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的大小.通常用F值表示.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除以光圈口徑.簡單來言.鏡頭的F值越小.光圈就越大.進光量也越大.景深也越淺.我們從以往的攝影知識得知.光圈的級數.是以一級減一半的進光量來算.近日看到一家鏡頭的廣告.說明其鏡頭光圈的級數.是以1.36倍來計算的.這種算法.有異於我們早期學習攝影的2倍的計算方法.有不少的差別說.這種說法是否有誤.還是他們自己的一種說法.特地提出來參考.請教答案?!網圖資料參考如下:
carl3104 wrote:前輩跟廣告的觀念都沒(恕刪) 原來是有想到這個F1.0的比較法則.我們一般人可能無緣用F1.0大光圈鏡頭.早年我們常用F1.7或F1.8甚至F2的鏡頭.F1.4後來經濟情況較好時.才有能力購買.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年F1.4鏡頭很重.[約350g上下.如之前討論的Minolta MC Rokkor 58 / 1.4之文章]
1.36,2.78,5.44,11.11这些大约都是2倍递增上去的f1.2进光量计算的话可以用1/(1.2*1.2)来算,大约是0.6944f1.4进光量用1/(1.4*1.4)来算,大约是0.51020.6944/0.5102约为1.3610,所以说“f1.2是f1.4的1.36倍进光量”
Carl 桑說的對 基本是 1.36 倍 簡化為 1.4 倍而像 1.4 - 2.0 其實是 1.96 簡化為 2.0 的樓上也提到了 1.2 不是正常範圍 圖表上的範例是錯誤的同時 光圈值是 "相對值" 而非絕對值 這個相對值是針對該焦距相對來說所以 50mm 鏡的 2.8 光圈直徑 不會等於 85mm 鏡的 2.8 光圈直徑
其實早期的光圈值.有分為三級.整級光圈值分為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641/2級分為1.2 1.7 2.4 3.4 4.8 6.7 9.5 13.5 19 27 381/3級分為1.1 1.3 1.6 1.8 2.2 2.5 3.2 3.6 4.5 5 6.4 7.1 9 10 13 14 18 20 25 29 36[以上資料參考早期的攝影書刊.如有誤.請高手大大們的指正喔!]
老何boss wrote:其實早期的光圈值.有(恕刪) 1.2只比1.4大1/3級而不是1/2級用1/3級排列應該是1.0/1.1/1.2/1.4只是以前機械式相機時代最大光圈大多是1.2(Leica M機除外)所以機身(例如Nikon F/Canon FD/Minolta MD)直接設定1.2為1/2級的進位數
jenhoxen:各家這個"1.2"是否又有虛實之別---J大說的也是實情.例如:有些標準50MM . F1.7或是F1.8的鏡頭.為了外銷規格的特定需要.將光圈值改為50MM.F2有維修師傅修理時.發現這種情況.說是[隱藏式光圈].
老何boss wrote:jenhoxen:各(恕刪) 大大說的應該是"T值"其實這些廠商標註的"F值"參考就好了因為標示的F值不等於"實際進光亮(T值)"有些特殊的鏡頭例如SONY 100STF F2.8(T值大約5.6)再說 片福影響也很重要例如著名的YT評測TONY 說明了很多小片福機身(APSC 4/3系統)長焦喜歡標示"等校焦距"卻不喜歡標示"等效光圈"(光圈等校應該主要影響散景而已)(圖中那個小相機估計也是APSC 4/3系統)所以小片福系統鏡頭常標示的超大光圈 其實等校下去 加上感光元件本來就小其實換算下去也沒剩多少進光量了(4/3 F1.4 接近等效 APSC F2.0 接近等效 FF F2.8 只是大約)而且很多鏡頭小廠鏡頭沒有AF 沒有非球面 也不考慮色散 耀光 專拚大光圈結果光圈全開畫質軟趴趴 根本很難看(要縮1-2個全級光圈)所以自己通常不會隨便買太冷門的副廠品牌 那個光圈值幾乎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