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看底片的感覺確實還是跟螢幕看底片數位化的影像有所差異,但底片數位化後,還是可以把底片要表達的圖像與色彩明暗與對比的感覺呈現出來,下兩圖是同時間同地點同場景拍攝,一張是數位單眼拍的,一張是RVP100正片,正片用高階底掃Nikon 5000ED掃描,有校色,影像與原片的顏色相似度應該有95%以上,數位單眼拍的RAW用LR解出,顏色調整儘量跟正片掃描圖一致不知這樣是否有底片感?如果不點進去看大圖跟EXIF,或許還是可以辨識出哪張是底片吧1.大圖2.大圖
wjesse wrote:肉眼看底片的感覺確...(恕刪) 我不知道這類話題的意義何在?要找出最能流芳百世的拍法嗎?數位拍照為何要仿製或模擬"底片味"?喜歡底片就拍底片就好啦,不是嗎?既然愛拍底片,卻又一直用數位方式呈現,這又為什麼?只要能上網、瀏覽器能看到,就都是數位照片,沒有任何一張是"底片"的。你po的兩張都是數位照片,一張是數位掃描器"拍底片"的照片;另一張是DSLR拍實景的照片。放在一起要比甚麼?掃描器與DSLR拚性能嗎?看得出有不同、或看不出來有明顯差異...又要做啥?
wjesse wrote:肉眼看底片的感覺確實...(恕刪) 小弟來猜一下,第一張是底片,第二張是數位。第一張的顆粒感比較自然一些,顆粒結構比較接近自己拍過的RDPIII,但是解像力沒有很好,色散也比較嚴重,可能是鏡頭的關係。第二張的顆粒感覺是後製上去的,連亮部天空的部分都太過頭了,可是解像力卻比第一張稍好。不過說真的,不點開看完全分不出來差異,點開也要很仔細看。(希望沒有猜錯,不然就糗了)附上一張RDPIII(打印有點故障
as2534 wrote:小弟來猜一下,第一張是底片,第二張是數位。第一張的顆粒感比較自然一些,顆粒結構比較接近自己拍過的RDPIII,但是解像力沒有很好,色散也比較嚴重,可能是鏡頭的關係。第二張的顆粒感覺是後製上去的,連亮部天空的部分都太過頭了,可是解像力卻比第一張稍好。不過說真的,不點開看完全分不出來差異,點開也要很仔細看。(希望沒有猜錯,不然就糗了)...(恕刪) 照片都有保留 EXIF 資訙喔
death0101 wrote:照片都有保留 EXIF...(恕刪) 樓主的照片拍得有點糟糕呢...像我用Fortia SP 50 拍出來那個假得跟畫一樣~XD不過當然掃的再好,大概也只到用燈箱看的6成左右當然以上都是在搞笑~ 正片超久沒拍了~看起來也跟我想的一樣不過鏡頭是不是真的不好? 還有數位為啥要用GH2其實洗在相紙上差異會更明顯,自己送洗一整年拍攝精選照片時一看到相片就知道那張是數位或底片拍的,就連外行人都可以輕易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