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以和平紀念二二八〉鄭南榕 wrote:
震撼人類良心的「二二八事件」今年就要滿四十周年了。
四十年來,國民黨一直壓制有關該事件的報導與討論。他們想透過封鎖資訊的方式,讓台灣人民忘却這一噩夢般的恐怖經驗。然而,國民黨的這種作法始終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四十年來,台灣人民一直懼怕大禍再度臨頭,國民黨則一直懼怕台灣人民得到機會報復。雖然這種恐懼通常是深藏在心底,很少公然表達,但長期以來國民黨的保守專制,與台灣人民的嚴重政治冷感,正是這種恐懼心理確實存在的明證。
恐懼與仇恨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結果,使得這個島上的每一個本地人和外省人都失却安全感、都覺得沒有出路、都極力尋覓脫困之道。就這樣,台灣終於成了一個對長遠未來缺乏信心、對居住土地缺乏深刻認同感的社會。
由於「二二八事件」的遺害沉澱到這個島上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並悄悄地在那兒發酵、變質,因此每一個人的心靈,終於都遭到污染,每一個人的民主政治理念與道德觀也都遭到扭曲。
今天,國民黨和台灣人民在這個島上共處了四十年,社會日益多元,國民黨的控制力不斷萎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應該積極著手解決「二二八事件」遺害的問題。
解決的第一步是將整個事件的真相公諸於世。任同一種仇恨,都必須透過深刻的了解,才能獲得諒解與化解。另外,我們也唯有透過以事實真相為基礎的討論,才能獲得真正具有啟示性的「歷史教訓」,防止悲劇再度發生,並讓永久的和平降臨台灣。
「冤冤相報無時休」是基本的歷史常識。我們呼籲化解仇恨,昔日的殺人者必須真心懺悔、真心贖罪。如此,受害人才能以愛心來捐棄宿仇。
為了要讓台灣的政治、社會體質獲得一次徹底的更新,為了要讓每一顆遭扭曲的心靈永遠脫離「二二八」陰影的毒害,我們呼籲大家來參與「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的活動。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228・0 拆除威權 起造新國家 ft. EOS 300
PS. 有與攝影以外其它回應可參考舊文,在此就不另行回復了。
2021-02-23 21:06 發佈
228 是敏感議題.

單純看照片就好.

以紀實攝影而論.

第5.9.12張還不錯!
沒辦法,這裡是mobile01,思想用詞要學鄰國一樣先自我審查

看照片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老何boss wrote:
228 是敏感議題.(恕刪)


看照片就好+1
如果這個世界是這麼簡單黑與白就好了,可惜不是。
不是當事者 不予批評

照片拍的也不是很好
從文章標題
到開頭一大串引言
都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性言論

貼一堆呼應特定立場的照片
叫別人討論攝影就好
文章裡卻沒有任何攝影見解分享切磋...

樓主這帳號也不陌生了
過往行為模式就是如此

我是比較欣賞不打肚皮官司的人啦...
我是覺得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的話,
來的不是國民黨就是共產黨,
反正都不會好過就是了
jill1124 wrote:
我是覺得以當時的時空(恕刪)


而且就算現在也受這兩家拖累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說我引言意識形態我也不得不承認,乃因舊文多所受累才改採引言。但要說和被攝者無言語、甚至毫無肢體交流的拍攝行為也帶有意識形態就無法苟同,連看到本次活動的副標還能張冠李戴更是無言以對。至於攝影的類型本就不僅限於風景或人像,而我本身只有能力拍拍上不了媒體版面的生活照,外加在底片版則是拍個情懷,如果從首頁直接點進來那不妨先移駕隔壁看看,以下仍是一段引言作結。
〈關於焦點事件〉孫窮理 wrote:
「焦點事件」致力於以網路作為媒介形式的報導工作。
網路發達時代,傳播形式的重要的特色是,媒介與內容分離,各式各樣的訊息通路興起、消失,時而壟斷,時而分流,作為內容生產者,需要即時地反應通路形式的變化;至於內容的形式也日新月異,「平面」、「電子」等分類方式,早已消融在多元且不斷出現的內容載體上,作為內容生產者,需要善用一切可得的敘事形式。
網路發達時代,傳播權力翻轉了,傳統以國家權力作為藍本的「第四權」理論,已經崩解,無論在通路或內容生產上,「受眾」分享權力,採訪、報導、傳播成為「一般人」的權利。而在雜多的訊息中,組織性專門處理新聞的生產與傳播的媒體機構,其命維新。「編」與「採」–過去被稱為「減法的科學」–更顯重要。
網路發達時代,由「受眾」參與的傳播方式,造成訊息的「小眾化」與「零碎化」,它是問題,也是找尋解答的起點,我在這裡的處理方式,是要讓這些短小的訊息被「元件化」,除了獨立傳播的能力之外,這些訊息,也必須易於被放置在脈絡中被理解,而事件的脈絡,也將由這些「元件」所組成。
這些由各種事件簡述、名詞解釋、資訊圖表、關鍵數字…等「條目」構成的資訊,是報導、論述、大事記…等脈絡性敘述的基礎,可以在各種敘事中,以最適當的方式被提供出去。這是一個「因為更小,所以更大」的方法論。
與「苦勞網」相較,「焦點事件」這個媒體的設定,似乎「社運」的味道更低。十幾年來,從「苦勞網」的運作中,我思考到,作為一個「社運媒體」可以做的事情,頭一件在「跨界」,從每一個議題中走出來,與不同的領域,以及更大範圍的社會進行對話,對我來說,社會運動在本質上,是組織工作,媒體不直接涉入組織,它所應持守的,便是傳遞訊息的工作。
而前述傳播形式與內容生產的方法的思考,便是在「如何做好訊息傳遞」工作為出發點的累積,做好「社運媒體」,是做好「媒體」這一個工作為前提的。要達成集體性的權力翻轉,就必須將組織的力量伸展到更大的集體去,但現代社會,每一個失去權力的群體,卻是受到既有權力系統的切割,這些切割,可能來自法律體系、技術的系統、文化的偏見與斷裂…等。
「因為更媒體,所以更社運」,這也是「焦點事件」重要的起點。
拆除權威後,會有真空,新的權威會進來!!

黨政軍退出媒體,真空後就會有新的黨政軍進入媒體!!

權威也是,表達方式不同罷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