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世界最大相機?[分享]

我們攝影人.有時會想到一個趣味問題.
那就是世界最大的相機.究竟是哪一台?

早年學習攝影時.曾經在一本攝影雜誌.
有看過相關的報導.至今印象深刻不忘.

之前在外國網站.無意中看到相關資料.
覺得很有意思.特地將圖片複製來分享.

網路圖文資料參考如下:
世界最大相機?[分享]


保羅傑克遜 (Paul Jackson)

1901 年世界上最大的相機 Harmsworth 雜誌
這些圖片來自 1901 年哈姆斯沃斯雜誌,展示了世界上最大的相機,可以拍攝 8 英尺寬的圖像。

世界最大相機?[分享]


它由 George K Lawrence* 組裝,用於芝加哥和奧爾頓鐵路公司為巴黎展覽拍攝火車和火車頭的照片。1901 年,每塊玻璃板的價格為 40 英鎊。
2021-11-29 10: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相机 世界
喬治·勞倫斯的猛獁象相機.[轉貼]

西蒙·貝克.(Simon Baker)

1900 年一個明媚的春天清晨,一輛大型馬拉麵包車抵達芝加哥相機製造商 JA Anderson 的車間。
他最近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相機已準備好交付,需要 15 個人將其裝入貨車。他們把它帶到芝加哥和奧爾頓火車站,在那里費力地轉移到一輛平板車上,然後搬到了距離市區約 6 英里的布萊頓公園。

在那裡,他們將 900 磅的相機帶到了四分之一英里的空地中的合適位置。在相機設計師喬治·勞倫斯的指導下,它被架設起來,指向站在遠處的全新火車。奧爾頓有限公司是芝加哥和奧爾頓鐵路公司的驕傲,

該公司委託勞倫斯為它製作最大的照片,不惜一切代價。勞倫斯有義務設計和監督可以使用 8 x 4½ 英尺玻璃板的相機的構造。那天他成功地拍下了火車的照片,並由此創造了攝影史.
[續].

問題出現了.為什麼芝加哥和奧爾頓鐵路公司應該花費 5000 美元來建造一台相機.只製作一個特別大的架子.

在 20 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這是一大筆錢;事實上,這筆錢足以購買一棟大房子。對鐵路公司來說,這筆錢花得很值。該公司的小冊子《世界上最帥火車的世界最大照片》對相機和火車進行了詳細描述。公司對列車的熱情和自豪感解釋如下:

從郵車到會客車,從來沒有一列車的窗戶大小、形狀和款式都一樣,以前沒有一列火車的車都裝在標準的六輪卡車上,以前沒有做過任何努力使火車上的每一節車廂的長度和高度都完全相同,除了奧爾頓路以外,沒有任何一條鐵路導致其機車的招標被建造到與後面車廂的車體(引擎蓋)完全相同的高度其機車的高度精確到汽車車頂的高度。這為列車賦予了迷人的美感——將主要特徵以經典的規律性展現出來——從捕牛器到觀景台的細節絕對統一。的確,這就是創造並推動了獲得“有限”照片的想法的原因。

給公眾留下深刻印像或做廣告,似乎是該項目的主要動機。看來當時美國鐵路之間的競爭很激烈。一篇評論製作這張照片的成本的報紙文章的作者說:

不難看出,這筆費用並不小,它說明了當今鐵路在向公眾展示其線路所提供的吸引力和優勢方面所走的路有多遠。就廣告事業而言,一般旅客代理喬治 J 查爾頓 (George J Charlton) 的這一壯舉有些令人震驚。
[續].

拍攝這張照片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希望參加 1900 年的巴黎博覽會。芝加哥和奧爾頓鐵路公司決定製作這張巨幅照片的成本會更經濟,而不是將整列火車運往法國,但結果將是壯觀的。 用完美曝光的印版製作了三張接觸印刷品並發送到巴黎。它們原本打算在美國政府大樓、鐵路展覽和攝影展區展出。這被認為是一項非凡的榮譽,因為沒有其他展品獲得如此廣泛的展示。

關於這張照片是用單一印版製作的說法立即遭到了懷疑。巴黎沒有人聽說過相機能夠製作如此大的印版,它們幾乎是已知最大印版的三倍。甚至勞倫斯和芝加哥奧爾頓鐵路公司官員提供的宣誓書也受到質疑。

法國駐紐約領事被派往芝加哥核實相機的存在並觀察其操作方式。他的正面報導似乎解決了博覽會管理層心中的疑慮,為展示照片並最終授予勞倫斯“世界傑出攝影大獎”掃清了障礙。

這位 32 歲的商業攝影師並不是某知名技術機構的畢業生,而是伊利諾伊州北部的一個農村男孩,接受過鄉村學校教育。20 歲時,勞倫斯前往芝加哥的一家馬車廠擔任繪圖員。最終,他的藝術能力在從櫥櫃照片中放大蠟筆中找到了空間,他從一位商業攝影師那裡租了工作室空間。

1893 年,當攝影師突然離開小鎮,拋棄了他的相機和暗室設備時,勞倫斯發現自己成為工作室的唯一所有者。他說服一名攝影師的學徒教他開發印版,從那時起,他自學需要了解的有關攝影的一切。

在他抵達芝加哥的 10 年內,勞倫斯成為一名專門從事大幅面圖像的商業攝影師。他的部分業務包括為伊利諾伊州議會兩院和芝加哥貿易委員會等一大群人拍攝室內照片。他在這個領域獨樹一幟,因為他發明了一種更亮的閃光粉和一種用電同時引發一系列電荷的方法。

為表彰這些發明,勞倫斯於 1899年獲得美國攝影協會頒發的人造光攝影最高獎 。在戶外,他將大畫幅相機放在拉桿梯子和他自己發明的 200 多英尺高的可折疊塔上,以便拍攝體育賽事中的動作和人群。
[續].

1901 年發生的兩起危及生命的氣球事故說服了他尋找另一種將相機升到天空進行鳥瞰的方法。他發明了一種在火車上放風箏的方法,以及一種在不同風況下保持相機穩定的方法。他將這種裝置稱為“俘虜飛艇”,並成功地從 2000 英尺高的地方製作了大小為 48 x 20 的清晰底片。

他在 1906 年地震和火災後拍攝的舊金山航拍照片引起了轟動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們。喬治·R·勞倫斯不僅僅是一名商業攝影師,他還具有出色的創造力和創新才能。因此,當芝加哥和奧爾頓鐵路公司委託在一塊不小於 8 英尺寬的板上拍攝新火車時,他考慮了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他工作室的口號是“攝影中迄今為止不可能的事情是我們的專長”。他提出了他的計劃,並獲得了繼續進行的自由,兩個半月後,相機準備就緒。這是一台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其他相機的相機。它重 900 磅,當裝有 500 磅的板架時,總共重 1400 磅。當床完全展開時,床大約有 20 英尺長,相機前後雙擺動。

兩個蔡司專利鏡頭是由紐約州羅徹斯特的博士倫光學公司專門製造的。一個是 5½ 英尺等效焦距的廣角鏡頭,第二個用於拍攝火車照片的是 10 英尺等效焦距的伸縮直線鏡頭。相機太大了,在曝光之前,一個人可以進入並清除板子上的灰塵,如下所示:

支架就位,大前板,或者可以稱為前門,打開,操作員拿著駱駝毛撣子從裡面通過,然後關上門,在鏡頭上蓋上紅寶石玻璃蓋,拉出窗簾滑梯,操作員在一個便攜式暗室中對盤子進行除塵,然後關閉滑梯,他與進入時相同的方式離開。
[續].

用於構建相機的材料數量確實驚人。整個框架和床都使用天然櫻桃木。波紋管由三層組成:厚橡膠外層、黑色帆布襯里和不透明黑色材料的附加襯裡。每個褶皺都由一塊 ¼ 厚的白木加固。這種防光結構需要兩根寬橡膠布螺栓、40 多加侖的水泥和 500 英尺的白木以確保剛性。沉重的波紋管被分成四部分,每部分之間有一個安裝在小輪子上的支撐架,可以在鋼軌上自由移動。

巨大的板架有一個不透光的布襯裡的木製捲簾,當放在相機上時,可以在曝光前向後滾動以揭開玻璃板。它襯有三種厚度的防光材料,以防止當板在相機外面時洩漏。木窗簾包含約 80 英尺2 3/8 厚的灰燼,並用超過 10 加侖的水泥粘在三層上。為確保窗簾的平穩運行,每 2 英寸就安裝一個滾珠軸承滾輪,以使其在其中滑動的支架凹槽中。

聖路易斯的克萊默公司使用其同色乳液製造了 8 x 4½ 英尺的玻璃板。據說每打要花費 1800 美元。該公司還生產用於製作接觸印刷品的同樣大的感光紙。還與克萊默公司合作開發了顯影和印刷的新技術。

經過數月的規劃、構建和測試,George R Lawrence 站在他龐大的創作鏡頭前,這一刻已經到來。在為記錄事件而拍攝的照片中,可以從他的臉上和他周圍的人身上看出這一場合的緊張氣氛。他的助手在相機後部收回了板架的捲簾,勞倫斯取下了鏡頭蓋。

兩分半鐘後,他更換了瓶蓋,曝光完成。很可能直到晚些時候在黑暗的房間裡,當火車的清晰圖像出現在玻璃板上時,最終的張力才會減弱。只有這樣,勞倫斯才能確定他已經解決了另一個問題,並在此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攝影藝術和科學中開闢了新天地。

這篇文章首次出現在攝影史,第 1 卷,第 2 期,1991 年夏季。


[終].
老何boss wrote:
我們攝影人有時會想(恕刪)

很慶幸生活在這個

用手机就能拍照的時代!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很慶幸生活在這個用手(恕刪)

如今還在玩大型相機的攝影玩家.

他們的執著與毅力.真的讓人敬佩.
早年曾經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看過[安瑟·亞當斯]的巨幅黑白照片.

他是美國著名的攝影師.生於舊金山.他以拍攝黑白風光作品見長.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系列.他也以攝影題材寫作.

如技術革新三部曲:《照相機》、《底片》和《沖印》.

他曾經參與締建的攝影社群f/64.社員可見愛德華·威斯頓、威拉德·范·戴克、伊莫金·坎寧安等大師的身影.


以上資料來源.網路[維基百科].

老何boss wrote:
他們的執著與毅力.真的讓人敬佩.


此言差矣

我也還是有在拍 8x10 之類的
我手上還有兩台 810 放大機
一台 Chromega F 10x10 (黑白頭 彩色頭都有)
一台 DeVere 10x10 (彩色頭)
還有 Beseler 4x5 跟 Chromega D 4x5 等等

我想 全世界大概只剩下我是私人持有兩台 810 放大機的人了
問題是 底片金額 跟 品質 讓我拍不下手
金額也就算了 偏偏就被我碰到過 新出廠的底片 居然有瑕疵品的
120 / 810 都有碰過 拍得很灰心

跟 執著 毅力 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