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nica PS老鏡重生

2002年從同好手中接手了一套120系統:Bronica SQ-Ai 及 PS80 f2.8(135 43mm) 、 PS150 f4(135 80mm)兩鏡,一年後入手PS65 f4(135 35mm),2007年改用DSLR 120使用率逐漸越低,2009年後由於底片漲價並陸續停產,SQ-Ai從此沉睡防潮箱中。
歲月流逝,2017年,青春少年兄已成大叔…. 憶當年拍照傻勁時,偶爾翻閱正片,除了沉醉在美麗色階外,也會叫招Bronica把玩一下。心中總希望這些鏡頭能在數位時代留下影像。

[不定期裝檢的照片]
Bronica PS老鏡重生

這樣的心情累積到2016年底終於化成行動,網路找到美國攝影配件廠商:Fotodiox有生產Bronica轉接環,雖然台灣沒有引進,但B&H可以網購郵寄,轉接環USD 79.95,運費USD 6,不到3000台幣便能一睹老鏡在數位時代的身影,二話不說隨即下單。
[14天後收到包裹]
Bronica PS老鏡重生

[開箱,轉接環有腳座,付工具自行組裝]
Bronica PS老鏡重生

[試裝時鏡頭裝不上去,紅圈標記的桿子太長,需磨短約0.5mm]
Bronica PS老鏡重生


[磨短桿子後將PS鏡裝上,桿子是用來讓光圈保持在全開]
Bronica PS老鏡重生

[裝到Nikon D80]
Bronica PS老鏡重生
Bronica PS老鏡重生

[威猛合體!! 希望畫質也一樣威]
Bronica PS老鏡重生

轉接環不提供光圈和測光連動,相機要切到M模式自行對焦、測光拍攝。
鏡頭平常開啟最大光圈,調整鏡頭光圈環可切換F值,拍按下快門前,手動按下鏡頭上DoF鈕縮光圈,再按下快門完成拍照。
[機身要在M模式,搭配鏡頭上的DoF鈕可以縮光圈]
Bronica PS老鏡重生
==============================================================================
<<PS80 f2.8的測試>>
APS-C上變成120mm,光圈大,重量輕,轉接後的主力,轉接後重量已達750g。
[Bokeh f2.8]
Bronica PS老鏡重生

[Bokeh f4,獨特的五角形開始出現]
Bronica PS老鏡重生

[耀光及星芒,光圈葉五片,逆光光斑明顯]
Bronica PS老鏡重生

[靜物,光圈f4]
Bronica PS老鏡重生

[樹木,光圈f5.6,觀察樹葉分辨率]
Bronica PS老鏡重生

[夜間街景,光圈f4~f5.6間]
Bronica PS老鏡重生
Bronica PS老鏡重生
Bronica PS老鏡重生
Bronica PS老鏡重生
==============================================================================
<<PS65 f4 Sample>>
轉APS-C變成97.5mm,光圈較小。
[黃花波斯菊,光圈大約在f5.6或f8]
Bronica PS老鏡重生
Bronica PS老鏡重生
==============================================================================
<<PS150 f4>>
轉接後太笨重,轉APS-C變成225mm,不太會用這個焦段,無Sample。
==============================================================================
結論:
Bronica三支PS鏡在D80上的成像比預期好,雖然不如現在新鏡頭銳利,逆光表現也比較弱,但僅用到鏡頭成像圈中央,解像力平均,變形、失光量很小,數位相機的紫邊效應也很輕微。最大光圈畫質個人已可接受,縮一級到兩級後成像更好,如銳利度不滿意,因為畫質平均,後製補強也很容易。
雖然無法測光和光圈連動,在數位科技加持下,整體操作卻比接在SQ-Ai上還方便。使用下來唯一比較困擾的一是對焦問題,機身合焦指示和實際仍有誤差,也許搭配Living View的機身可以改善。
老鏡新生,一下子多了三支可用的鏡頭心中十分高興,PO文分享,也祝福有類似狀況的同好找到老鏡的新生命。

測試原始檔供參考,RAW調色溫直出:
PS80
PS65
2017-02-07 0:2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Bronica PS 老鏡
好讚阿~

我也喜歡玩中片老鏡頭轉數位

先前還有看到一個不錯的產品在開發中
說是給sony A7用的減焦還
可以還原哈蘇中片鏡頭
不知道哪時才會上市
剛入了一台便宜的ETRS (645),

偶而還是餵餵他們吃120底片,
帶大機機們(?)出去曬太陽, 縮點光圈來拍照

雖然成本不低, 相機的操作也繁複
一卷彩負最便宜也要150起跳了, 再加上沖掃的錢
但是出來的成果真的比轉接數位要感動多了XD (錢啊wwwww)

希望底片可以再戰20年啊


IAF大:
Sony全幅無反相機超薄機身+五軸防震根本是老鏡轉接的超新星。
減距轉接環不知如何達到,若透過鏡片,成像品質就多了變數。
倒是看到對岸開發了Nikon F轉Sony E接環還可自動對焦並交換鏡頭資訊,很吸引人,可惜不夠成熟問題頻傳。

eory 大:
Bronica是好東西,數位時代入手應很划算,Enjoy it!!
敗轉接環前看到Kodak正片要重出江湖,非常心動,想拍幾捲來回味,搜尋當年最愛的Fujifilm RVP50,一卷250,2004年的2.5倍,數位時代底片真的是逸品了,原本想敗五捲來拍,但考慮沖洗和期限問題,還是回到轉接環。
一路從傳統拍來,對底片拍攝過程和成像覺得很理所當然,可能沒您的感動。但如果有更多拍數位的人也玩傳統,相信底片仍可以存活。

coalrobin wrote:
搜尋當年最愛的Fujifilm RVP50,一卷250,2004年的2.5倍


velvia 50 嗎? 我用最多大概是1991~1996之間, 我記得每捲都買NT200以上呀.....我被坑了嗎?
RVP是一卷100元是120片幅,135原裝片的確是250左右,所以那時135都買分裝片,風險是可能刮片....
當初會跳入120除了需要大片幅的細膩外,很大因素是120拍風景不亂槍打鳥,底片花費和沖洗費計算後比135 CP值高很多,也不會因為135張數太多拍很久底片變質。
哈哈 對喔您是用Bronica.......
以前買不起很羨慕渴望 120, 等到買得起又已到數位當道...或許終無緣自己擁有120底片機子

目前在觀望 Fuji 平價的那台GFX
effo兄

可以買台雙眼相機來過過癮阿XDD,
以後不拍了拿起來把玩也爽 (誤

如果有考慮富士那台大片幅(也不平價阿Orz)
也可以考慮有鏡頭轉接可能性的系統
像是pantax的645,67 之類的

呵呵, 我老了....輕巧是一個考量重點....(那幹嘛肖想GFX....)
其實很矛盾
前兩天我有很深感觸, 我坐在公車上從高架高速公路看到大片土色收割後的稻田
細細田埂上黑色狗媽媽帶著幾隻小狗排排站走著
年輕時我可能會每天去守著直到畫面重現

去年到上海, 在舊市區的路口滿滿的人潮中看到一個老紳士穿著淺紫色的禮服, 帶禮帽, 那著好大一束花等紅綠燈, 我猜是要到對街的精神療養醫院探病, 一可以想像那個畫面帶給我的震撼, 我手上有相機....但我舉不起來...

我深深覺得拍好照片離我越來越遠...可能我會裡性的不再亂買相機了, 畫畫圖寫寫字可能更適合我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