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老柯達相機
我已經在01發了好幾篇文章
不過之前寫的倉促
在好好構思之後
這是最後一篇柯達老機的文章
之後照片會在推文更新
不想看字的朋友先上圖給你看




以上使用SIGMA 50 1.4 一代沒有ART







以上使用 CANON 28-80 2.8-4 L (AF故障)
這篇文章寫給想購入或想了解Kodak DCS Pro SLR/c的人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史
2002 第一台數位全幅機 Contax N Digital量產,
2002同年CANON EOS-1Ds 上市
2003年,Kodak DCS Pro 14n 量產
2004年,改款Kodak DCS Pro SLR/n(c)
(cmos有小改款)
一直和 N/C合作提供感光元件的柯達和富士
怎麼也想不到,佳能居然能在2002年量產出全幅CMOS
而且品質不在話下,在無法與佳能合作的環境之下
只好和SIGMA合作,以SIGMA SD9機身裝上Kodak cmos搭配CANON接口
完成這個神奇的成品--Kodak DCS Pro SLR/c。
他的兄弟機Kodak DCS Pro SLR/n是使用nikon F80作為基底
打造第一台NIKON F接環的數位全幅
值得一提的是F80沒有AI耦合系統
不支援AI手動鏡測光
兩台機器都是5個對焦點
對焦能力是否有差異,現在已經不可考。
內建垂直快門鈕 (無轉盤功能)
直幅拍攝較順手
進入正題
我是以二手購入SLR/c,努力的和他磨合
希望能拍出好的作品,為老相機留下美的紀念
SLR/c的色調和一般數位機不相同
他沒辦法像一般數位機,一般數位機也很難去像他
每次的拍攝都帶給我驚奇
雖然他有些小缺陷,但是瑕不掩瑜
他是非常優秀,很有特色的相機,以相機發色及解像力,立體感而言。
說到他的機械性能,只能用貧弱來形容
超長的開機時間,超長的寫入時間
超爛的照片預覽,高ISO雜訊明顯
他的CMOS在存放10年後,可能自相機內脫位
我還找了朋友幫我重新固定CMOS回相機
還有他的CMOS表面濾光玻璃會脫膜
就像萊卡M9一樣,只是M9可以免費換CMOS
(似乎都是由柯達提供CMOS)
SLR/c是孤兒,沒人管了
在大光圈時,這些脫膜點並不明顯
然而縮光圈後,就明顯可見 (如附圖)
台灣也是有能更換濾光玻璃的團隊
不過所費不貲 (約一萬)
在沒有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就暫時維持原狀吧。
而且柯達是一台很挑鏡頭的相機
某些鏡頭接上了柯達
拍出來的顏色並不討喜
某些鏡頭卻又表現的很出色
在柯達關閉單眼部門後
韌體及支援軟體都停止更新
甚至下載不到
此時有一群柯達愛好者
開發了第三方的韌體
號稱可以以無損12bit的質量輸出
Firmware 5.4.10 for Kodak DCS Pro SLRc
在更新韌體之後,柯達的高光寬容度提升
感覺能到2ev之多
就算是過曝整片的raw檔
都能調整回來,拉回來的顏色失真也很輕微
這一項至少比D700.5D.5D2. SONY A7 都要強悍
機身內建的鏡頭校正功能,建議以50為基準
開始調整,會對相片邊角添加紅或綠色調
SLRc沒辦法使用永諾的鏡頭
不過SIGMA和TAMRON 可以
我也下載使用過原廠軟體
KODAK PROFESSIONAL
DCS Photo Desk
使用起來沒有特別優勢
而且還找不到 濃度 調整選項
老機就是怕故障
想不到還真被我遇上了
還好壞的不是機身
是充電器,接上電池後故障碼一直亮
也不知道有沒有充進電力
我這顆電池已經老化,每次使用前充電
拍個80張沒問題
但放一天後電量就幾乎會全失
這充電器找誰修阿
正在頭大,跟當初救SLRc的大夫求救
一言驚醒夢中人
拿同伏特數的充電器接上去就行了
反正就是正負二級
手邊D700充電器同電壓
DIY一下轉接線
又能開心拍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