真回答也不知從何說起我說的是"現象",而非"個案"
有兩排DX接點, 知道底片張數的相機反而不好. 一般不知張數的相機, 都是拍到最後底片已經捲不動了之後, 馬達感應到了, 才開始回轉, 所以往往可拍37張, 甚至38張. 但以Minolta D7來講, 它因為知道張數, 所以拍完36張後就會自動回捲, 你平白了損失了一到兩張!!
感謝各位大大的解答,小弟應該了解了底片相機關於DX資訊點的設計與功能了,謝謝~~erichyeh wrote:另外的題外話,如果樓主對攝影有興趣,建議還是找書面資料學習會比較好...(恕刪) 也感謝blockquote大大的指教,不過因為小弟生不逢時,沒趕上底片機的全盛時期,有點相見恨晚,加上討論底片機的資訊也比較少,故沒能找到相關說明。攝影書籍小弟看了一些,但是因為大多以說明數位攝影為主,也就是大大所言光學方面的的知識(事實上很多著墨在數位相機功能展示),幾乎已經不談論底片或是沖洗技術和化學原理等(而且我想基於設備與場地的問題應該不多人會真的有辦法自己沖洗底片)。本次發問問題比較偏向底片相機設計邏輯和功能方面的,而非攝影理論...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