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小弟有個疑問拍攝
若今天使用Ilford HP5 400
一個ISO 400度的底片拍攝時
要做所謂的增感一格是指
⑴當作使用ISO 200度的底片拍攝
⑵還是當做以ISO 800度的底片拍攝
目前我理解的是 當說增感一格時
不是指純粹+1 EV的概念
而是在沖底片時的時間較長
但問題來了 之前跟沖洗店老闆聊過
他跟我說增感一格是指我所謂的第一項
但看國外YouTuber自己沖底片時
他們所謂的push 1 stop卻是我列的第二項
現在就有點搞迷糊了
還請版友賜教 謝謝
增感就是增加底片感光度..
就如三樓說的..400-當800在拍
回來沖印當然要增感沖印...
就是在沖印時要加長顯影時間..
你拍的時候沒用曾感的曝光拍..
回來卻跟沖印店說要增感..當然就是過曝...
反之如果你增感拍
回來沒增感沖..就會曝光不足
但是底片(負片)通常的寬容度很高..可以到5格-就是5檔..
正片就比較少.大概2檔就不太行..
基本上算起來你用100拍..然後底片是400這就2檔了
你又沖印增1檔..
這樣就3檔的誤差..
如果你測光點又錯誤..又增加EV+1
這樣就至少4檔的誤差起跳了..
你的相機又不能自動偵測是400..卻跑100
所以是怎樣...我都花了...哈哈哈
現在去沖印店.
不是老店又不是超過45-50歲的老闆在操做..
麻煩不要對老闆考試了...
這種天氣沒有降溫..很難在手工沖放能控制在20-25度內..
這時就要減感沖了..
T-MAX只對TMAX底片是最好的匹配..對Ilford不太配...
當然還是可以用
不過以前T-MAX比較貴...
沒用T-MAX底片時..不會特別用T-MAX來沖...
設想底片時代的一個場景:光源不強,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陰暗,而主客觀條件又不允許使用燈具
就算把光圈全開,典型的 ISO 400「中速」底片還是不見得能在獲得足夠進光量的同時取得夠短的安全快門速度
靜物還可以用腳架或其他方式固定相機,但在禁止使用腳架(例如博物館)或是被攝體本身就會動(例如晚宴上的弦樂四重奏)的情況下就無解了,快門太慢就無法凝結動作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只好刻意讓底片曝光不足一格甚至兩格,讓本來只有 1/15" 的快門可以變成 1/30" 甚至 1/60",這樣就可以大幅降低手振或是「動態模糊」的機率;不足的曝光在沖洗時再「增」回來,亦可視為把 ISO 400 的底片感光度「增加」成 800 或 1600 用,所以叫「增感」
對於有手動曝光模式的相機,直接縮短快門的曝光時間即可;
對於沒有手動曝光模式但可以手動設定底片感光度,或是希望相機在其他的自動曝光模式下工作,則可以把 ISO 設為 800、1600 等,或是(如果可以調整)把曝光補償降一格;
對於連底片感光度都不能手動調整的電子時代後期底片傻瓜相機來說,這就只能用「刮片殼」的方式去修改 DX 條碼了
那為何「減感」在底片上就比較少應用?一來是因為負片對於曝光過度的寬容度要比曝光不足高很多,過曝別說兩格,就算三、四格都還救得回來,甚至許多底片使用者持續使用過曝一格來拍照,包括新鮮的底片也是如此(而不是因為過期底片造成感光度下降的問題),而不告知沖洗店要減感一格;二來就是如果因為拍攝特殊題材需要低感光(像是從高樓屋頂拍攝「白天的無人街道」需要極長時間曝光,但白天的環境光又太亮),除了使用 ISO 50 甚至 25 的「極低速」底片外,還可以用減光鏡等手段來彌補,「可以前製就不需要後製」
其實數位時代把曝光不足的底片用軟體「拉亮」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拍RAW檔,用解RAW軟體拉亮一到兩格,在畫質上幾乎看不出減損;用JPG也可以調,但畫質減損就會明顯得多,畢竟RAW檔的12或14-bit與JPG的8-bit資訊量差很多
不過由於數位機的ISO可以隨時調整,這種行為就多半是為了修正因為疏忽未調整感光度,或是畫面中的光源讓相機測光時誤判的情形,而不是像過去「高速」底片(ISO 1600 或更高)既不好買又昂貴、在手上只有中速底片時為了防手震與凝結動作而不得不為之
而且數位時代可以單張調整,底片增感卻是整捲一併處理,所以在決定要增感拍攝/沖洗之前要先想好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