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Canon FD 機械銀鹽最後一站 - EF (文長圖多)

前略,大家好

說到 Canon 的純機械單眼,不外乎就是 F 系列的 FX、FT、FTb 與 FTb-N,
接著便進入了電磁快門世代的 A 系列,也是 Canon 開始茁壯的時期。
但在這世代交替之間,出現了兩台機械與電磁混合快門的機種:
一台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旗艦機種 F-1;
而另一台,就是本篇主角:EF



首先是機身介紹


一般CANON FD的機身,多半使用布幕橫走快門,
但EF比較特別,使用的是縱走快門。



這邊是快門控制,檔位在當時算是相當多的機種,
快門先決,觀景窗內測光錶會告訴你應該使用多少光圈。
上面有提到EF屬於機械與電磁混合快門的機種,
1/2 - 1/1000 以及 B 快門,屬於機械式,不用裝電池就能使用;1-30 則屬於電磁控制。
若是沒電,一樣可以使用B快門做長曝光。




開關撥到 on 後,過片桿會彈開、觀景窗內測光系統會啟動,
快門才壓得下去。



左邊則是捲片桿與 ISO 控制,操作方式拉起來再轉。
通常我習慣使用400度負片,然後將 ISO 定在200使用,
如圖所見,發色會更濃烈些。
下面圓形轉盤則是測光開關,主要是使用閃光燈時將它往下撥,
以免閃光燈瞬間強烈的光把測光系統弄秀斗了。



這邊的紅色燈泡是使用電磁快門長曝光時的提示燈,
反光鏡上彈時亮,放下完成曝光時熄滅;
而銀色的按鈕則是鎖定測光值用的。



這當年是每一台機械單眼都會有的自拍器,但我還沒用過這項功能 XD
撥到 M 後把自拍器往內推則是反光鏡上鎖。



當捲片桿拉起後,
快門旁的計數器就會歸零。
(我拍的時候失誤忘記,沒歸零到)



底部我就不拍了...
當時是使用兩顆 PX625 電池,
但現在因環保法令規定,水銀電池已全面停產,
可改用 PX625A 電池,一般相機行都有賣;
若比較懶可以跟我一樣去買 PA625 轉 LR44 的銅製套件,
這樣就不怕旅遊到一半沒電了。
(LR44便利商店都有賣)
Canon 的機械底片機底部都會有一顆回片鈕,當一捲底片拍完時準備捲片前請將此鈕按下,
否則會發生底片被扯斷的悲劇...



再來張正面照~~~
搭配的是 New FD 28mm f2.8 的鏡頭。
個人比較不喜歡 50 ,雖然光圈較大但焦段個人覺得以一機一鏡來說不是很方便,
尤其室內空間若比較窄或是想拍食物但餐桌離太近就會很麻煩,
24 - 28左右的焦段對我來說比較好用。
另外...遮光罩我是買通用型的,仿 LEICA 鏤空廣角遮光罩。
都拿這種機子了,不當一下假文青怎麼行,各位說是吧 XD?

早期的機械底片因內部結構都金屬的關係,
拿起來手感相當沉,不比我的 6D + 24-70 輕到哪,
放在包包裡還可以防身,就不用在路上撿磚頭了 XD(誤)

而在體積方面,F系列的相機也都會比A系列的大上一號,
坦克機的美名就是這樣來的XD

至於價錢方面,這邊也透明化給大家當參考,
單機身 1800 NTD,鏡頭 2000 NTD。
因為是一起買,所以賣家算我 3500 NTD,
然後再拿去相機行保養、上油、換海綿、裝電池,
買了一條 i-code 背帶、以及 Hoya 的保護鏡(特別挑會偏黃的,底片味更濃烈 XD)
Total差不多是 4500 NTD左右處理好。

重點是我運氣非常好,挑到這台品項超棒...der~~~


------------------------------ 機身介紹到此結束 ------------------------------


接下來就是照片部分啦!

都是生活出遊照,畢竟也很少有人會拿底片去工作,
一直拍到了第 6 捲才覺得樣本數足夠,
下面不光是我拍的,也有女友或朋友拍的(所以很多失敗照,才需要到 6 捲底片 XD)
以下全程使用 FUJIFILM X-TRA 400 135底片拍攝,
畢竟是評測,使用相同的底片在發色上、細節上才會相同。

首先是戶外光線充足的地方:

臺北市-松山菸廠




臺中市-公益路上店家




臺中市-六藝道禾藝術村




臺中市-新社花海








女友堅持說要拍我工作時的樣子XD



接近黃昏時刻:

臺中市-六藝道禾藝術村





臺中市-老樹咖啡




傍晚戶外:

臺中市-宮原眼科(快門已經降到變1秒了,所以手震)



臺中市-逢甲夜市







我朋友很有事= ="



戶外夜景:

臺北市-碧山巖



室內光線充足區:

臺北市-松菸教室



賣一下自己XD



臺北市-Wood Stone餐廳





臺北市-臺北車站




臺北市-杏子豬排




室內光線不足區:

臺中市-宮原眼科












臺中市-老樹咖啡




臺北市-PS Tapas 西班牙餐酒館

閃一下大家XD...但快門2秒實在太慢,整個糊掉



------------------------------ 照片分享到此結束 ------------------------------


不知道是保護鏡還是老鏡的關係,
有時候照片上會出現光斑、光暈、詭光...等,
但這台EF + New FD 28mm f2.8 整體表現讓我相當滿意;
比起我的EOS 300,機械底片相機玩起來手動及手感更紮實,
快門聲音清脆,聽起來超爽XD
缺點是在禁止攝影的地方連偷拍都不行,快門聲真的太大了= ="
還有就是...
路人看到是底片機(過片動作),都會多看你幾眼XD

要找一臺 50 年以上的老相機,運氣非常重要,
機鏡功能要正常、外觀不能太爛、價錢還要合理,除了運氣,還是運氣。

Canon 的 FD 接口相機,其實當時並不受歡迎,一直到現在也是,
基本上還有在修這種老相機的師傅都會推薦 Nikon 或是 Pentax,
原因不外乎就是新鏡頭可用、技術較純熟...等原因;
我想這可能也是 Canon 沒推幾款純機械底片,就馬上往電子性能方面發展的原因。
但相對地,對於現在想玩機械底片的朋友們,Canon 就是一種相當便宜的選擇(扣除F-1、A-1等旗艦機種)

另外,機械底片機雖然很便宜,比起數位動輒上萬數十萬,它只要5000左右就有一台品項相當不錯的,
但底片的消耗以及沖掃洗費用可說相當可觀。
像我是去買大潤發的 FUJIFILM X-TRA 400 135底片三入一組,平均下來單捲大概80塊左右,
如果是去相館買可就要上百了;
然後我會將照片洗出 3x5 送給女友留念,自己存電子檔,
我家這邊禾伸堂只要洗超過 30 張,底掃 + 燒光碟費用就不算,
所以通常我洗一捲底片,加上沖片費用約 250 NTD
長久下來也是個相當可觀的費用。
(像我這次從台中玩回來拍了4捲,當場 1000 大洋就沒了)
加上拍底片的失敗率很高(沒有防手震、不能飆ISO、手動對焦有時對不準)
所以想玩底片的朋友們,銀彈也是要有一定水準的XD

最後...我以這張自拍照結束這篇落落長的開箱評測文XD(被拖走)
(其實是別人幫我拍的XD)
2015-12-03 18:08 發佈
有心拍底片機就值得嘉奬

第片拍攝成功的成就感是數位相機所沒有的

支持大大繼續拍底片相機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